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 安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L30514038 院(系): 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入学时间: 年9月导师姓名: 职称/学位:讲师/博士 导师所在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目 录摘要2Abstract31引言4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论4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4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63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83.1扩大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意义83.2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及成就103.3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114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24.1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124.2共建和谐社会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65结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汤伟 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我国现代化得重要基础和内容,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重要方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得必然要求。与此相对应的,我国基层政府必须努力提高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积极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提供In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basic unit government collective services ability researchTang Wei Department of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chool of ManagementAbstractThe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is realizes our country modernization important basis and the content comprehensively, is the expanded domestic demand, the promo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asting power, i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affluent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mportant aspect, is implements and realizes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major step, is realizes partys objective, the consolidated partys ruling status to result in the necessity to request. Corresponds with this, Our country Basic unit Government must enhance diligently provides the collective services the ability, promotes our country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positively, builds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Keywords New countryside;Construction;Collective services;Provision1引言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重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至少应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状态,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动态公平制度;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构建法制化的政府间财权事权关系和规范化的政府问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改变单一的自上而下的GDP考核模式,将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纳入到地方政府及干部的绩效考核中,以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构建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多渠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论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理解在中国为何要建设新农村或建设新农村的意义,首先需要理解新农村建设战略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与两种宏观背景密切相关。一是时代背景,二是中国现实背景。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处在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不断延续和深入的大背景之中。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既是一种普遍趋势,又是重要的时代特征。这样一种大的背景特征,其影响是普遍的、不可回避的。无论是开放的社会系统,还是较为封闭的社会系统,时代背景特征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只不过影响产生的程度、方向和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也是顺应时代背景需要的结果。或者说,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时代潮流。现代化是指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不断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现代化让我们生活在一种混合状态中:既不能跟着大众文化的趋势走,又对我们的私人生活十分依恋。现代化既是一种持续过程,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农村发展是这一过程和趋势的必然要求,传统专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实质就是向现代化的转变。中国必须顺应这一时代潮流,与时具进,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 市场化是自由市场机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作用不断确立和巩固的过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可以视为市场化过程的重要步骤,也可以看做是市场化过程的结果。“对那些生活在计划经济中的人而言,市场是奇怪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制度。但是,市场体制对于现代经济活动来说,是一项不断推广、影响越来越大的经济制度。所以,市场化无论是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经济生活之中。 与现代化、市场化一起,全球化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伴随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扩展,经济、社会与文化联系已经越来越多地扩展到全球领域。不论人们是否愿意接受,但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事实。那么,中国众多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分散经营的农村,该以何种方式来适应这一大背景的变迁呢?从纯粹理想型的角度来看,建设新农村似乎就能和新时代特征相一致。 就中国社会现实背景而言,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经济与社会在快速增长和转型的同时,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乡隔离的格局越来越突出和固化。 自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与农民经济水平得以改善和提高。但1990年代中期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到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倍以上。如此巨大的社会差别显然与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不相一致。那么,造成如此巨大的城乡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政府再分配机制还是市场机制或两者的共同作用呢?无论是那一种情形,政府改变这种社会不平等的责任都是义不容辞的。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表明政府已经意识到农村发展关系到能否建成更加和谐、更加稳定、更加安全的社会。如果不改变农村发展现状,允许城乡差别继续拉大,社会结构的失衡就难以避免,随之也将危及中国食物生产和供给保障。因此,农村社会的发展水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短木效应”的作用,也就是说,中国社会发展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农村发展水平。 此外,“三农”问题自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直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但是,现实情况则是,尽管为解决此问题而有较多惠农政策出台,而问题没有实质的改变。进入21世纪,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旨在以此作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策略所以,无论是从新农村建设的可能性还是紧迫性上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一件利国利民且刻不容缓的大事。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农村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动态概念。发展生产,打造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的观念创新、结构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走出一条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着力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投资、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企业化管理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让农业成为能持续致富农民的现代产业。发展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以扩大农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提升特色块状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致富机会,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服务中心,使农村经济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创建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小康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借鉴城镇社区建设的理念改造传统农村,科学规划村庄布局,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加快建设中心村、改造城中村,把一批有条件的村庄改造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经济繁荣、环境优美、设施齐备、社会和谐的农村新社区。科学制订完善镇村布局规划,全面推进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快小康示范村建设进程。到2010年,使一部分行政村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建筑美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六化”要求,其余的村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四化”要求。全面建立起农村生活垃圾“农户收集、镇村清运、集中处理”的三级联动机制,实现日产日清。强力推进农村生态建设,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建成生态农业县(市)。巩固墓葬改革成果,公墓建设实现生态化、园林化。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重要支持。着眼于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通讯信息、连锁超市网络和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水平。到2010年实现农村公路全覆盖,确保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与各居民点的全面贯通;全面实施城乡河道清淤整治,确保农村泯沟、横河排灌畅通、河坡河面整洁优美;全面拓宽、改造宽路狭桥、承载力不足桥梁、结构危害桥梁、水毁桥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实现“管网全改造、供水全日制、质量全达标”;全面建立和完善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城乡可衔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