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剂学方剂对比方剂学方剂对比 何发娟何发娟 1 1 麻黄汤和桂枝汤麻黄汤和桂枝汤 同 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 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异 麻黄汤中麻 桂并用 佐以杏仁 发汗散寒力强 又能宣肺平喘 为辛温发汗之重剂 适用于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 芍并用 佐以姜枣 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 但有调和营卫之功 为辛 温解表之和剂 适用于外感风寒 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 2 2 桑菊饮和银翘散 桑菊饮和银翘散 相同点 组成 连翘 桔梗 甘草 薄荷 芦根 功用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宣肺止咳主治 外感风热表证 不同点 桑菊饮 配有桑叶 菊花 杏仁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之力较弱 但长于宣肺止咳 属辛凉轻剂 宜用于感受温热病邪较轻 邪偏重在肺络 以咳为主 身热不甚 口微渴者 银翘散 配有银花 竹叶 牛蒡子 荆芥 淡豆豉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力较强 但 宣肺止咳力较弱 为辛凉剂 宜用于外感风热重证 邪偏于卫表 发热 口渴较重 或伴咽痛者 3 3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和调味承气汤 均用大黄泻热通便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和调味承气汤 均用大黄泻热通便 大承气汤 硝 黄并用 并加枳 朴 且大黄后下 泻下与行气并重 为峻下之剂 主 治痞 满 燥实俱备之阳明腑实重证 小承气汤 不用芒硝 枳 朴用量轻 且大黄与二药同煎 为轻下之剂 主治痞 满 实 而燥不明显之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 不用枳 朴 硝 黄并用 且大黄与甘草同煎 为缓下之剂 主治燥 实同 见 而无痞 满之阳明腑实轻证 4 4 黄龙汤和新加黄龙汤 黄龙汤和新加黄龙汤 相同点 均属攻补兼施剂 泻下热结与补益气血兼顾 不同点 黄龙汤以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配伍补益气血之品 重在急下存阴 兼顾气血之虚 主治热结里实较重 而兼气血不足者 新加黄龙汤于黄龙汤中去枳实 厚朴 桔梗 大枣 加入生地 玄参 麦冬 海参 等滋阴增液之品 缓下热结之中 兼以益气滋阴 且重在滋阴增液以润燥通便 主治阳明 腑实较轻 而阴液亏虚较重者 5 5 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有和解少阳之功 以治邪犯少阳之寒热往来 胸胁不适等 小柴胡汤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 配人参 大枣 炙甘草益气扶正 宜用于伤寒邪犯少阳 胆热较轻而正气虚弱者 寒热相当 舌白不腻 蒿芩清胆汤青蒿 黄芩 青黛 竹茹清解胆热 配半夏 陈皮 枳壳行气化痰 滑石 赤 茯苓以清热利湿 重在清胆热 兼利湿化痰 宜用于湿热犯于少阳 胆经热重 兼痰湿内阻 而正气不虚者 寒轻热重 呕吐痰涎 或吐酸苦水 舌红苔腻 6 6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 相同点 组成 犀牛角 生地主治 热入营血证 不同点 清营汤配以清气透热之品 使入营之热从气分而解 主治热传营分 尚未动血 之证 犀角地黄汤配活血散血 主治热毒深陷血分 耗血动血证 7 7 麻杏甘石汤和泻白散 治肺热咳喘 麻杏甘石汤和泻白散 治肺热咳喘 麻杏甘石汤 石膏清热 麻黄配杏仁宣降肺气而平喘 清透肺中实热 平喘止咳力强 宜 用于肺热重而正盛邪实之喘咳 泻白散 桑白皮泻肺清热平喘 配地骨皮泻肺中伏火郁热 重在泻肺中伏火郁热 清热平 喘之力较弱 宜用于伏火郁肺 肺热不甚 阴液渐伤 而阴伤亦不重之喘咳 8 8 清胃散和玉女煎 治胃热牙痛 清胃散和玉女煎 治胃热牙痛 清胃散 重在清胃火 兼用凉血散瘀之品 功能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 牙宣等症 胃中实火 玉女煎 清胃热为主 而兼滋肾阴 功能清胃火 滋肾阴 属清补之剂 主治胃火炽盛而 肾水不足的牙痛及牙宣诸证 胃热阴虚 9 9 同名方鉴别同名方鉴别 温热经纬 清暑益气汤和 脾胃论 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 温热经纬 清暑益气汤和 脾胃论 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 温热经纬 清暑益气汤重在清暑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耗气伤津证 脾胃论 清暑益气汤清暑生津力弱 重在益气健脾祛湿 主治脾胃元气素虚 伤于暑 湿之证 1010 小建中汤和桂枝汤 小建中汤和桂枝汤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用芍药 重加饴糖变化成 桂枝汤桂 芍等量 并喝热稀粥以助药力 故有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之功 以治外感风 寒表虚证 小建中汤重用饴糖为君药 芍药是桂枝的两倍 不啜热粥 故能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兼调阴阳 和营卫 而治中焦虚寒 阴阳气血俱虚诸证 1111 理中丸和小建中汤 理中丸和小建中汤 理中丸温 补 燥结合 方中配白术 长于健脾燥湿 主治偏于中焦虚寒兼寒湿所致 的满 痛 吐 利 并治阳虚失血 小儿慢惊等 小建中汤温 补 润结合 方中配伍白芍 温补阳气之中兼能益阴血 且长于缓急止 痛 主治中焦虚寒兼阴血不足之腹痛 心中悸烦 发热等 1212 当归四逆汤与四逆汤 四逆散 当归四逆汤与四逆汤 四逆散 四逆散 和解透热 治阳气内郁之热厥 见冷在肢端较轻 冷不过肘 膝 伴身热 脉弦 四逆汤 回阳救逆 治阳衰阴盛之寒厥 厥逆重 伴衰欲寐神 恶寒蜷卧 脉细欲绝等全 身虚寒证 当归四逆汤 养血温经通脉 治血虚寒凝经脉之寒厥 四肢厥寒较轻 不过肘 膝关节 不伴全身虚寒证 脉细而不微 1313 四君子汤和理中丸 补气健脾 人参 四君子汤和理中丸 补气健脾 人参 白术白术 炙草炙草 四君子汤配茯苓健脾渗湿 功用 以益气健脾为主 主治 脾胃气虚证 理 中 丸配干姜温中祛寒 功用 以温中祛寒为主 主治 中焦虚寒证 1414 桂枝汤和玉屏风散 治自汗恶风 桂枝汤和玉屏风散 治自汗恶风 桂枝汤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营卫不和之自汗恶风 伴发热 或头痛 或时发热 脉浮缓或浮弱 玉屏风散 益气固表止汗 治卫气虚弱 肌表不固之自汗 恶风 伴面色晄白 舌淡脉虚 而无发热者 1515 白虎汤和当归补血汤 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象洪大 白虎汤和当归补血汤 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象洪大 白虎汤 实热证 大渴喜冷饮 身大热而大汗出 舌红苔黄 脉洪大有力 当归补血汤 虚热证 口渴喜温饮 身热而无汗 舌淡苔白 脉洪大而虚 重按无力 1616 理中丸和归脾汤 脾不统血 理中丸和归脾汤 脾不统血 脾阳虚脾不统血 治以温阳摄血 宜理中丸 脾气虚脾不统血 治以益气摄血 宜归脾汤 1717 归脾汤和补中益气汤 黄芪 人参白术 炙草 归脾汤和补中益气汤 黄芪 人参白术 炙草 归脾汤 配补血养心安神之品 意在补益心脾 以复脾统血之职 故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 心悸怔忡 健忘失眠 以及脾不统血等证 补中益气汤 配升阳举陷之品 意在补气升提 复其升清降浊之功 故主治脾胃气虚之少 气懒言 肢倦乏力 发热及中气下陷等证 1818 六味地黄丸和大补引丸 滋阴降火治阴虚内热证 六味地黄丸和大补引丸 滋阴降火治阴虚内热证 六味地黄丸 偏于补养肾阴 清热力不足 主治肾阴不足而虚火不重 脉细数者 大补阴丸 滋阴与清热降火之力均较著 主治阴虚而火旺较甚 尺脉数而有力者 1919 逍遥散和一贯煎 治阴血不足 肝郁不舒之胁痛 逍遥散和一贯煎 治阴血不足 肝郁不舒之胁痛 逍遥散 疏肝养血之力较强 并能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 伴脾失健运 神疲食少 一贯煎 滋养肝肾之力较强 主治肝肾阴虚 肝郁不舒之胁痛 并治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 吞酸吐苦 2020 牡蛎散和玉屏风散 卫气虚弱肌表不固 牡蛎散和玉屏风散 卫气虚弱肌表不固 自汗 自汗 牡蛎散 补敛并用而重在固涩止汗为主 并能敛阴潜阳 为收敛止汗之方 主治体虚卫外 不固 复因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 玉屏风散 以补气固表为主 补中寓散 为补益之剂 主治卫气虚弱 肌表不固之自汗或 虚人易感风邪者 2121 四神丸和真人养脏肠 温暖脾肾 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泄泻 四神丸和真人养脏肠 温暖脾肾 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泄泻 四神丸 偏于温补命门真火 兼以温脾涩肠 主治命门火衰 火火不生土之肾泄 真人养脏肠 涩肠止泻力强 偏于温中补脾 兼以温肾 主治脾肾虚寒 以脾阳虚寒为主 之久泻久痢 滑脱不禁 2222 天王补心丹 柏子养心丸 孔圣枕中丹 治阴血亏虚之虚烦不眠症 天王补心丹 柏子养心丸 孔圣枕中丹 治阴血亏虚之虚烦不眠症 天王补心丹以补心安神药与滋阴清热养血药相配 其中生地用量独重 且与二冬 玄参 大队滋阴清热药相伍 主治以阴亏内热为主的心神不安症 柏子养心丸以补肾滋阴药与养心安神药相配 方中重用柏子仁与枸杞子 滋阴清热之力 不足 主治心肾两虚 内热较轻的神志不安症 孔圣枕中丹以滋阴潜阳之龟板 龙骨与宁心益智 交通心肾之远志 菖蒲配伍 主治心 肾不足之健忘 失眠 2323 天王补心丹与酸枣仁汤 天王补心丹与酸枣仁汤 相同点 均以滋阴补血 养心安神为主 配伍清虚热组方 以治阴血不足 虚热内扰之虚 烦失眠 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 配调气行血之川芎 重在养血调肝 滋阴清热之力不 足 主治肝血不足之虚烦失眠 伴头目眩晕 脉弦细 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 配二冬 玄参滋阴清热 并与大队养血安神药相伍 滋阴清热 之力强 主治心肾阴亏血少 虚火内扰之虚烦失眠伴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 2424 安宫牛黄丸 紫雪 至宝丹 合称为 温病三宝 安宫牛黄丸 紫雪 至宝丹 合称为 温病三宝 相同点 功用 芳香开窍 清热解毒 镇惊安神 主治 热闭证 身热烦躁 神昏谵语 舌红苔黄 脉数 不同点 安宫牛黄丸 最凉 长于清热解毒 镇静安神 熄风止痉之力不如紫雪 开窍豁痰之力 不及至宝丹 最宜用于热陷心包所致的高热烦躁 神昏谵语 舌红苔黄 脉数 偏于热盛毒 重者 紫雪 凉性次之 开窍豁痰力最弱 清热解毒之力不及安宫牛黄丸 但长于清热凉肝 熄风止痉 兼能滋阴 通利二便 最宜用于热陷厥阴 心包 肝 肝经热盛 热极动风之 神昏烦躁 抽搐痉厥 口渴唇焦 舌红绛 苔黄干 脉弦数 偏于热盛动风者 至宝丹 凉性最次 清热力最弱 但长于芳香开窍 辟秽化浊 最宜用于痰热内闭之 昏厥 痰盛气粗 舌苔垢腻 脉滑数 偏于痰浊壅盛而昏迷较重者 2525 治喘咳类方小结 治喘咳类方小结 麻黄汤 小青龙汤 麻杏甘石汤 泻白散 苏子降气汤和定喘汤 麻黄汤 小青龙汤 麻杏甘石汤 泻白散 苏子降气汤和定喘汤 麻黄汤以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 麻黄配杏仁宣肺平喘 发汗解表之力强 并长于宣肺平 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之喘咳 以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 脉浮紧为临床特点 小青龙汤以麻黄 桂枝发汗解表 配干姜 细辛 半夏之温肺化饮 是解表化饮 表里 同治之法 主治风寒外束 寒饮犯肺之喘咳 临床特点是既见恶寒发热 无汗脉浮之表寒证 又见喘咳 痰多而稀 舌苔白滑之寒饮内停症 麻杏甘石汤用辛甘大寒之石膏清肺泻热 麻黄配杏仁宣降肺气而平喘 是辛凉清热 宣 肺平喘之剂 主治肺热之喘咳 伴发热 口渴 苔白或黄 脉滑数或浮数为特点 泻白散以桑白皮泻肺清热 平喘止咳 伍以地骨皮泻伏火而退虚热 药用甘寒 善清肺 中伏火郁热 主治肺中有伏火郁热之喘咳 伴皮肤蒸热 舌红苔黄 脉细数者 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配半夏 厚朴 前胡以降气平喘 伍肉桂以温肾纳气 是治上实为主 兼顾下虚之方 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 以喘咳短气 痰多色白 腰疼脚软 苔白腻为特点 定喘汤以白果 半夏 苏子 杏仁 冬花降气祛痰 平喘止咳 麻黄宣肺散寒 桑白皮 黄芩清肺泻热 宣降肺气之中 兼能化痰清热 解表散寒 主治痰热蕴肺 风寒外束之喘咳 以痰多黄稠 舌苔黄腻 脉滑数为特点 与小青龙汤相比 小青龙汤表寒重而内有水 寒 饮 本方证是表寒轻而内蕴痰热 2626 治呕逆类方小结 治呕逆类方小结 小半夏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和丁香柿蒂汤 小半夏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和丁香柿蒂汤 小半夏汤 长于祛痰化饮 降逆止呕 主治痰饮停于心下之呕吐或呃逆 旋覆代赭汤 祛痰降逆中兼补气益胃 适用于胃虚痰阻气逆之心下痞鞕 嗳气以及反胃 呕吐 橘皮竹茹汤 补气和胃降逆之中 长于清胃热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或呕吐 丁香柿蒂汤 补气益胃之中 长于温中祛寒 适用于胃气虚寒之呃逆 2727 王清任活血化瘀五大名方的区别运用 王清任活血化瘀五大名方的区别运用 通窍活血汤 血头面部瘀 头痛头晕 耳聋 脱发 面部黑斑 血府逐瘀汤 胸胁部瘀血 胸痛 胁痛 心悸 失眠多梦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膈下 脘腹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