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第一章 概 述31.1 项目概况31.2 设计原则31.3 设计依据41.4 设计范围41.5 设计水量、水质及治理目标4第二章 工艺设计62.1 工艺技术路线分析62.2 工艺流程82.3 流程说明82.4 工艺特点102.5 主要构筑物及工艺参数112.6 预期治理效果132.7 主要设备一览表13第三章 土建设计143.1 土建设计原则143.2 土建工程结构类型设计143.3 建构筑物设计要点143.4 总平面布置143.5 建构筑物一览表15第四章 配电及自动控制164.1 设计范围164.2 电源及用电负荷164.3 电缆及敷设164.4 防雷接地164.5 用电负荷表174.6 控制设计及测量显示说明17第五章 劳动定员185.1 劳动定员28第六章 运行成本196.1 运行费用19第七章 工程估算217.1 工艺设备及材料217.2 土 建237.4 电气概算247.5 总估算25第一章 概 述1.1 项目概况百事公司(PepsiCo.,Inc.)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之一。1999年营业收入达203.6亿美元,列财富2000全球500强第203位。在国际品牌顾问公司评选的2000年75个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排名中,百事可乐以66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35位。在2000年年底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发布的一项权威调查中,百事公司荣膺全球食品饮料行业最令人尊敬的公司榜首。随后在2001年2月19日美国财富周刊公布的每四年一次的全美最受推崇的公司排行榜中,百事公司名列饮料行业第一。百事公司创始于1898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目前,百事公司在美国本土以外的业务由百事可乐国际公司、百事食品国际公司和纯品都乐饮料集团三个部门实施运作。广州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敦和路57号,隶属于百事总公司,该公司建厂较早,但一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建厂伊始就兴建了整套的污水处理设施。随着社会的发展,该公司生产的饮料现已由单一可乐品种发展到以可乐为主打的多品种,因此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直接导致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其间也对原有的污水处理站进行过扩容和维护,但处理后的出水还是偶有不稳定的现象。由于该厂大幅度提高产能,该公司每天的废水排水量预计可达到2000m3/d,夏季降至,将迎来饮料生产的旺季,如不对现有的处理站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扩建,将无法满足环保法规的相关要求。为了保护周围环境,响应政府部门号召,该公司领导决定投资改扩建该废水处理系统,使其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受业主的委托,广东中人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编制该废水处理系统方案。1.2 设计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充分体现业主对该项目的具体要求。 充分利用现有场地,优化平面布置,力求建构筑物造型简洁美观, 既与厂区发展相协调,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根据废水进出水要求,选用成熟可靠、高效节能、占地少、经济 实用、管理方便的废水处理先进工艺,确保废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技术先进的自动化仪表、设备及监测仪器,整套污水系统采用在操作屏幕上可实现全自动控制,并能对污水各项数据进行实时检测和记录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可视化管理。 考虑本工程为改扩建工程,在流程选择和平面布置上力求与原系统的协调性。1.3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细则(粤府1987第25号文)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10-8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1.4设计范围 1.4.1 污水处理系统的排入口至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达标排放口,不包罗污水收集管网部分;1.4.2 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1.4.3 污水处理系统的设备配置和安装;1.4.4 污水处理系统的土建设施计划和施工;1.4.5 污水处理系统的电气设计和施工;1.4.6 污水处理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及污水治理系统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手册的制定;1.4.7 污水处理系统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1.5设计水量、水质及治理目标(1) 设计水量根据业主要求,新建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满足1000m3/d的污水处理能力。24小时运行,则平均时流量为42m3/h。(2)设计水质设计水质根据广州市监测站实际监测情况并参考同类的水质,确定如下类别产生量产生浓度(mg/L)生产废水1000t/dCODcr2000BOD5800SS100PH69(3)治理目标根据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要求,达到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具体如下:CODcr: 90mg/lBOD5: 20mg/lSS: 60mg/l色度: 40倍PH: 69第二章 工艺设计2.1工艺技术路线分析从生产废水中的污染因子的分析和废水水质可生化性的分析, BOD/COD0.4,该废水是属于可生化性较好的有机废水。对该废水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有两种,一种是两级或多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另一种是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二级或多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优点是工艺成熟,易控制,缺点是能耗高,剩余污泥量大,污泥处置困难,占地面积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主要优点是:能耗低,去除率高(因为经厌氧后,难生化的污染物大大减少,提高了它的可生化性,且厌氧段不需要供氧,但可去除一部分的有机物,所以能耗降低);剩余污泥量少,仅为好氧处理的1/51/10;容积负荷高,所以占地面积小;对氮磷等营养盐需求量少,仅为好氧处理的1/31/5。经综合比较这两种生物处理工艺,从中可得出如下结论:厌氧好氧工艺比较成熟且能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它是一种省电节能、运行费用低的工艺。本方案拟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生化沉淀池的工艺流程。 2.2工艺流程 硫酸 还原剂 生产废水 收集池 调节池 水解酸化池 不合格 鼓风机 达标排放 排放口 清水池 生化沉淀池 A/B接触氧化池 合格 污泥回流 中水回用 剩余污泥定期外运处理 污泥浓缩池 2.3流程说明: (1)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包括预收集池和调节池,生产废水经过细格栅拦截包装带等粗大杂物后自流入收集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在收集池中设置预曝气系统,使水质充分混合均匀,而且能对色度和COD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从而减轻后续阶段的处理负担,提高处理效率。考虑该公司的废水排放具有排放时间集中且排放不规律的特点,因此考虑选用较大的HRT(停留时间),保证对水质的均匀和水量的调节。车间定期清洗后的生产废水中含有消毒杀菌成分,其主要为强氧化剂,根据生产清洗时间特点定期在调节池内投加还原剂对强氧化剂进行还原,使其失去强氧化性,从而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2) 生化处理系统生化处理包括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是本工艺流程的核心部分,污水中绝大部分的COD、BOD等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在此得到去除,从而确保污水能达标排放。水解酸化是控制在厌氧过程的前段(水解酸化阶段),不产沼气,不会类似完全厌氧时甲烷化阶段产生酸的积累而导致系统运行崩溃,该处理方法充分利用水解产酸菌世代周期短、可迅速降解有机物的特性,在水解细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在产酸菌协同作用下,将大分子物质、难以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在进水pH为中性或略偏碱性的情况下,可使出水pH基本稳定在中性状态。一直控制在同时除了污水的提升和回流外,基本没有其他动力消耗,所以仅仅是好氧处理动力消耗的1/51/10左右,使污水在后续的好氧池以较小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得到处理,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并减少了污泥生成量。水解酸化池模仿UASBAF工艺,上部安装弹性立体填料, 防止污泥流失。接触氧化池具有剩余污泥量少、勿需污泥回流、不会产生污泥膨胀、运行管理简单、耐冲击负荷、出水水质稳定的优点。安装组合立体填料。(4) 后处理综合污水经过生化处理后,在生化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其上清液达标排放。(5) 污泥处理系统生化沉淀污泥大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进行消化降解,少部分无法消化降解的污泥定期从水解酸化池排入污泥浓缩池浓缩后,污泥定期外运卫生填埋。2.4工艺特点:1) 工艺流程简洁,技术先进,单元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2) 采用较大的池深,可使好氧系统获得很好的充氧效果,提高供氧效率和氧利用率,提高有机物去除率,而且节省占地面积;3) 构筑物采用连体式,流程衔接紧密,便于运行和维修;4) 水解酸化工艺采用脉冲进水方式,使活性污泥和废水充分接触,耐冲击负荷。使后续好氧系统减少大部分动力消耗,大大降低运行费用。5) 接触氧化池采用AB法,在A段对有机物进行生物吸附,大部分有机物在此进行吸附后COD负荷相对稳定,减少B段冲击负荷。在B段采用推流式,使使有机物去除率大大提高,保证出水达标排放。6) 将生化沉淀池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进行消化,既能大大减少活性污泥量,减少污泥处置费用,又能增加水解池活性污泥的浓度,从而大大提高有机物去除率。7) 采用PLC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