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同步练习 第1单元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新人教版选修4)1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的统一方略,该方略是()A先难后易,首先进攻强国,后灭弱国B先易后难,首先进攻弱国,后灭强国C先灭弱小的韩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D首先灭强大的齐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韩解析:选C。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即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2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 ()礼乐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ABC D解析:选D。题干要求是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继承发展了前代哪些制度,由皇帝制度的特点皇位世袭分析,符合这一要求。3秦始皇统一国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最有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的举措是()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理解能力。题中涉及的是地方与中央,A项属于中央机构与此无关,B项分封制与秦朝无关,D项可以促进交流,有利于控制地方,但不是最主要的。C项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体现,最有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4以下关于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仪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了农民大起义。秦朝的暴政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各选项可知,D为正确答案。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天下之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梁启超材料2:假长此不获统一,岁岁交糜烂其民而战之,其惨状将伊于胡底。梁启超材料3:秦灭六国时并下了“逐客令”。当时的客卿李斯上陈谏逐客书,历数秦穆公以来客卿对秦国的贡献秦王接受李斯的陈词,取消逐客令。人教版选修4请回答:(1)材料1说明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2表明秦的统一有何意义?(3)材料3体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成功因素有哪些?解析:本题以秦的统一组织材料,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第(1)问依据“势也”组织答案;第(2)问联系材料提示的战争惨状,从安定的角度回答;第(3)问既要从客卿的贡献回答,又要注意秦王的个人作用。答案:(1)天下出现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2)结束了诸侯割据战乱不休的状况,使社会安定,人民免于战火。(3)吸引各国贤士为秦所用;秦王能够采纳别人意见。一、选择题1秦王嬴政继位时,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这表现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心所向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六国出现政治危机A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知识概括能力。秦国实现统一的条件包括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各地联系日渐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等,六国实力虽不及秦国但并未出现政治危机。故选A。2(2011年东北三校联考)古代把皇帝称为“陛下”。“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B专制皇权不可逾越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 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解析:选B。由“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可知,“陛下”代称“皇帝”说明了专制皇权不可逾越。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解析:选C。本题属于情景材料式不完整表述选择题,主要考查秦朝郡县制的实施情况,解答的关键是准确提取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秦朝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秦朝“大一统”的史实不符,B项中“造纸业”的出现最早是在汉代,D项与题干材料中“封泥”的含义及其用途不符。4(2011年厦门模拟)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解析:选C。材料以古代帝王封禅意图为考查点,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古代帝王之所以多次举行封禅大典,根本意图在于借封禅神化君权,维护统治。5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A BC D解析:选D。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废除了原来的分封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以后社会所沿用。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A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B儒生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C秦的暴政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抵触D儒家的仁爱主张不利于秦始皇横征暴敛解析:选A。本题属于因果关系选择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时应注意联系必修1的有关内容进行思考,秦始皇“焚书”是因为淳于越等儒生要求恢复分封制,“坑儒”则与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直接相关,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中的主张与儒家思想不符,C项不属于“直接原因”的范畴,D项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关系。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解析:选D。之所以说“秦,虽死犹存”,关键是结合秦朝的历史贡献来看,尤其是秦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以及开创的一系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奠定了基础。8.右图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展现了2000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表现了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全国的恢弘气势体现出秦朝高超的雕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朝的徭役沉重A BC D解析:选A。容易判定,修建如此规模的兵马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的说法也是正确的。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2: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据材料1、2分析,秦为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2)简要分析实行这些措施的原因及意义。解析:本题围绕秦统一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分析概括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措施。第(2)问要从巩固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归纳。答案:(1)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2)原因: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意义: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附:课内答疑站一、学思之窗(教材P6)你认为过于严酷的法律对百姓和社会能产生什么影响?提示:严酷的法律,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许多重大问题,如残疾人增多,他们丧失劳动能力,减少了社会的劳动力,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另一方面,严酷的法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但也造成了阶级矛盾的逐渐激化,是导致秦朝短命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本课测评(教材P7)1谈一谈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提示:(1)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条件。(2)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3)秦始皇的个人作用: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统一方略得当;具体的统一策略正确等。2秦统一后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主要措施?怎样评价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提示:主要措施:建立皇帝制,创建三公制,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评价:(1)积极作用:随着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秦朝国力增强,北击匈奴、南攻百越,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使国家能够集中力量,修驰道、筑长城、开灵渠、统一度量衡、大规模移民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得以进行,从而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该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完善和发展。(2)消极作用:秦朝依靠秦始皇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尖锐,秦朝终于短命而亡。三、学习延伸(教材P7)1读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试从这篇想象力丰富的文学作品中,总结秦亡的教训。提示: 主要从秦朝修建阿房宫所耗费的资财、对人民的奴役、侵夺农时等角度进行探究总结。2如果你是客卿,你会留在秦国为秦王嬴政效力吗?试抒己见。提示:答案一:留在秦国。秦国国君在关键时刻采纳了客卿的建议,说明他非常重视发挥客卿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充分展现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大志。答案二:离开秦国。秦王对郑国的最初态度,说明他的心胸是比较狭窄的。虽然他后来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取消了逐客令,但这是由于维护和扩大其统治基础的需要。一旦其统治得以稳固,再待在秦国会非常危险,所以,不如及早离开秦国,另寻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其他地方。5用心 爱心 专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