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7页
第2页 / 共87页
第3页 / 共87页
第4页 / 共87页
第5页 / 共87页
第6页 / 共87页
第7页 / 共87页
第8页 / 共87页
第9页 / 共87页
第1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知识培训补充材料这是安全管理补充材料和练习题,仅供参考 重大危险源判断举例: 某生产场所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甲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 5t 和 1.5t,乙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 2t 和 1t,丙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 20t 和 5t, 该生产场所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一、尘肺(13种)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三、职业中毒(56种)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三、职业中毒(56种)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三、职业中毒(56种)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三、职业中毒(56种)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三、职业中毒(56种) 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六、职业性皮肤病(8种) 1、接触性皮炎 2、光敏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七、职业性眼病(3种)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九、职业性肿瘤(8种)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工人肺癌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我国职业病目录共10类115种十、其他职业病(5种) 1、金属烟热 2、职业性哮喘 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棉尘病 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安全是( C )。 A. 没有危险的状态 B. 没有事故的状态 C.达到可接受的伤亡和损失的状态 D. 舒适的状态2. 事故和隐患是( B )。 A. 完全相同的 B.后者是前者的可能性 C. 后者是前者的必然条件 D. 前者是后者的必然条件3. ( C )是系统安全的主要观点。 A.安全是绝对的 B.安全只是系统运行阶段的要考虑的工作 C.在系统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D. 事故是系统的危险源4. 石化生产系统是高危险性生产系统,因为( A )。 A.生产物资具有多种危险 B.自动化生产 C.生产过程难以控制 D. 生产的独立性5. 安全检查表方法不可以用于( B )。 A.方案设计 B.开发研制 C.生产样机 D. 日常运行6. 危险性与可操作研究可以用于( B )。 A.方案设计 B.开发研制 C.事故调查 D. 日常运行7. 预先危害分析中的第3级危险源划为:( C ) A.安全的 B.临界的 C.危险的 D. 灾害的8.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与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度分析(FMECA)的区别是( A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仅进行危险度分析 C.前者是定量分析,后者是定性分析 D. 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定性分析。10. 在进行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时,应依次利用引导词对系统进行分析。若需要分析系统意图是否达到时,应采用的引导词为:( A )。 A. 没有、不 B. 较多或较少 C. 也,又,部分 D. 反向,不同于,非11. 按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由初始事件开始推论可能的后果是( B )。 A. 事故树的分析方法 B. 事件树的分析方法 C. 是事故树和事件树共同的分析方法 D. 既不是事故树的分析方法,也不是事件树的分析方法12. 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割集表示:( B )。 A. 能使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集合 B. 能使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合析 C. 能使顶事件不发生的基本事件集合 D. 能使顶事件不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集合13. 事故树中用逻辑或门表示:( A )。 A. 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事件出现则输出事件就出现的逻辑关系 B. 只要有一个输入事件不出现则输出事件就不出现的逻辑关系 C. 全部输入事件都出现时输出事件出现的逻辑关系 D. 全部输入事件都不出现时输出事件出现的逻辑关系14. 事故树分析中概率重要度是指:( D )。 A. 基本事件在事故树结构中位置的重要性 B.顶事件发生概率与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偏差之比 C. 用顶事件发生概率的相对变化率与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相对变化率之比 D. 顶事件发生概率与基本事件发生概率之比15. 罗韦认为危险性评价包括:( 不会 )。 A. 危险源划分 B.危险定义 C.安全法律认定 D.危险源辩识16. 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是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和事故后果的严重度( D )。 A. 之和 B.分数之和 C.绝对值之和 D. 乘积17. 日本化工企业六阶段评价法是( B )。 A. 从定量到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 B. 从定性到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C. 从定性到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 D. 从定量到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18. 危险物质加工处理危险性评价( 不知道 )。 A.取火灾爆炸指数和毒性指标相应的危险等级中最高的作为单元危险等级 B. 只计算特殊工艺危险性系数 C. 需要比较火灾、爆炸指数和毒性指标 D. 需要把单元化整为系统19.( C )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危险控制技术。 A. 个体防护 B. 采取避难和救生措施 C. 故障-安全措施 D. 接受小的损失20.( D )属于视觉警告。 A. 蜂鸣器或闹钟 B. 易燃易爆气体里加入气味剂 C. 振动 D. 亮度、颜色、信号灯21. 国标GB644186规定,重伤是( A )的事故伤害。 A. 休工日数等于、大于105日 B. 休工日数40100天 C. 住院105天以上 D. 疗养105天以上22. 国标GB644186规定,较大损失为( A )万元。A. 损失金额达到1万元、小于10万元 B. 损失金额在1万元以下 C. 损失金额达到10万元、小于100万元 D. 损失金额达到、超过100万元23.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的特大事故评价等级为( B )。 A. 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 B. 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0人及以上 C. 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0人及以上 D. 次跑油、料在10吨及以上24. 海因里希对5000多起伤害事故案例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后得出海因里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 A )。 A. 1:29:300 B. 1:10:300 C. 1:10:100 D. 1:100:50025. 事故发生机理的意外释放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 B )。 A. 连锁反应 B. 能量释放 C. 相互作用 D.能量控制26. 在事故责任分析中不必说明的是( D ) A. 直接责任 B. 主要责任 C. 间接责任 D. 领导责任27. 我国作为安全法制管理依据的安全法律不包括( D )。 A. 劳动法 B. 刑法 C. 宪法 D. 婚姻法28.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所伤害是( D )的原则。 A. 三同时 B. 三不放过 C. 三负责制 D. 全面安全管理29. OHSAS18001是( A )。 A.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B. 环境管理体系 C. 质量管理体系 D. 生产管理体系30. ( C )是安全管理体系中实施与运行阶段的内容。 A. 绩效测量与监测 B. 协商与交流 C. 纠正与预防措施 D. 定期评审31. 先提出问题,然后回答可能的后果及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措施的安全评价方法是( A ) A.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B. 危险指数方法 C. 安全检查表方法 D. 事件树分析法32. 事故树分析方法( C ) A. 适用定性分析 B. 适用定量分析 C. 既用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