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附件三: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标准(征求意见稿)前 言1984年至今,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领导着一项医学教育重新定位的全球合作项目,其重点内容是制订并实施全球通用的医学教育标准。1998年经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医学联合会(WMA)批准,WFME建立“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2001年6月WFME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WHO西太区办事处制订的区域性医学教育标准 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也于2001年7月出炉。此后,英、美、澳、日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标准于本世纪初相继问世。WFME在全球标准的前言中指出 “WFME 在其1998年的政策声明中已经提出建立世界医学院校注册制度的建议,旨在编制一个医学教育机构质量保证的花名册,明确指出所包括的那些学校已经达到全球满意和认可的医学教育计划的标准。”全球标准的问世,为解决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规范医学院校管理,保证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利时机。认真研究WFME及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标准,制订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国际环境的中国医学教育标准,使我国医学教育走上国际化的轨道,并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是我国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受教育部委托并经其批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在总结我国医学教育合格评估、优秀评估、水平评估和七年制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它共有10个领域43个项目。中国大陆境内所有本科医学院校都必须达到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医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科学基础。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要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高。因此:本标准以五年制本科医学教育为适用对象,只涉及我国医学院校本科医学教育的基本方面,提出最低要求。本标准虽然全国通用,但是它承认不同地区和各个学校之间的差异,尊重各个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也不提出教学计划、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为各校的个性发展及办出特色留下充分的改革与发展的空间。本标准反映了我国医学教育面对的国际趋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它是各个学校制订本身教育计划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基础或参照系;是本科医学院校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构件,对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发挥杠杆作用。每所医学院校都应该根据本标准制订和建立自己的教育目标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计划,评估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是否达到预期要求的建立自己的教育评估体系和,监测课程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保证教育质量保证的机构、和机制。本标准用于我国医学教育的评价与认证。一般情况下包括学校自评、专家组考察、对学校认证和结论发布等实施步骤。本标准必须受到评估与认证实践的检验,并通过广泛研讨、不断修改、形成共识才能逐步完善。为使本标准与全球标准接轨,课题组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2003年最新版本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为主要参照,同时也参考了美国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LCME)2003年新发布的认证标准医科学校的职能和结构、英国医学总会(GMC)2002年发布的明日医生、澳大利亚医学理事会(AMC)2002年发布的医学院校的评估与认证、日本2001年实施的医学教育模式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指南、台湾卫生研究院2002年发布的医学院评鉴委员会手册等文献。 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任何每一个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的最终判定都要看其它的毕业生的质量。,作为一个医学从业人员行医者,能否适应按照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在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医学进步环境中角色中保持医学业务发挥较好的水平的持续更新,这就要求医学毕业生掌握科学有灵活的方法以及终生学习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医师(basic doctorphysician)。,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有能力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并且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生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这种素质应在毕业时发展到合适的水平,包括下面讨论的职业态度、知识及技能。,目前,在我国目前本科医学本科教育包括五年制、长学制(七年制、八年制),作为毕业时应达到的最低基本的毕业时应达到的要求(minimum requirements),各种学制应该基本一致。,本标准以五年制为主,但长学制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应有更高的要求。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忠于人民,愿原为祖国卫生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2关爱病人,始终真诚地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是医生的道德责任。3意识到与病人及其病人家属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之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沟通,使他们充分参与治疗计划。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时刻想到用最少的花费达到最理想的康复,并要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树立成本效益观念。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和个人的知识、能力的局限性,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6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7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超出自己业务能力不能胜任和有效安全地的做作出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8始终将病人及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9具有创新精神,重视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做作出贡献。10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并能与之不断进行积极、有效的团队合作。11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12认识到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不总是对病人及其家属有利的。 13在职业活动中坚持原则,敢于维护人民健康利益。有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有运用科学思维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态度。知 识 目 标 1基本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3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4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8.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9.掌握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处理原则。10掌握中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树立整体观念,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11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12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技 能 目 标1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较好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4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5具有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6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7能够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医学实践,完善诊治方法。8调动病人合作的能力。9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医生、护士、其他的医疗从业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10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馆和其他信息资源研究医疗问题及获取新知识。11具有将使用信息技术作为必要的一种资源应用于现代医学实践的能力。12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13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注:内科包括神经内科学、精神病学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1宗旨及目标11宗旨及目标医学院校必须明确其办学宗旨和目标,包括学校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12宗旨及目标的确定宗旨和目标必须经过各利益方认真讨论后确制定,同时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所属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认可,并为师生周知。13学术自治独立的或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校必须根据各自的规划要求,有权制定课程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能自主决定人才的引进和分配实施计划所需的教育资源。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校应该得到大学社会人文学科及自然学科的学术支持,同时努力加强大学各学科间的融合。14教育结果医学院校必须根据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素质,制订合适的教育目标,使学生在有效修业期内完成学业,成为符合要求的初级医师(basic doctorphysician)。【注释】l 教育宗旨和目标可以包括本地区、本校的政策和特殊性问题。l 利益方包括学校的领导、医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的主办者以及用人单位。 l 初级医师指毕业后经过一年临床实习,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方可成为正式医师的见习期医科毕业生。2 教育计划 21课程计划 211医学院校必须依据卫生服务需要、医学科学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212 医学院校应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并必须明确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等。【注释】l 课程计划应充分体现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素质、发展个性,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一般应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二者之间的比例可由学校根据实际确定;l 课程计划应提倡综合课程模式,尽量将基础和临床学科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横向和/或纵向的整合,以学科、器官系统、问题及社区等为中心开展教学。l 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为目的的课程计划改革。22 教学方法 221 医学院校必须改革过时的有教学方法改革的举措,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l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的方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广泛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模式,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等;l 医学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以顺应变化、培养能力、提高效果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改革,重点应放在知识综合、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意识、人文素质和临床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等方面。23 科学方法 231医学院校必须在整个教学期间讲授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其中包括批判性思维及研究方法。24思想品德课程 241 医学院校必须在其课程计划中安排适量的思想道德课程,这些课程要有助于医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形成。242在课程计划中安排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所占份量及课程类型必须适合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自我发展。25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251 医学院校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适量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为医学生学习医学科学的基础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打下基础。【注释】l 自然科学课程通常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