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法律资源及其检索利用 一、资源分布法律法规资源的分布比较广泛。基本的文献源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政府公报等大众传播媒介往往都及时报道重要法律法规颁布的信息,刊载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全文。这是及时获得最新法律法规的途径之一。年鉴、手册等专门工具书。年鉴中一般都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栏目,收载年度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全文或目录。某些实用性、便览性、指南性手册,往往也收载与手册主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法规汇编。在电子资源兴起之前,这是最主要的法律法规文献源。1949年以后,我国从1952年就开始逐年编辑出版系统汇集国家法律法规的资料工具书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956年,该书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继续逐年编辑出版。1965年出版中断,直到1985年又恢复出版。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规汇编的编辑出版发展迅速。80年代,综合性的法规目录和专门性的法规选编大量出现。进入90年代以后,这类资料工具书的编辑出版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在内容上追求总结性与集成性,“选编”基本上被“汇编”所取代,出现了几种大规模、综合性的法律法规汇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性法规汇编(中国法律年鉴社)等。其次,适应人们学习和利用法律法规的需要,集法律汇编与法律条文解释于一体的“释义型”、“集注型”法律汇编大量出现,使这类资料工具书的实用性、针对性大为增强。如新中国司法解释大全(中国检察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疑难条文释义(中国劳动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集注(法律出版社)等。到目前为止,印刷版的法规汇编数量众多,门类广泛,但一般来说,时效性略差。网络检索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我国迅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各类网站大量出现。其中,政府网站、司法机关网站、专业法律网站、综合网站法律频道、甚至一些个人法律网站中往往都加载了法律法规资源检索系统。利用搜狐网的搜索引擎搜索显示,到2004年初,互联网上专门收载法律法规或辟有专栏收载法律法规的中文站点已有近1500个。网站动态发布信息、即时加载数据,可以及时反映法律法规的颁布、修改或废止情况,时效性大为提高,同时又有较强的检索功能,有的还具有智能联想、超文本链接功能,在查考法律法规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它已迅速取代印刷版法规汇编,成为检索法律法规最主要的途径。光盘数据库。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较有代表性的如中国法律法规大典(国家数据库和地方数据库)数据光盘(新北成实业公司)、国家法规数据库光盘(国家信息中心)、北大法宝中国法律法规大全(北大英华公司)、大法官法律库光盘(上海美佳达计算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目前,重要的光盘数据库大都是网络检索系统的不同产品形式。光盘数据库一般定期更新。二、法律资源网络检索系统 网络环境下的法律资源检索系统,是目前查考法律法规最主要、最方便的检索渠道。从检索方法上说,这类检索系统一般并不复杂。根据法律法规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基本的检索条件主要包括:法规名称 大都支持法规名称的模糊检索,有的还支持多个检索词的逻辑组配检索。发布日期 这是法律法规特有的检索条件之一。目前的检索系统,基本上收载的都是1949年以后的法律法规。发布机构 有时还单列“批准机构”。这也是法律法规特有的检索条件之一。在现有的检索系统中,大都通过选择菜单列表的方式实现。法规分类 不同的检索系统,分类体系往往有区别。分类体系通过列表或树形目录展示。内容关键词 将检索目标提炼成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检索深度最高,获得的信息线索最多,当然,相伴而来的冗余信息也最多。地域限制 主要运用在查考地方性法规上。限制的实现方式,以选择地域列表或选择子数据库为多。时间限制 主要运用在查考某一特定时段的法律法规上。 上述检索条件可以单独进行检索,也可以将多个检索条件组配起来进行检索。图6.3.1是目前国内几个有代表性的法规检索系统的检索界面,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从中可以看到共性。中国法律检索系统中国法律法规信息系统人民网法律在线中华法规库图6.3.1中国法治网海量存贮、多条件检索、快速获得,这些只是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法律资源数据库和印刷版的法律法规汇编相比最外在的优势。从本质上说,对内容进行挖掘整合,通过多维超文本链接使相关内容按照相关度类聚集中,使人工检索无法实现的智能联想检索通过软件顺利实现,这才是数字化产品的真正优势所在。具体到法律法规的查找,比如由某一篇法规的某一条款可以链接到适用过此条的其他具体法规、司法解释和判例,可以链接到相关论著和相关新闻事件等等,也就是习惯上所说的可以实现“以法查法,以法查案,以案查法”。这样,获得的文献信息是全面的、系统的、立体的,这才是有别于“堆积型数据库”的具有智能化特点的计算机检索系统。近年来,国内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已经开始了由“堆积型数据库”向“智能化数据库”转变,标志着法律法规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法律资源网络检索系统主要有:中国法律检索系统http:/law.chinalawinfo.com/北大法律信息网中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1985年,北京大学研发了我国最早的法律法规检索软件,1995年创办“北大法律信息网”。该系统收录法律法规文件的起始时间是1949年,到2004年初,已积累了近12万篇法律文献,每日更新。最新的检索技术实现了具有智能化特点的双向超文本链接功能,可以在相关法律文件中相互索引链接,大大拓宽了参考范围。该检索系统包括的子数据库如图6.3.2。 图6.3.2中国法律法规信息系统http:/202.99.23.218:1011/law/home/begin.cbs全国人大法律中心研制开发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包括两大基本数据库:“法规资料数据库”收录中外法律法规文献近10万件;“参阅资料数据库”收录法院案例、合同样本法律文书、立法背景资料。标题检索和全文检索都可以进行多个检索词的逻辑组配。组配关系如图6.3.3。图6.3.3中国法律资源网法律数据库检索http:/www.lawbase.com.cn/上海美佳达计算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创办的“中国法律资源网”中的中国法律法规查询系统。至2003年初,收录1949年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11万多件。全部子数据库如图6.3.4所示。近年来有关房地产、金融、证券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收录得比较全面,是其内容上的特色。在检索上,支持多条件组合查询和多个关键词的逻辑组配查询。图6.3.4国信中国法律网http:/www.chinalaw.net/国家信息中心创办的法律资源网站。在法律法规查询方面,主要的数据库是“新法规联机查询”、“国家法规数据库”和“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法规数据库包括80多个子数据库,收录1949年以后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8万多件。图6.3.5是该网站的首页和检索界面。图6.3.5中华法规库http:/www.cnask.com/深圳中华法规库有限公司创办的网站。收录了自1949年的近10万件法规文件。分为中国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全库、国务院各部、委、局规章、中国地方法规规章全库。这是一个集法律资讯、专家咨询、相关新闻与参考资料于一体的法律服务平台。在法规查询结果页面,通过“专家咨询”、“新闻”、“相关资料”可以链接与查询结果主题相关的专家回复、各类新闻报道或其他相关资料。如图6.3.6。图6.3.6人民网法律在线http:/law.people.com.cn/人民日报社网站中以法律数据库为主、以法制新闻和法规专题作补充的综合性频道。其中,法律数据库的特点是对所收的法律法规作了多角度的编排整合。“新法速递”及时提供最新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常用法规”按法规类型类聚集中,“分类索引”按法规制定主体类聚集中,“年度汇编”按法规颁布的年份类聚集中,“热点推荐”实际上是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法规汇编。数据库还设计了统一的智能查询系统。图6.3.7是该法律数据库的整体构成。图6.3.7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http:/www.law-lib.com/law/西湖法律书店创办的“法律图书馆”网站中的法规数据库检索系统。可以检索1949年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5万多件。其突出特点是新法规加载及时。图6.3.8数据库检索系统首页。图6.3.8CGRS全文检索系统法律资源数据库http:/162.105.138.218/北大校园网图书馆数据库中文数据库CGRS全文检索系统是一个包括了人大复印资料和报刊索引数据库、文史哲杂志全文数据库、以及一些法律资源数据库在内的全文检索系统。其中法律资源数据库有:法律法规数据库,收录45000多篇中国法律法规;诉讼法文献索引及全文库,收录诉讼法方面的研究文献2万多篇;民事诉讼法学参考资料库,收录国内外有关民事诉讼法方面的历史资料、司法部门文件、专著、教材、论文、国际学术会议、专业文献资料等;法律年鉴,中国法律年鉴的全文数据库。这是一个法律资源比较丰富的全文检索系统。图6.3.9是该系统的数据库列表。图6.3.9中国资讯行中国法律法规库http:/www.bjinfobank.com/北大校园网图书馆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图6.3.10收录自1949年以来的各类法律法规及条例案例全文(包括地方及行业法律法规)。数据每日更新。图6.3.10是该数据库的显示页面。 9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