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第章投入产出核算第4章投入产出核算4.1产业关联和投入产出表壹、投入产出法及其产生和发展(壹)产业关联性和投入产出核算生产过程从产出见,各部门相互提供产品;生产过程从投入见,各部门相互消耗产品。由此形成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它受客观条件制约,具有壹定的数量界限和规律,需要制订和运用专门的投入产出方法来加以研究。投入产出核算:以适当的国民经济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通过专门的平衡表和消耗系数描述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且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经济分析和预测。“投入产出法”、“产业关联分析法”或“部门联系平衡法”(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法国重农学者魁奈:“经济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俩大部类比例关系;瓦尔拉斯:“壹般均衡理论模型”,多部门间的比例关系;1920年代,前苏中央统计局: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1930年代,瓦西里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和经济数学模型;二战后,投入产出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形成现代经济分析技术的壹个重要分支。SNA和MPS:投入产出核算均构成其重要部分。中国:19741976年试编投入产出表,1982年正式编制;新国民核算制度规定:每隔五年(逢二或七的年份)采用全面调查方法编表,其间通过局部修订编制“延长表”。二、投入产出法的部门分类(壹)产品部门及其特征基本特征:1产出的同质性:壹个部门只能生产同壹种类的产品。如果壹个部门除了主要产品之外,仍生产其他次要产品,就必须把后者的产出划归到将其作为主要产品来生产的相应部门。例如:林场生产林木、木材和木制家具。2投入的同质性:壹个部门只能以相同或相似的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生产同壹种类的产品。如果于生产同类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了俩种不同的投入结构或生产工艺,也应该把有关生产活动分别划归到不同产品部门。例如: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二)产品部门和产业部门的关系产品部门和产业部门的相似之处:均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的部门分类,均要适当考虑各部门于投入和产出俩方面的同质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不同之处:产业部门且非完全满足同质性要求的“纯部门”;只有产品部门才是真正的纯部门。国民核算需要将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和机构部门等分类有机结合,分别应用于不同研究领域。(三)产品部门划分的方式产品部门分类也可参照“产业部门”分类标准中有关部门的名称来确定产品部门,且根据分析需要和核算条件来确定产品部门划分的粗细程度。但仍应注意到,“产品部门”和“产业部门”是俩种既相似、又不同的部门分类方法。注意对于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例如,电力生产部门:水电、火电、核电、风电、油电,这些子部门可分也可合,可细也可粗。产品部门分得越细,其同质性越好;但实际划分时应兼顾需要和可能。例如,我国的2002年投入产出表划分123个二级部门,42个壹级部门;公布资料时更简化。于现实经济生活中,产品部门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它仍然是壹种合理抽象,其资料可用适当方法推算出来。基本过程为:实际投入产出资料产业部门资料产品部门资料三、投入产出表的种类和结构(壹)投入产出表的种类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和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按计量单位分:价值型和实物型;按表式结构分:对称型(纯部门)和U-V型;按资料范围分:全国表、地区表和企业表;按时间期限分,静态表和动态表;按考察领域分:产品表,固定资产表、能源表、人口表、教育表、环境污染表,等等。本章主要考察:价值型、对称型的静态全国产品投入产出表。如表4-1。(二)投入产出表的四大象限暂不考虑作为合计数的“总投入”行和“总产出”列以及生产部门的“小计”栏,可将投入产出表划分为四大象限,分别表达特定的经济内容。.中间流量.最终产品.最初投入()第象限(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核心。反映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技术经济联系。特点: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是名称、排序相同的产品部门,具有严整的棋盘式结构;横行提供中间产品的部门(产出部门);纵栏消耗中间产品的部门(投入部门);表中每项数据均具有“产出”和“消耗”的双重涵义。该象限的所有n2个数据组成“中间流量(中间产品、中间消耗)矩阵”:第象限(最终产品或最终使用):反映各部门提供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构成情况(能够细分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其数据组成“最终产品列向量”:第象限(最初投入或增加值):反映各部门的最初投入数量及其构成(能够细分)。其数据组成“最初投入(增加值)行向量”:第象限:空白(可于国民核算矩阵中适当开发)。(三)投入产出表的俩个方向横表:,反映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即“产品分配”过程;竖表:,反映各部门的投入及其提供来源,即“价值形成”过程。“横表”和“竖表”各自存于壹定的平衡关系,彼此之间又于总量上相互制约,构成投入产出表建模分析的基础框架。四、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如下三种。(壹)各行(横表)的平衡产品平衡方程: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二)各列(竖表)的平衡价值平衡方程: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三)各行列(横表和竖表)的对应平衡: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总投入这表明:“产品平衡方程”和“价值平衡方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从投入产出表所有行列的角度见,有:所有部门的总产出所有部门的总投入,即所有部门的中间产品所有部门的中间消耗,即即:所有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所有部门创造的增加值但应注意:每个部门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和其消耗的中间产品价值通常不等,即每个部门所提供的最终产品价值和其创造的增加值通常也不等,即:4.2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壹、几种中间消耗概念(壹)直接消耗:于某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有关产品的第壹轮消耗。(二)间接消耗:通过被消耗品的媒介关系而形成的对有关产品的消耗。(三)完全消耗:对某种产品的直接消耗和所有各次间接消耗之总和。例中:炼钢过程直接消耗生铁和电力通过生铁间接消耗焦炭和电力(第壹次间接消耗)通过焦炭间接消耗原煤和电力(第二次间接消耗)通过原煤间接消耗坑木和电力(第三次间接消耗)间接消耗的特征:传递性。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第壹次消耗,而是通过被消耗品的传递关系形成的消耗。层次性。根据传递环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无限性。社会生产的循环过程无始无终,间接消耗的传递关系是永无止境的。收敛性。于极限意义上,间接消耗的不断传递过程本身是收敛的。这样,才有可能计算出全部间接消耗。注意俩点:完全消耗总是大于直接消耗;当壹个部门对某种产品没有直接消耗时,却仍然对它有间接消耗,因而完全消耗通常不为零。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增加值系数(壹)直接消耗系数(aij):j部门每生产壹单位产出对i部门产出的直接消耗量。其计算公式为所有n2个直接消耗系数组成“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直接消耗系数的作用:(1)反映部门间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2)构成中间产品(消耗)和总产出之间的媒介;(3)计算完全消耗系数(和其他系数)的基础。之上考虑的是“价值型直接消耗系数”,和之对应的仍有“实物型直接消耗系数”。引入实物量的中间消耗、总产出以及相应的实物型直接消耗系数:显然,实物型和价值型的直接消耗系数之间存于如下数量关系:(二)最初投入系数和增加值系数:各部门每生产壹单位产出所需的有关最初投入,或所创造的增加值数量。计算公式分别为:用矩阵表示各种最初投入系数:增加值系数和各种最初投入系数之间的关系:增加值系数和直接消耗系数之间的关系:其中:acj称作j部门的“中间消耗(中间投入)系数”。二、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壹)完全消耗系数(bij)1.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j部门每生产壹单位最终产品对i部门产品的完全消耗量,包括直接消耗和各次间接消耗。其理论公式为:注意:完全消耗系数从另壹角度反映了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联系,它和直接消耗系数的分析意义不同;完全消耗系数通常需要运用矩阵代数方法从整体上加以计算(直接运用理论公式计算单个系数较困难)。分析和举例:发电量耗煤量总计1000100其中:生活用电40040生产用电60060依此类推,j部门对i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为:记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为:B=(bij)nn,上式可表为:括号中的“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否收敛?问题的经济性质保证其收敛性。且数学上有:从而得到:式中,(I-A)为列昂节夫矩阵(I-A)-1为列昂节夫逆矩阵(完全需求系数矩阵)B=(I-A)-1-I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举例: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给出:由表中资料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列昂节夫矩阵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3.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解释这表明:第二部门每生产1亿元产品就要直接消耗第壹部门1千万元的产品。而b120.258(相当于直接消耗系数的2.58倍),这是否说明“第二部门每生产1亿元最终产品就要完全消耗第壹部门0.258亿元的产品”呢?【验证】假定:初始需求是第二部门生产1000亿元最终产品(其他部门暂不考虑最终产出)。利用直接消耗系数,能够逐壹计算由此引起的对各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1)计算直接消耗量部门2对部门1的消耗量:10000.1100亿元部门2对部门3的消耗量:10000.4400亿元于本例中,部门2对本部门没有直接消耗。(2)计算第壹次间接消耗量(为了提供之上俩种直接消耗品)对部门1的消耗量:4000.3120亿元(部门3)对部门2的消耗量:1000.34000.2110亿元(部门1和部门3)于本例中,对部门3没有第壹次间接消耗。(3)计算第二次间接消耗量(为了提供之上第壹次间接消耗品)对部门1的消耗量:1100.111亿元(部门2)对部门2的消耗量:1200.336亿元(部门1)对部门3的消耗量:1100.444亿元(部门2);(4)计算第三次间接消耗量(为了提供之上第二次间接消耗品)对部门1的消耗量:360.1440.316.8亿元(部门2和3)对部门2的消耗量:110.3440.212.1亿元(部门1和3)对部门3的消耗量:360.414.4亿元(部门2)其他各次间接消耗量依此类推,结果见下表:依据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公式计算:这和矩阵求逆的结果相同,从而验证了:完全消耗系数是生产壹单位最终产品对有关产品的完全消耗量。(二)完全需求系数:列昂节夫逆矩阵中的每个元素,即表明: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i部门产品的完全需求量。“完全需求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之间的关系:可见,俩个系数矩阵仅主对角线上的元素相差壹个单位(这就是对本部门最终产品的初始需求),其他元素则相等。三、投入产出基本模型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和技术经济系数,能够建立各种投入产出模型。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行模型”和“列模型”。(壹)投入产出行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