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安排。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选取一些表现思想风采的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议论性体材的文章。本文是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讲坛上,法兰西另一位伟大的斗士维克多?雨果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鼓舞人心的演讲。这不仅仅是一篇纪念性的演说词,它更显示了雨果对伏尔泰人格的景仰、对伏尔泰精神的追随,对自由和真理的呼唤。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精彩语句,俯拾皆是,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过程与方法: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充分感受雨果对先贤、伟人伏尔泰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培养崇尚正义、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欣赏语言,体会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难点: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四、教法和学法教法:朗读法、点拨法、问题法、讨论法学法:诵读法、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完课文后,老师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同学们有印象吧。我在想,伏尔泰,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竟和一个世纪,一个纪元联系在一起呢?如果同学们也有这样的疑问,请随老师一起走进雨果的演说中去“解读”吧。(二)检查预习,扫除字词障碍(三)教师介绍。多媒体课件出示:(1)伏尔泰: (2)雨果:(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说说读完本文后的第一感受?内容上的:1、雨果对伏尔泰作出了怎样高度的评价?2、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了怎样杰出的贡献?(是像牛顿,爱迪生一样看得见的成就吗?)语言上的:和敬业与乐业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五)再读课文,把握内容思考:本文可分几部分?可分为三部分:(也可分四部分,把他的人格魅力单独分为一部分)(六)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文句的深刻含义和语言运用的妙处(A)细读第一部分,思考1、作者怎么评价伏尔泰的逝世?2、“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这句话蕴涵着哪些丰富的意义?3、“诅咒”和“祝福”如何在雨果的身上被看似矛盾地体现?(B)细读第二部分,思考1、伏尔泰是一个勇猛的“斗士”,他让我们想起旧中国也有这样一位勇士那就是“鲁迅”,说说他们的共同点:2、本段演说词哪些体现了口语化的特点?(C)细读第三部分,思考1、伏尔泰的高贵人格还体现在他的“微笑”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说说这“微笑”中含有的多层含义?2、在本段,雨果又用了哪些词语来评价这个伟人?3、说说“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这句话的含义。(D)细读第四部分,思考1、雨果的时代是个怎样的时代?2、“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这句话包含怎样的意思?(七)诵读全文,再次体会本文语言特色,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1、任何一种语言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的语言也不例外,在本文激情洋溢的语言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2、本文语言,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同学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美感和激情。(八)课后作业:伏尔泰是伟大的哲学家,后世流传着他的不少名言警句,收集整理,背诵积累:(1)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2)虽然我不同意你说的没一句话,但我将以我的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3)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的优雅使心灵入迷。(4)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光总向上腾,石头总往下落。(5)激情是使航船扬帆的骤风,有时也使它沉没,但没有风船就不能前进。(九)课堂小结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六、板书设计: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理解与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