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宜君县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提升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我县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效能,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根据铜川市人民办公室关于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的意见(铜政办发20172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按照“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县公共文化场馆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从业人员比例,加大投入,健全考核制度,健全场馆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县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让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二、目标范围(一)总体目标。整合全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老干部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各类设施资源,完善服务流程、打通馆际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二)实施范围。1. 由县文广新局、文物旅游局管理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博场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2.由县教科体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管理的图书馆、体育场(馆)、活动中心等文体场馆,按职能和服务范围可实行定时、错时免费开放。3. 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各类文体场馆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4. 由社会力量开办的俱乐部、影剧院、演艺、展览展示、艺术培训等场馆要安排低票价活动场次。三、主要任务(一)提高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利用率。1. 建设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按照“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利用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县电影院建设步伐。提升全县公共文化设施,扩充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众活动空间,完善功能部室,提升服务环境。年内实现8个乡镇文化站和11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实现县馆、乡站、村室定期流动、有效互动。2. 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全面落实陕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建立实施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适时进行调整完善。健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体系,规范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考核、投诉、反馈机制,提高服务水平。3. 推行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或优惠开放。用好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深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免费服务项目;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在不影响单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可向社会定时免费开放。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全县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建立适合不同群体的“错时”开放工作机制。县图书馆实行周一闭馆、周末开放常态化;县文化馆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实行部分部室晚上开放;乡镇文化站实现常态化免费开放服务;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根据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制定农闲(夜晚)时间开放项目。全县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或优惠开放公示制度,发布开放时间、开放内容和服务项目。4. 面向特殊群体推行对象化服务。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群、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公益性文化艺术教育、文化活动展演和科技知识普及等服务。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有条件的基层综合文化场馆要设立无障碍通道,设置方便残障人群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5. 深化流动文化服务活动。加强图书馆、文化馆流动服务,针对偏远乡镇、贫困村以及人口、地理条件不足以建设统一场馆的部分地区开展流动服务,并根据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迫切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县图书馆每年开展流动服务不少于50次,文化馆不少于8次。同时根据我县实际,每年在每个贫困村开展图书流动服务和文化演出流动服务各1次,助力文化脱贫。6.积极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立县“两馆”+基层站(室)点面互补的服务模式,通过大馆带动小馆多角度辐射各类小型文化站点,建立“一对多”的公共文化场馆结对帮扶机制。开展馆际合作,实现联盟场馆之间整体统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二)建立公共文化场馆服务项目和内容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机制。1. 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继续开展以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以基层为重点,公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制定服务规范,统一服务标准和流程,开展服务效能考核,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满意在民”系列文化活动。2. 健全基本服务项目。公共文化场馆要根据各自功能定位,健全基本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并通过各种渠道或平台向社会予以公布,吸引和方便群众按需就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3. 拓展流动服务覆盖面。通过文化“三下乡”“五进”活动、政府购买公共文艺演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活动,扩大公共文化场馆流动服务的覆盖面。通过“你看书,我买单”等“互联网+”服务与技术手段,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城乡的每个角落。4. 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按照宜君县群众文化需求评价反馈机制工作方案(君文广新发201617号)要求,各公共文化场馆按季度开展群众满意度和文化需求调查,实现场馆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场馆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的共同提升。(三)将公共文化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将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纳入对乡镇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并提高考核分值比重。县文化主管部门成立专项考核组,制定详细可行的考核办法,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实地考核,并进行季度通报、排名,进一步提升各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和服务。1. 全面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继续推进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在现有“两馆”理事会的基础上,不断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评议管理。鼓励具备实力的社会组织、企业、团队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的方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2. 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管理制度。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文化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管理、评价考核机制。组织专家学者、艺术家、文化领军人物等社会知名人士和退休干部、教师、大学生、文艺爱好者等基层文化能人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提高文化志愿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3. 指导帮扶和发展群众文艺团队。积极引导民间文艺社团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开展的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支持文体场馆为民间文艺社团免费或优惠提供场地服务。建立健全各类馆办社团及民间文艺社团登记注册、演出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正式登记注册的文艺社团,由文化主管部门提供艺术指导、培训及场馆服务等专业支持。鼓励民间文艺社团成立行业协会,建立民间文艺团体联谊会,在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提高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服务能力。1. 推进公共文化场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和规范,借助“互联网+”,推动公共文化场馆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对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分析、存储及数字化、影像化制作保存。特别要加强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作,及时完整的将数字资源共享至网络平台。2. 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建设,以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工程为依托,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六)加大人员配备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文化人才队伍建设。1.严格落实乡镇文化站3名文化工作人员和村级文化管理员。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办要贯彻落实县政府第8次常务会精神,结合实际,选用一批热爱文化、具有专业特长的文化人才充实基层文化队伍。2.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强化基层文化队伍。要建立新的灵活的用人机制,通过搭建“阳光志愿者”“三区人才”等平台,选用一批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文化专业人才支持基层文化建设。3.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综合素质。要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 自学、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乡土人才、文化带头人和文化社团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解决基层文化队伍老龄化、人才断层等问题。要充分发挥文化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和文化社团的生力军作用,调动文化后备人才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建立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提升协调机制、考核机制,各公共文化场馆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加大投入。采取“中省资金支持、市县财政配套”的统筹使用方式,建立公共文化场馆资金保障机制,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确保公共文化场馆能够高效运转。将全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场馆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将免费开放、设施运行、活动开展等经费列入县镇(乡)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对其它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各类文体场馆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对社会力量开办的俱乐部、演艺、展览展示、艺术培训等场馆实行票价补贴或按国家规定享受补贴。(三)扩大宣传。以微信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为中心,发布和推广各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资讯、品牌活动和创新举措,并及时拓展至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其它各类宣传终端,在切实促进场馆效能提升的同时,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度,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