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攀枝花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 I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这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说个人的尊严。B青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D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要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之中体现着民族大义。B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C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D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的深入,呈现总分结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继续传承的文化传统。B对个体而言,不是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什么。C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激荡家国情怀,必定能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D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材料二: 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UC新闻坊对2286篇相关报道做了全面的观察、分析,有以下发现:一、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导致预警滞后。学界普遍认为,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能帮助公众正确认知公共卫生事件,遏制谣言或错误信息的流传,避免社会恐慌,建立切实可行的防范机制。官方公开信息的不及时、不完善,极易造成媒体对疫情严重性的误判和报道的迟滞,不能起到有效预警。二、“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随着疫情扩散,媒体消息来源更加多元,出现下沉的趋势,“人”的地位受到重视。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发布征文,给有切身体会的“风暴中心”的人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他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更主动地参与到内容生产之中,大大丰富了报道的体裁和主题,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为历史留下更为鲜活的底稿。三、越靠近现场,情感倾向越强烈。在19项编码的消息来源中,记者观察、一线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普通市民、网民、其他公众人物、医疗机构作为信源的稿件与其他信源的稿件相比,因为融入了更多的切身经历,具有更鲜明的情感倾向。四、报道倾向总体呈中性,党媒更偏正面。三类媒体中,党媒的报道更偏正面,从疫情中寻找正能量,对疫情中的做法、成绩进行肯定,是整块抗疫情绪版图中情感色彩最鲜亮的模块。相比之下,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少。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比例最高,接近90。自媒体负面倾向的报道接近正面的2倍。说明这两类媒体更多地着力于对疫情中存在的问题的揭示、质疑和反思。 数据说明:一、为了对比不同性质媒体的报道差异,选取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隶属中新社)、健康报(国家卫健委旗下报纸)5家媒体作为党媒样本,财新、界面新闻、澎湃新闻、三联生活周刊、人物、第一财经6家媒体作为市场化媒体样本,丁香园、八点健闻作为垂直领域权威自媒体样本。(编者注:有专家认为,从广义上看,我国境内所有公开发行的媒体都可以算是党媒,本研究中采用的是狭义的“党媒”概念,即本研究中的“党媒”相对“市场化媒体”偏机关报刊性质,后者对前者偏市场化运营。)二、为了对比湖北当地媒体和其他媒体地区报道的区别,选择了湖北、广东、北京三地做比较,并将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6家地方级媒体作为分析对象。北京和广东都曾属SARS疫区,且是目前为止防控疫情扩散压力较大的地区。三、在具体样本选取上,本研究以电子版报纸及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主要样本收集来源,过滤掉直接转载、无信源标注的简单网络信息整合等非原创报道。(摘编自人大新闻系RUC新闻坊2286篇肺炎报道观察:谁在新闻里发声?材料三: 我们需要培养这样的一批媒介使用者,他们能够时刻警醒:所有经过媒介传播的内容都是高度选择和组织的结果;能够冷静选择,拒绝诱惑;能够超然于信息文本之外,多方求证,不盲从盲信。个人媒体崛起,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因为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他们不仅仅要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还要懂得如何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对新传播技术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应,新媒介素养应将理性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普及至每一个公民,使这些可能的新媒介使用者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批判的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回归理性的讨论。(摘编自茵必峰、陈夏蕊等的相关文章)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尼尔波兹曼认为语言媒介原始而不可或缺,但也有丰富多样的媒介创造出和语言不同的独特话语符号。B. RUC新闻工作坊分析了不同性质的媒体表现差异、灾难报道出现的新变化等,目的是寻找“谁在新闻里发声”。C. 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布征文,向“风暴中心”的人征稿,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最主要原因。D. 新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学会利用新媒介理性发声。如:小学生因为“钉钉在线课堂”功能太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5.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官方公开信息不及时,不完善,造成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预警滞后,可见“造成恐慌的不是真相,而是真相的缺席”。B. “一线”信源的稿件能关注个体的切身经历和情感,可见,新闻工作者正努力通过脚力”的勤快深入,以普通人为报道的主角。C. 新媒介素养要求使用者能正确认知媒介,利用媒介解决问题,同时能冷静选择。如:网民为弄明白“双盲测试”,点开医学论文。D. 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占比高,自媒体负面倾向报道多,说明在质疑反思等方面,自媒体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6. RUC新闻坊是怎样增强这篇“新闻观察”结论的说服力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送一朵荷花 余显斌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走时说,一顿饭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这是一群国军士兵,拉壮丁的。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他急了,挣扎着大喊:“让我回去,我要回去。可是,这些兵仿佛没有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他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