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学好 方剂学 方剂学 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祖国医学理 法 方 药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也是中医的精华部分 原文地址 如何学好 方剂学 课程 转载作者 远志博士 来源 健康在线 方剂学 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祖国医学理 法 方 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也是中医的精华部分 方剂学的内容非常丰富 除涉及基础与临床各 科的有关知识外 方剂的数量亦十分繁多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编单位所编的 中国方剂大辞典 载方10 万余首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很难将众多方剂全部掌握 但又必须学好方剂 因此在校学生主要是学习 方剂学 教材的内容 因为 方剂学 教材中所选的成方都是临床医家经验的结晶 大都疗效确实 经得起实验 考验 是沿用不息的名方 同时 方剂学 的学习只靠背诵几首方歌还远远不够 要通过一定数量的名方学习 掌握蕴含的治病经验和组方方法 配伍规律 从而在正确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运用方剂和临证组方能力 以有限之方应无限之病证 一 学习方剂学的关键 证 法 方 药紧密联系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在辨证论治中 证 法 方 药是紧密联系和高度统一的 其高度吻合也是 方剂学学科知识的关键所在 而分析每首名方的证 法 方 药之间的紧密联系 要以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和 中药学为基础 如阳和汤中配伍麻黄是因为其具有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的作用 阳和汤治阳虚血弱 寒凝 痰滞之阴疽 治宜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之法 在温阳 补血 散寒的基础上配伍麻黄 以其发越阳气的作用来鼓动气 血流通而收到散寒通滞之功 可见阳和汤中一味麻黄就涉及了证 药 基础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 因此通过分析证 法 方 药之间联系 才能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 基本结构和配伍技巧 二 掌握组成方剂的核心 药物配伍 药物配伍能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 是组合成方剂的核心 也是药物功效的配伍 在方剂学的学习中理解分析药对配 伍 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 充分领会 药有个性之特长 方有合群之妙用 三 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 分类整理 学习过程中要自觉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中医方剂繁多 而学习过程中以法统方 便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程钟龄提出的 八法 体现了中医治法的重点所在 对于学习方剂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汗法 其方剂是解表剂 而表证又有风寒 风热和体虚外感表证的不同 故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和扶正 解表 其代表方分别为麻黄汤 银翘散 败毒散 即使是辛温解表剂 根据风寒表证的不同 治风寒表实证用麻黄汤 风寒表虚证用桂枝汤 外寒内饮证用小青龙汤 这样以法统方记忆方剂 则多而不杂 详而有要 便于掌握和使用 四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联系对比 有些方剂 组成 功效和主治证有相同之处 这样的方剂应互相比较 找出共性 突出个性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同类方剂中可同中求异 如清热剂中清胃散与玉女煎均清胃热 主治胃火上攻证 但清胃散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上攻 证 属实证 玉女煎清胃热 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属实中夹虚之证 不同类方剂中 可前后联系比较 异中求 同 如治泄泻的方有葛根黄芩黄连汤 痛泻要方 参苓白术散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但因每方适应证的病因病机不 同 故可区别记忆 另有药物组成部分相同的方剂可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如 桂枝汤 的加减方有小建中汤 当归 四逆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含增液汤的方剂有增液汤 增液承气汤 清营汤 养阴清肺汤 百合固金汤 小柴胡汤与 旋覆代赭汤佐使药相同等等 在学习中要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深刻理解这些方的区别与联系 五 增强记忆的趣味性 歌诀记忆 孤立 机械地背诵方剂 花费时间多 效果差 而汤头方歌是将方剂的组成 功效和主治等以诗歌体裁 编写成歌诀 读起来琅琅上口 对学习者 可以由诵到背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 风寒束表饮停 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 姜桂麻黄芍药同 另外有些方剂 可自编趣味歌诀 记忆方便 效率高 经久不忘 还可自编 一些趣味歌诀做适当的补充 如三仁汤 三仁爬竹竿 厚 朴通滑下 夏 来 等 六 掌握用方的灵活变化 方剂的变化 任何古方 成方都是针对某一特定证候而制定的 由于患者的体质 年龄以及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临床运用 成方时 做到 师其法而不泥其法 师其方而不泥其方 同时在方证相应的原则下要求方剂必须随证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分析一首方时 要通过增减药物 改变药量和剂型来改变其功效和药力 如小青龙汤中以外感风寒表实为主 兼有内饮时 麻黄 桂枝为君药配伍干姜 细辛为臣药 解表散寒为主 兼温肺化饮 以水饮内停证为主 兼有风寒 表实证时 以干姜 细辛为君药 配伍麻黄 桂枝为臣药 温肺化饮为主 兼解表散寒 以外感表虚证为主 兼有停 饮证 以桂枝 白芍药为君药 配伍干姜 细辛为臣药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为主 兼温肺化饮等等 七 不可忽视的内容 用量 用法 方剂中药量至关重要 标志着药力的大小 决定作用的强弱 而煎法与服法 对疗效亦有直接影响 因此在方剂的学 习中除掌握一般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外 还须掌握特殊的药量 煎药法及服药法 如吴茱萸汤重用生姜 补阳还五汤中 重用生黄芪 炙甘汤中重用炙甘草 生地 且水酒各半煎服等 同时服药时间亦有讲究 桑螵蛸散治遗尿宜夜卧服 真 人养脏汤 治下痢在饭前服等 八 走向成功的阶梯 临床实践 学习方剂学要重视临床实践 通过临床实践才能理解方剂及其疗效 同时疗效是检验方剂价值的惟一标准 在临床实 践中会遇到一些疑难病证 因此只学习方剂学教材中的方是远远不够的 要求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 伤寒杂病论 小儿药证直诀 医学衷中参西录处方学 医方集解 等古代名著 同时平时要多看一些古今名医医案 名家实 验录等对我们临床有用的书籍和文章 在实践中领会古方实质 吸各家之长 灵活运用 这样还可以创制出新方 只 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 再由实践到理论 继承和发扬祖国数千年的宝贵医学遗产 更好地为人类防治疾 病服务 总之通过方剂学的学习 要掌握其精华 不仅为临床各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做到辨证论 治 方证相合 变化应用 得心应 方剂 2 单选 一 主治病证选方剂二陈汤 湿痰咳嗽 香薷散 阴暑贝母瓜蒌散 燥痰咳嗽 六一散 暑湿保和丸一食积 大黄牡丹汤 肠痈初起乌梅丸 蛔厥 麻子仁丸 脾约丸 脾约证鳖甲煎丸 疟母 禹功散 阳水仙方活命饮 痈疡肿毒初起 阳证 普济消毒饮 大头瘟阳和汤 阴疽 苇茎汤 肺痈四妙勇安汤 脱疽 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痹痈疡 肺痈 苇茎汤 阳和汤 阴疽肠痈 大黄牡丹汤 痛泻要方 痛泻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 镇肝熄风汤 地黄饮子 喑痱 小蓟饮子 下焦瘀热 白头翁汤 热毒痢疾 八正散 湿热下注 血淋 尿血小柴胡汤 少阳证 消风散 风疹 湿疹大承气汤 阳明腑实证 玉真散 破伤风大柴胡汤 少阳阳明合病 外燥 凉燥 杏苏散四逆汤 少阴 阳需阴寒 温燥 轻 桑杏汤麻黄汤 外感风寒表实证 重 清燥救肺汤十枣汤 悬饮 葛根黄芩黄连汤 协热下利黄土汤 阳虚便血 养阴清肺汤 白喉甘麦大枣汤 脏燥 茵陈蒿汤 湿热黄疸四神丸 五更泄泻 肾泄 半夏厚朴汤 梅核气芍药汤 湿热痢疾 湿温初起 湿重于热 三仁汤 邪在气分橘核丸 痫 湿热并重 甘露消毒丹桃核承气汤 下焦蓄血 清气化痰丸 痰热互结五苓散 蓄水证 防己黄芪汤 风水或风湿槐花散 肠风脏毒下血 五皮散 皮水桃花汤 虚寒痢 金铃子散 肝郁化火诸痛的代表方天台乌药散 小肠疝气 加味乌药汤 痛经麦门冬汤 肺痿 玉液汤 消渴琼玉汤 肺痨 2 主治病证不只一个 吴茱萸汤 虚寒呕吐 厥阴头痛 少阴吐利 炙甘草汤 脉结代 心动悸 虚劳肺痿 牡蛎散 自汗 盗汗玉屏风散 自汗 小柴胡汤 少阳证 妇人热入血室 黄龙汤 热结旁流 气血两虚 3 由病机来选方 外寒内饮 小青龙汤 外感风寒湿邪 内有蕴热 九味羌活汤 类中风 镇肝熄风汤 肝肾阴亏 肝阳上亢 气血郁热 阳明温病 热结阴亏 燥屎不行 增液承气汤 阴血亏虚 感受外邪 葱白七味饮 气虚发热 气虚下陷 补中益气汤 血虚发热 当归补血汤 阴虚发热 小建中汤 脾阳 中阳不足 气阴两虚 生脉饮 胸痹 胸阳不足 瓜蒌薤白白酒汤 脾阳虚 人参汤 4 有病机 有症状 肝郁血虚 两胁作痛 逍遥散 肝肾阴虚 一贯煎 肺热咳喘 麻杏石甘汤 泻白散 疼痛 心胸脘腹刺痛 失笑散 郁血停滞 血瘀气滞 心胃诸痛 丹参饮 气滞寒凝 胃脘疼痛 良附丸 肝郁化火 心胸疼痛 金铃子散 5 有症状 无病机 肠鸣腹痛 大便腹痛 痛泻要方 咽中如有物阻 咯吐不出 吞咽不下 半夏厚朴汤 二 功效选方 回阳救逆 四逆汤 阳虚解表 葱白七味饮 透邪阳郁 疏肝理气 四逆散 清热泻火 利水通淋 八正散 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参苓白术散 理气化痰 清胆和胃 温胆汤 清热开窍 熄风止痉 紫血丹 祛风湿 止痹痛 益肾肝 补气血 独活寄生汤 功效最多 益气升阳 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三 特定中医俗语 辛凉重剂 麻杏石甘汤 辛凉轻剂 桑菊饮 辛凉平剂 银翘散 麻杏石甘汤 清 宣 降三法具备 防风通圣散 汗 下 清 利同用 上 中 下焦并治 益气解表 败毒散 助阳解表 再造散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养血解表 葱白七味饮 柴葛解肌汤 病证在肌表 为太阳 阳明 少阳三阳合病 寓通于补 济川煎 大寒之剂 易为清补之方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疮疡之圣药 外科之首方 外科 消法 的代表方 仙方活命饮 辛甘化阳 又具酸甘化阴 小建中汤 为仲景群方之冠 桂枝汤 骤补真阴以制相火 大补阴丸 育阴以涵阳 不是壮水以制火 左归丸 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六味地黄丸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肾气丸 气血阴阳并补之剂 炙甘草汤 湿温时疫之主方 甘露消毒丹 釜底抽薪 急下存阴 大承气汤 增水行舟 增液承气汤 火郁而发之 普济消毒饮 升麻 柴胡 凉膈散 薄荷 竹叶 清胃散 升麻 辛开苦降 半夏泻心汤 左金丸 通因通用 大承气汤 芍药汤 枳实导滞丸 损者益之 劳者温之 之旨而制定 为补气升阳 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参苓白术散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苓桂术甘汤 入血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犀角地黄汤 四 方解内容理解 1 方中君药 A 单味药做君药 补阳还五汤 黄芪 理中丸 干姜 保和丸 山楂 半夏厚朴汤 半夏 镇肝熄风汤 怀牛膝 引火下行 补益肝肾 凉膈散 连翘 既重用 又君药 B 两味药做君药 败毒散 羌活 独活 复元活血汤 大黄 柴胡 二陈汤 半夏 C 个别方中有三味药做君药 甘露消毒丹 茵陈 滑石 黄芩 D 非君药 但在方中重用 吴茱萸汤 生姜 重 炙甘草汤 生地黄 重 君 芍药汤 芍药 重 君 银翘散 金银花 连翘 重 君 2 特殊剂量 左金丸 黄连 吴茱萸 6 1 六一散 滑石 甘草 6 1 当归补血汤 黄芪 当归 5 1 小建中汤 芍药 桂枝 2 1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7 1 麻杏石甘汤 麻黄 石膏 1 2 大黄附子汤 大黄 附子 1 1 温脾汤 大黄 附子 2 1 炙甘草汤 地黄 甘草 4 1 补阳还五汤 黄芪 当归 20 1 1 1 气血双补 小蓟饮子 生地 小蓟 8 1 3 特殊煎服法 十枣汤 大枣煎服送服 小剂量开始 清晨空腹服用 服药得快利后 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 大承气汤 枳实 厚朴先下 大黄后下 芒硝溶服 银翘散 鲜苇根汤煎 香气大出 即取服 勿过煮 过煮则味厚入中焦也 芳香清新之品不宜久煎 炙甘草汤 酒水各半煎 清水七升 酒八升 加酒取药性 以清酒辛热 可温通血脉 以行药力 4 反佐 左金丸 吴茱萸 芍药汤 肉桂 黄土汤 黄芩 多选 一 一个主治病证 多个方剂治疗 治中焦虚寒腹痛 理中丸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大建中汤 人参汤 中医治痰饮 小青龙汤 苓桂术甘汤 苓桂五味降心汤 五苓散 肾气丸 呕吐 吴茱萸汤 理中丸 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 四逆汤 二 一个方剂 多个主治病证 黄连解毒汤 大热烦躁 错语不眠 热病吐血 衄血 或热甚发斑 身热下利 湿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