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1课时水的组成 净化与保护 考点梳理过关 考点1水资源6年2考 辨一辨 1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 2 为防止水污染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3 保护水资源 禁止使用化肥 农药 4 大力开采地下水 供给生产和生活用水 考点2水的净化6年5考 二 常用的净水方法 三 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四 絮凝剂 明矾 与活性炭净水的比较 辨一辨 1 明矾能与水中的杂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除去杂质 2 过滤操作可将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 3 过滤 吸附 蒸馏 消毒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 4 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5 经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能将硬水软化 考点3水的组成6年1考 一 水的合成与分解 二 氢气的验纯 想一想 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 1 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两倍 原因是什么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所以 实验开始时有一部分氧气溶于水中 氧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可能与电极发生反应 从而消耗部分氧气 附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的梳理 上述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化合反应的是 置换反应的是 复分解反应的是 典型例题运用 类型1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例1 2017 滨州中考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C A 拒绝使用含磷洗衣粉B 提倡绿色出行 尽量少开私家车C 废旧电池随意丢弃D 加强水质监测 禁止污水排放 解析 使用含磷洗衣粉 会造成水体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A正确 尽量少开私家车 能减少燃油 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 从而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B正确 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C错误 加强水质监测 禁止污水排放 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正确 注意事项 水的净化过程中 只有消毒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过程 其余都是物理变化过程 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式 变式训练 1 2016 长沙中考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 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淡水资源取之不尽 无需节约B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C 大量使用农药 化肥对水体无污染D 矿泉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不含其他粒子 B地球上总水量很大 但是淡水资源却很少 要节约用水 A项错误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项正确 大量使用农药 化肥易造成水体污染 应合理使用 C项错误 矿泉水中除了含有水分子还含有矿物质 D项错误 例2 2017 重庆B卷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 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B 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C 蒸馏可将海水淡化D 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类型2水的净化 解析 硬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过滤不能除去钙离子和镁离子 因此通过过滤不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 A正确 活性炭疏松多孔 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B正确 蒸馏可以得到纯水 可以将海水淡化 C正确 常用的净水方法有过滤 吸附 消毒等 电解水不是净化水的方法 D错误 解题方法 几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注意事项 天然水经过净化后得到的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因为净化过程中只是除去了不溶性和部分可溶性杂质 自来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 煮沸不是净水方法 是降低水硬度的方法 变式训练 2 2016 常德中考 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其中分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 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由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图可知 分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过滤池 A 反应沉淀池B 过滤池C 活性炭吸附池D 清水池 3 水是生命之源 为了人类健康 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 净水器中小卵石和石英砂起到过滤作用 3 在常用的净水方法中 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1 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主要起吸附作用 2 小卵石和石英砂主要起过滤作用 除去水中固体杂质 3 由于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所以净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实验聚焦突破 实验3 电解水实验 典例分析 例 2017 天津中考 在宏观 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宏观上观察 如图所示 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 b中产生的气体是O2 填化学式 2 从微观上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填字母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l个氧原子构成的 3 从符号上表示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命题挖掘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B 反应一段时间后 a 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C电解水时 正氧负氢 氢二氧一 a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具有可燃性 气体能被点燃 b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具有助燃性 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 综上所述 C错误 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 打开活塞 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 b管的气体被点燃D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 水是由氢 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六年真题全练 命题点1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节约用水和水污染的来源与防治常结合社会热点 水体污染 进行考查 考查国家节水标志 水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 水资源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关于水处理的措施 题型以识别与选择和理解与应用为主 1 2014 菏泽2题2分 水是生命之源 也是重要的溶剂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 用肥皂水不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 将黄河水经沉降 过滤 吸附 灭菌等净化操作后 可供人们生活用水D 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 部分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A错误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后搅拌 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出现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B错误 由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知 黄河水经沉降 过滤 吸附 灭菌等净化操作后 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C正确 工业污水一定要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D错误 押题预测 1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的河水 井水和湖水都属于混合物B 实验室电解水时 正极端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氢气C 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D 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B河水 井水和湖水中含有多种物质 属于混合物 A正确 电解水时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B错误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 C正确 加热煮沸水时 水中的钙离子 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 氢氧化镁等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 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 D正确 2 根据如图全球海水 陆地水储量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 但淡水很少且分布不均 A错误 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B正确 合理使用农药 化肥可以减少水污染 C正确 农业 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 滴灌可以节约用水 D正确 A 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B 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C 为减少水体污染 农药 化肥要合理使用D 为节约用水 农业 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 滴灌 2 2014 菏泽14题 1 2分 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 泥沙等 和多种可溶性杂质 氯化镁 氯化钙等 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 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 MgCl2一并除去 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 请据此回答问题 命题点2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常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现象或措施考查净水方法中的过滤 吸附和杀菌消毒 重点考查过滤法净水 硬水和软水的鉴别以及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 题型以识别与选择和理解与应用为主 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杂质 或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由方案知应先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 故操作A应为过滤 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杂质或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3 2013 菏泽11题 3 2分 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 钓鱼岛附近水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 并且是我国东海靖渔场 我国福建 浙江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请回答 海水中含有很多杂质 取一杯浑浊的海水 若要使其变得澄清 所需要的操作方法为过滤 若要使其变成较纯净的水 需要的操作方法为蒸馏 押题预测 3 清新的空气 洁净的水都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2NO2 4CON2 4CO2 在该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为碳 氮 填写元素名称 2 生活中可通过加热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 自来水生成过程中 加入明矾的目的是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 使其沉降 通入氯气的目的是杀菌消毒 1 根据化学方程式2NO2 4CON2 4CO2 可以看出氮元素由 4价变成了0价 碳元素由 2价变成了 4价 2 硬水软化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煮沸法 将钙 镁离子转化成沉淀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 使其沉降 氯气在自来水的制取过程中主要起消毒杀菌的作用 D过滤能除去难溶性的杂质 故步骤 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A正确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正确 液氯能杀菌消毒 故步骤 可杀菌 消毒 C正确 净化后的水仍含有杂质 不是纯净物 D错误 4 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 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 X可以是活性炭C 步骤 可杀菌 消毒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