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项目三 认识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 【2.5万字】【基础理论】任务一 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任务二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任务三 幼儿的注意力的培养【操作指南】一 幼儿感知觉和注意的测量与评估二 促进幼儿感知觉和注意发展的活动方案【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案例】【基础理论】本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感知觉和注意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幼儿感知觉和注意的一般规律特点 技能及素质目标:1 学会运用有效策略促进幼儿感知觉和注意的发展2初步具备分析幼儿感知觉和注意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测评幼儿感知觉和注意发展的状况。3. 能初步设计促进幼儿感知觉和注意发展的活动方案案例导入:多多很顽皮,在幼儿园总是不能安静的和小朋友一起听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是扰乱课堂纪律就是捉弄同学。妈妈说,他在家里也一样不闲着,做事总是没有耐心,往往坐到一般就扔下又去干别的事情了。不过多多很聪明,他思考问题有独到之处,也会专心、认真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他喜欢玩积木,每次他都能摆出非常独特的东西,每次排队的时候总能够排在最前面,对于他从目前的没有看到过或接触过的东西,他总是要看一看,摸一摸,还总会提很多问题,有时连大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从多多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幼儿在注意、感觉和知觉上发展的某些特点,本章将对幼儿心理的感知觉和注意进行介绍。任务一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一 感知觉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出道的温度和形状、尝到的味道等,这些个别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应就是感觉。感觉是一切高级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她起着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基本桥梁作用,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开端。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分别属性,也反映我们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及机体内部的非常状态。如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以及身体的舒适与否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时,人们头脑中反应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应事物的整体属性。比如,我们面前放着一个苹果,我们不仅通过感觉器官去反应他的颜色、味道、形状,还要通过脑的分析和综合活动,从整体上反映出它是一个苹果。感觉和知觉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应,离开了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感觉与知觉。事物的整体是事物个别属性的有机综合。对事物的知觉也是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在头脑中的有机结合。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反映刺激所代表的意义。例如夏日的早晨,你走到户外,发现地面湿了,花草树木非常鲜绿,叶子上面还停留着小水珠,这个时候你感觉到了“湿”和“绿”和“水珠”,而你的知觉则告诉你昨夜下了一场雨。另外,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兴趣、情感、生活经验的不同,对同样的对象感知时的目的性,完整性、准确性也就不一样。例如,面对一座山,画家感知他为写生对象,着重反映它的造型;地质学家感知它的矿藏资源,兴趣在于如何去挖掘、开采其宝贵的金属或非金属;旅游学家感知它为美丽的风景区,兴趣在于如何去开发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由此看来,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觉越精细,越丰富,直觉就越正确,越完整。由于感觉和知觉关系如此密切,许多人把他们合起来统称为感知觉。但它们又是两种不同的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通过知觉可以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反映,能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整体,揭示事物的意义。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1、感觉的种类根据就感受器的不同,可以将感觉分为八种(见表3-1)表 3-12、知觉的种类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活动,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按知觉的对象,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物体只觉又可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又分为对自己的直觉、对他人的知觉和人际关系的知觉。(三)感知觉的作用 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人对客观世界的人事是从感知觉开始的。人类的知识无论多么复杂,获得的经验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先通过感知觉获得的。感知觉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但是,它却是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基础,没有感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更不可能会有记忆、想象、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发生。感知觉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的感觉被剥夺或感知觉缺损不能正常感知时候,人的心里就会表现异常,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难以生存。小资料 感觉剥夺实验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幼儿认识每个新事物时,都需要用各种感官去作用于事物,获取事物的相关信息,形成对事物的认识。比如,幼儿区别苹果和橘子的不同,需要对两种事物进行充分感知,如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亲口尝一尝,在获得信息中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两种事物的认识。又如,孩子们多次看到天空乌云密布,感到天气闷热,随之电闪雷鸣,然后下起瓢泼大雨,通过对这些情况反复多次的感知,就掌握了雷雨的一般征兆,从而能够做出“要下雨了”的判断分析。在这里,他们对雷雨来临的认识还只是依赖于对雷雨前兆的充分感知。可见,幼儿的思维活动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其思维仍然紧紧依靠感知的辅助。在下面皮亚杰的守恒实验中,幼儿对物体长短、大小,对液体容量的多少等等的判断,往往根据直接感知的形象,而不是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幼儿的思维常常受感知所左右。 正是因为幼儿对每个新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因此通常称感知觉是幼儿心灵的“门户”,是幼儿认识的来源。要发展幼儿的记忆、想象和思维,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首先要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二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视觉 1视觉敏锐度 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视力。例如我们在检测视力时使用的视力表(E字型和c字型),E字型视力表设计的依据就是视觉敏锐度理论:检测表上E字形字体越小,E字形的三条横线(细微部分)越趋向于重合,越难以辨别。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人们报告出不同大小E字形开口方向的情况测定他们的视力情况。 人们通常认为幼儿年龄越小视力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整个幼儿期,幼儿的视觉敏锐度在不断地提高。例如,研究者对47岁的幼儿进行调查,让幼儿在一定距离内看白色背景上画有缺口的圆圈,测量幼儿能看出缺口的距离,结果是,45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07.5厘米,56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70厘米,67岁幼儿平均距离为303厘米。如果以67岁幼儿视觉敏锐度的发展程度为100%的话,那么,4。5岁幼儿为70%,56岁幼儿为90%。因此,5岁是视觉敏锐度发展的转折期。 根据幼儿视力发育的特点,4岁以前,不宜让幼儿在光线不足或光线较强的环境中做较精细的活动,不要让幼儿看画面或字体很小的图书;为幼儿准备教具时,应注意年龄越小,字、画应该越大;上课时,不要让幼儿坐在离图片或实物太远的地方,以免影响幼儿的视力及课堂效果。小资料 幼儿视力缺陷的检测方法1 突然地将手或其他物体放在孩子眼前,如不引起眨眼反射,是不正常表现2 孩子对眼前出现的小玩具,没有追随或去抓拿,是不正常的表现。3 一只眼被遮挡时,孩子没有用手枪拨开正当午,也不哭闹,表明该眼视力极差。4 看东西时歪头,医学上成为“代偿头位”。表明两眼视力不平衡。如果将孩子的一只眼睛盖起来,“代偿头位”减轻或消失,证明歪头是因为视力缺陷引起;如果遮住一只眼睛后,头位不改善,则是“斜颈”,而非视力问题。5 看东西时,眼靠得过近;画画或写字时,鼻子贴近纸面;看电视时,要求尽量靠近电视机;看远处时,皱着眉头或眯缝眼睛。6 孩子有畏光现象,在阳光下常常把视力差的眼睛闭上,多是弱视。 2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辨色能力。幼儿的视觉发展有如下特点: (1)幼儿初期,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比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2)幼儿中期,大多数幼儿已能区分基本色与近似色,如黄色与淡棕色。能够经常地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3)幼儿晚期,幼儿不仅能认识颜色,画图时还能运用各种颜料调出需要的颜色,而且能经常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橙等颜色名称。幼儿的颜色视觉存在个别差异,适当的练习有利于提高颜色视觉的敏感程度。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注意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使幼儿多接触各种颜色,并经常辅导幼儿做辨认。在教学和游戏中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颜色名称。天津的幼儿师范学校曾对3-7岁幼儿进行颜色辨认能力的综合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4岁幼儿已经能初步辨认出红、橙、黄、绿、天蓝、蓝、紫7种颜色,各年龄组幼儿按照范例正确选择颜色的百分率都很高。但是,按颜色名称正确选择的百分率稍低,自己选择说出颜色名称的百分率更低。幼儿最容易掌握的颜色名称是红,其次是黄、绿,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对颜色名称的掌握会不断提高。幼儿的颜色视觉有个别差异,也有性别差异。一般说来,女孩的辨色能力比男孩强。幼儿颜色视觉的能力通过适当的训练可大幅提高。(二)听觉 听觉是在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产生的反映。幼儿通过听觉辨别周围事物发出的各种声音,辨认周围人们所发出的语音,进而促进言语的发展。 1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的高些,有的低些。研究表明,孩子在12岁之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68岁间几乎增加一倍。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教学和音乐游戏来促进幼儿听觉感受性的发展。 2言语听觉 幼儿对语音的辨别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言的细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基本上可以辨别本民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幼儿园中教师应经常对幼儿进行听力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听力有缺陷的幼儿,尤其要注意幼儿的“重听”现象。“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并给予回应。“重听”现象往往不易被人们所觉察,但它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应加以重视。小资料 幼儿的“重听”现象“重听”现象是幼儿期儿童听力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有些幼儿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整,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猜到说话的内容。这种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幼儿身上。造成幼儿出现“重听”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幼儿的听觉器官(主要是耳)出现问题,导致幼儿听力上的缺陷;二是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作为成年人,对这两种情况应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一是经常对幼儿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幼儿的听力缺陷,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