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中国人“家”的观念十分浓厚,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内容十分丰富,记载有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分、人物传略等,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是连接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下列对中国人重视修订族谱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古代宗法制的影响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古代分封制的遗风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族谱是血缘传承,主要是受到宗法制影响,古代封建社会实行小农经济模式,以一家一户为生活单位,体现出家族制特点,这也与重视修订族谱有关,古代重视家族观念,修订家谱也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正确;修订家谱与分封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选择A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家谱的含义,依据材料中“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连接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可知与宗法制有关,分封制度的基础是宗法制,故家谱与分封制无关。2.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对都城边长的严格限制,说明了分封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关系,C项正确;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不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A. 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B.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 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D.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等体现出的是国家对工商业管理的制度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国家对市场的管理,没有反映打破工商食官政策,排除A项;政治等级制度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D项说法错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西周商业政策4.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A. 农业发展迅猛B. 分封制度崩溃C. 郡县制度形成D. 官吏待遇下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官吏报酬以土地形式是古代分封制下的产物,而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实行地方行政改革,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崩溃,故B项符合;A项中的“迅猛”不符合实际情况,只能说“有一定的发展”,且材料中反映的是政治上的变革,故排除;C项是干扰项,材料只是谈到官吏待遇的变化,没有谈郡县制的形成,且郡县制真正形成于秦朝时期,故排除;以粮食为标准不等于官吏待遇下降,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俸禄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中国古代俸禄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商周时期因官职同爵位相一致,并且世代相袭,俸禄实际上是封地内的经济收入(不包括上缴给政府的部分) 。即俸禄表现为土地形式,封地的大小是各级官吏的俸禄标准。春秋末期至唐初主要以实物作为官吏的俸禄。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是A. 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B.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C. 开始刀耕火种D. 出现了曲辕犁【答案】B【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体现在生产工具上,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是西汉时期出现,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曲辕犁则是唐代的发明,只有铁农具和牛耕是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6.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C.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D.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故C项正确。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瓦解,故A项错误。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与孟子仁政主张无关,故B项错误。承认土地私有会加剧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需要掌握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和作用解答即可。7.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秦朝的统一,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 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B. 统一了全国的法律制度C.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 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设问要求不符。点睛: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进,要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展开。具体涉及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皇权(君权)的不断强化。前者主要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后者主要涉及的是中央内部权力的分配,以专制皇权为核心。专制皇权在明清时期得到空前强化,如内阁、军机处等的设立。8.某篇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秦朝蜀郡郡守林天祥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对郡守之位展开了争夺,最后二儿子取得胜利,承袭了郡守之位。请你根据所了解的秦朝知识来判断这一描述A. 有可能,历史上有不少权力之争B. 不可能,制度规定由嫡长子继承C. 不可能,这是小说,不是历史著作D. 不可能,秦朝的郡守是由皇帝任命的【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郡县主要长官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故材料中的现象不可能,故选D;小说不能脱离基本的历史,排除C;秦朝郡县长官实行任官制而非世袭制,故排除B;历史上存在权力之争,但往往是在规则范围内的争夺,排除A。9.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掌管皇室宗族事务”的信息说明秦朝的官职中大多是掌管皇家的事务,这说明家国一体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不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属于现象;C项属于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材料本质反映,排除。10.“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 皇位世袭B. 皇帝独尊C. 君权神授D. 皇权至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可得出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帝独尊,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皇帝制度的特点,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CD三项。11.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古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的这种做法是为了A. 注重技术传承B. 严格制作程序C. 强化市场垄断D. 保证产品质量【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官营手工业的技工学校专门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并且规定了,技术传授的时间阶段,一切都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结合手工业发展特征,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是不计生产成本,主要是满足政府的消费需求,所以提高产品的技术产量应该是政府重要的目的,D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特别注重技术的培训,没有体现出对新技术的传承,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手工业生产的工序,只是体现出手工业技术,要经过培训和学习,排除B;材料体现出手工业技术,要经过培训和学习,无法体现“市场垄断”,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结合所学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解答。12.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A. 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 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经验C. 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 正确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初郡国并存制。从材料“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可以判断是汉初郡国并存制。汉初郡国并存制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汉武帝采取削藩政策,故A正确,BC错误;秦朝灭亡的原因不是郡县制的弊端,而是秦朝的暴政,汉初没有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13.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 “重农”的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依据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反映的是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属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说明农业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指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分析理解。14.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