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优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以本文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2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4领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及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二、教学重点1指导并训练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读出感情的基本方法。2学习本文的结构安排: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三、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2学会细致观察,并准确地描写自然景物。3作者是如何“画春”的。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充满了美,人们对大自然也充满了关爱之情,描写自然美景的散文不胜枚举,这一单元就是一个写景散文单元。我们将以这些课文为例,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具体感知作家们是怎样把那些活生生的自然景物用文字再现出来,同时又赋予其美好意境的。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的优美散文春。 (出示教学目标: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第1节):盼春 第二部分(第27节):画春 (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第810节):赞春 3请学生谈谈阅读这篇文章的直接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引导或做鼓励性评点) 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 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这样的美文,我们怎能不仔细品读,深入揣摩,领略其中的奥妙? (三)具体感知 1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1)抓住景物在特定季节、特定地点的特有现象进行描绘,使特征突出。 (2)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 (3)写景散文的文笔优美精彩。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散文的共同特征。(教师介绍为主,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发表意见。) 2引导学生运用“思考与练习一”指点的方法朗读第1节,处理好朗读重音与停顿,品味如何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1)“盼望着,盼望着。”(反复,突出急切之情。朗读时要上扬。) (2)“近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拟人手法更显生动,重读。)(学生诵读品味。) 3朱自清是那样的期盼春天,春天来了,他美妙如诗的妙笔又给我们勾勒出怎样美丽的图画呢? (1)引导学生诵读第2节,结合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谈自己的感受。 (拟人:突出万物复苏的特点“刚睡醒”。排比:由面到点,具体描写了春山春水春日“张开了眼”的情态,勾勒出春天来临的轮廓,语言优美,特征突出,顺序清楚,充满喜悦之情。) (2)在理解第2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的有关知识,具体感知“春草图”,诵读、品味。 (学生朗读、分析、讨论。教师引导、指点。) 写出春草什么特点?(新,充满活力。) 顺序:(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语言特色: (修辞:拟人、排比。形象再现了春草勃发带给人的欢快心情。) (用词:动词,“钻”;叠词,“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软绵绵”。) 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怎样读才能将这种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学生尝试诵读、背诵。注意通过抑扬、重音、节奏的变化表达出感情。) (四)课堂小结 诵读了2、3两节,我们应该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阅读写景的文章:写什么景?抓住什么特点?用了怎样的顺序?有何语言特点?景中包含着怎样的情?这样学习,我们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真正形成阅读写景散文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春花图”,进行书面分析。 (2)诵读全文,争取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学法 盼春 春草特征突出诵读 春花顺序明晰品味 画春春风语言优美感悟 春雨情景交融 迎春 赞春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1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学习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3背诵春的第13节。 (二)运用所学知识诵读、品味“春花图” 1学生诵读第4节。 (讨论如何读才能表达出感情。节奏、重音、抑扬起伏等) 2结合上一课布置的作业,请学生分析讨论“春花图”的写作特点。 特征: 百花竞放“不让” 鲜艳芬芳“红”“粉”“白”“甜味儿” 多而闪烁“遍地是”“眨” 顺序: 由上而下、由实到虚、由正面到侧面。 语言: 修辞拟人、比喻、排比(分别讨论其作用)。 用词“闹”“飞”“眨”等(体味语言生动形象的感染力)。 感情: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结合表达效果分析概括) 3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背诵。 (三)引导学生诵读品味“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1小结“春花图”学习情况: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能够从写景特征、写景顺序、语言特色、感情表达等几个方面对语段进行分析。如果说对“春草图”的分析是老师的一个“示例”,那么对“春花图”的分析则是大家合作完成的一道“例题”,下面就应该做“习题”了。 2指导学生完成对“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的分析。 (可分小组,各完成一个语段,完成后汇总) 春风图: 特征(和煦、芳香、悦耳) 顺序(触觉、嗅觉、听觉) 语言(修辞:引用、比喻、拟人) (用词:略) 春雨图 特征(细密、闪烁、绵长) 顺序(由近及远、由景及人) 语言修辞:略 用词:略 迎春图 特征(充满活力) 顺序(由点到面) 语言(体会“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作用、叠词) 3小结学生学习情况。 (由学生主讲,教师适当引导或点评) 4点名朗读第46节。 (由学生读、评,要争取运用朗读技巧准确表达文章感情) 5齐读第46节、背诵。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 这堂课我们根据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诵读、品味、感悟了几幅优美的春的图画,具体感知了美的意境和语言的魅力。(或由学生谈分析语段的体会,总结归纳思路方法) (五)布置作业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背诵全文,自己选择一段轻音乐作背景音乐,有条件的可自己录音欣赏。 2用正楷抄写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或全文。 3完成“思考和练习”。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春花(风、雨)图 特征 顺序 语言 感情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第17节,导入新课 1听某学生配乐朗诵录音。(请学生评点) 2指名背诵某一小节。 3集体朗读或背诵文章。 (二)具体感知“赞春” 1请学生齐诵第810节,体味其中的美感。 2由学生总结“赞春”部分的特点。 (学生表述,教师引导评点,合作归纳) 作者连用3个比喻,赞美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刚落地的娃娃”,强调春的“新生”。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强调春的“漂亮、娇美”。 “健壮的青年”,强调春有“无穷活力”。 这3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天的“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总结了全文,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主题。 从这3段来看,语言清新流畅,拟人、比喻形象生动,段与段之间形成排比,节奏感强,表现力丰富,极有感人的力量。 3有感情地背诵这3节。 (三)总结全文 (主要由学生分别总结,教师适当引导、概括) 1观察细致,特征突出。 要写好景物,就必须细致观察。只有抓住特定景物在特定时节的特有情态进行细致的描摹,才能将事物特征准确地表现出来。作者通过含情的画笔,绘形绘色,描绘了春天几幅风景画,景物特征突出,充满诗情画意。 2结构严谨,顺序明晰。 (由学生回顾全文结构:盼春;画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 作者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展现了5个画面。层次井然,思路清晰,从轮廓到细部,从花草到春风春雨,从大自然的画面到人们的活动画面,安排有序,画面之间的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4幅画面作为第5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很好地表达了作者赞颂春天、憧憬未来的感情。 3语言生动,流畅优美。 (学生举例分析,归纳概括特点及作用) 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形象生动地描绘景物特征,抒发内心情感。如:写春花,用“火”、“霞”、“雪”来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烈、霞的绚烂、雪的高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使人仿佛看到了遍布草丛中的野花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动人情景。结尾的3个比喻句,设喻新颖,含义深邃。崭新的容貌、多彩的风姿、青春的活力,这就是作者把握的、并由衷赞美的春之特色。拟人句如“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拟人化,让读者仿佛看到她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烘托出诗的氛围;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遣词造句优雅和谐。文中大量运用短语、短句,而且大量运用叠词,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这种句式,结构整齐、匀称,音韵和谐、优美,节奏轻盈、活泼。 4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写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这些小野花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生生的小精灵,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