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调研报告目 录一、实践前言2(一)、调研背景21、什么是网络文化22、党的十七大以来的网络文化建设2(二)、调研对象、目的及方式3二、流程简图4三、调研结果及分析5(一)、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看法6(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8(三)、引导措施12四、结束语14附录1:调研问卷16附录2:问卷分析16附录3:访谈记录18附录4:调研日志18注:实践时间:2011/10/10-2011/11/21实践地点: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指导老师:严桦调研人员:罗梦瑶 邱琪晴 胡畔 李宏辉 黄越一、实践前言(一)、调研背景1、什么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2、党的十七大以来的网络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各地方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形成网络文化建设新格局。网络文化创作生产空前活跃,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网络文化阵地不断壮大,网络文化产业风生水起;网络文化管理体系日臻完善,网络环境得到有效净化。另外,国家还倡导网络问政,使得互联网成为通达政情民意新渠道。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结下来:(1)各类网站发展迅猛 形成网络文化建设新格局(2)网络文化产品日益丰富 供给能力显著增强(3)网络问政 互联网成为通达政情民意新渠道(二)、调研对象、目的及方式1、调研对象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以大二学生为主)2、调研目的(1)分析大学生平时利用网络的程度,以及对网络的分析(2)研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3)探究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积极健康利用网络资源(4)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对网络对其乃至社会的连锁反应3、调研方式(1)访谈调查:先进行对象挑选,再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深入了解交谈对象的思想观念,进行有理有据的合理分析,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再加以总结,最终综述调研结果。 (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发放问卷,并通过问卷内容的分析,系统、多方面的了解现在大学生关于网络的看法与网络对其的影响(3)查阅文献法:通过专业文献的阅,了解中国网络文化环境,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及大学生受网络文化影响的现状,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调研二、流程简图2011年10月21日 了解课题内容,查询相关背景材料,了解国家政策,明白大体网络与大学生的联系2011年10月22-25日计划具体调查过程安排等问题,做好前期准备。2011年10月27-30日拟写问卷,完成问卷调查和收集并整理问卷,制作统计图表。2011年11月26日进行访谈,调查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看法和态度等。2011年11月28日整理访谈、问卷材料,统计分析;组员间相互讨论,查询相关文献,进一步深入研究,撰写报告。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看法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正在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学校园里传播。对于网络文化,大学生们也各自表达了其观点。经调查统计,87.6%的学生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中,70%的学生认为只要理性对待,不沉迷于其间,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将是利大于弊的,也有学生认为,网络无对错,只是现实空间的延伸。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需要的学习资料;网络传播信息的迅捷的特点,改变了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另外,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认为媒体应当作好引导宣传,抵制负面文化的传播,”文学院中文3班邵岑怡认为:“希望政府能加强对网络的整顿把握度。”也有学生认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大学生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态.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正面影响(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无疑,网络社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便捷和好处。但是,正如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一样,网络也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1)“网络社会”中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约束,使人们在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学阶段恰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种冲突对他们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它容易破坏学生已经积淀到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以网络为媒介的思想和文化的渗透力将更为强大,会造成学生原有稳定的传统文化的分裂和趋异,对他们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将产生重大影响。(2)“网络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的地域范围还是媒体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大众媒体,它给人们提供了极大自由度,并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理与控制。例如当某个有影响的事件出现以后,在网络上各个电子公告栏(BBS)、新闻组以及邮递列表等地方会迅速做出反应, 并以“多对多”Manytomany的交流形式在电子空间里“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源于民众的自发抗议很快就会自发形成有组织的集体行动。如1999年12月初刚结束的西雅图WTO部长级会议外的民众示威活动, 正是通过因特网来串联和组织的。即使是对媒体和舆论予以高度控制的国家和地区也不例外。另外,因特网在人们思想和意识形态煽动方面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使它能够干预到具体的社会、经济及政治等事件的决策和进程。(3)“网络社会”,人机系统高度自动化、精确化而缺少人情味,容易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和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并且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是以计算机为中介,人们感受不到对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反应,以为不是在与人而是在与机器打交道,若长期与多媒体画面交流,容易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问题,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严重时会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异化,出现一些反人类的极端事件。如西方学者描述的那样,“热衷于在闪烁的屏幕前进行着假想的毁灭,让自己的闲暇充满着好战尚武之举的电子游戏迷,早已将正义感和道德感置之度外;大规模的杀戮被视为一种威慑,尸体只不过是一串统计数字,4000万人的死亡被当作一次胜利,战争的连续升级被看成是和平,他们的正义感和道德规范更是无从谈起”。据调查,大学里有不少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里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网络游戏,精于此道的人也不少,当前网上游戏的大部分充斥着战争、暴力、凶手等血腥内容,痴迷于此的学生容易养成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既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他人。(4)“网络社会”采用的是分散式网络结构,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尼葛洛庞蒂教授描绘那样:“这种分散式体系结构令因特网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府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人们在其中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这容易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 “网络社会”为人们提供的极大自由度,远远超出人们社会责任的范围,由此引起的道德失责问题也愈来愈多,也愈来愈严重。它产生的危害会破坏网络秩序,并威胁到社会的正常运转。大学阶段也是学生道德观进一步确立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社会”的隐匿性,使得外界不易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因特网上相对减弱。这种影响一旦反馈到现实生活中,容易使学生不自觉地放松自我的道德约束,导致他们道德责任感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5)“网络社会”中信息的传播是全球性的,在网上世界各国道德法律的规定各不相同,有些行为如:赌博、同性恋、色情服务等在某些国家道德上是允许也是合法的,而我国却是不道德或违法的。但在“网络社会”中借助虚拟技术的帮助下可以使人们的身分、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得到隐藏和篡改,大学生如若没有相当的是非鉴别力和道德约束力,面对网上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其思想道德素质将会受到极大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3、引导措施(一)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1)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可以把辩论会、座谈会、报告会、征文赛等放到网络上来开展。积极开展课程进网络,可把某些课程的音像资料、教学辅导信息、考核方式挂在网上,为学生个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以生动、活泼、形象的内容吸引大学生,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2)不断完善网络制度建设,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更高自律性。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的宣传和教育。学校应及时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如“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条例”等等。加强对课堂和宿舍等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学生网上遵纪守法的意识。信息时代对个人道德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开辟德育工作新途径,建立一支懂得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我们就应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服务。班主任、辅导员都可以设置自己的专属网页、博客,通过网络与学生平等聊天、讨论,加强沟通和了解。可以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网站,开展有益的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果及时地移植到网络上来,强化正面宣传,使网络文化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应使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二)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心态及正确的“三观”网络道德的遵守是非强制性的,人们可以选择“遵守”或“不遵守”。近年来,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网络垃圾无处不在,“西化”思想入侵校园,让许多大学生成了牺牲品。所以,应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才能抵御这些“网络鸦片”的诱惑。例如,组织网上专题讨论、师生交流、学生交流、自我教育、名人讲座,或者邀请事业有成的校友和海外归来的专家谈自己的经历,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诚信、知荣知耻教育活动,以切身经历感召当代大学生,让他们清楚认识到网络的优缺点,建立健康的网络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交际教育,引导其正确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大学生的思想纯洁,在情感问题和交际问题上比较专注。因此,对大学生中的“网恋”现象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四)相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也应注意对个案的分析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尤其是对于网络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并有清醒的认识。(五)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