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参观实习报告由于两天时间比较紧迫,参观五个建筑总有点走马观花之感,于是在去宁 波之前查了些相关资料,发现宁波美术馆跟宁波博物馆皆出自王澍之手,之前 早就领略了他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夸张的手法跟大胆的尝试让我曾一度 认为他只是个极具个性的建筑师,手法千篇一律,空间处理令人不是很舒服, 大大背离了中国文化,对于只是西化的建筑设计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可是这次 的参观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参观,更重要的是对王澍这 个人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让我欣赏的一个中国建筑师,甚者,从他身上,找到 了与之共鸣的对建筑的追求。确实,现在城市崩盘,传统的东西在慢慢流逝,西化建筑大肆蔓延,而王 澍他执着的正是重返自然之道,其实赖特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在美国提出有机 建筑的概念,程泰宁一贯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三者其实本质上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但是由于背景文化不同,要走出这么一条所谓以乡土建筑为名的 中国本土建筑之路确实是一件艰难地探索之路,幸运的是,不少的建筑试验品 已获得了广大群众甚至是国际上的认可,而宁波美术馆跟宁波博物馆就是比较 成功的设计。就我自己的心得体会而言,想从建筑材料,建筑空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 建筑的结合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自己对王澍作品的理解。(一)、建筑材料面对这个歌颂城市化美好生活的时代,王澍是一位无畏的逆行者,他提倡“向乡村学习”,选用大自然的材料,造“轻盈”的房子。不止一次,他尝试用可重新利用的木头跟竹子等自然材料,真正的做到与重返自然之道,跟自然 对话。西方的生态建筑,实际上是被高科技绑架的状态,相比而言,中国的可 持续之路很大一部分也是对材料的利用,如何最少地使用世界上的资源,用最 低的造价、最节约的方式完成建筑。而王澍认为,轻型自然类建筑材料是最好 的选择。宁波美术馆外墙由青砖、木材、钢材构成,像一艘即将远航的轮船,给人 的印象是沉稳、内敛、厚实,又略带几分神秘。主体建筑采用双层外壳处理, 立面单纯而简单。部分展厅采用中国传统青砖铺地,屋顶采用网架玻璃结构, 一方面给人古朴、素雅的感觉,同时又不乏现代艺术感。基座用砖砌,是因为建筑周围砖砌建筑很多,在相似中辨别差异性,是思 考的重点。使用特制的城砖,拉出差别,也解决了砖砌与覆土的建造逻辑问 题。放弃用竹,改用杉木,是因为竹作用在建筑外部尚未解决的技术困难,胶 水的质量,暴晒雨淋对材质持久性的要求,胶水成分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宁波博物馆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瓦爿墙材 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 旧物。“瓦爿墙”汲取传统建筑元素并运用现代施工工艺技术,经过反复实验 运用在宁波博物馆 24 米高的墙面上,间隔 3 米的明暗混凝土托梁体系,保证了 砌筑安全和墙面牢固,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和使用新型轻质材料的空腔,使建筑 在表达地域文化和特殊意蕴的同时,获得更佳的节能效果。“竹条模板混凝 土”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是公认的速生环保材料,竹的韧性与弹度和对自然 的敏感,都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王澍这样谈到自己的设计初衷:“使用 瓦爿墙,大量使用回收材料, 节约了资源,体现了循环建造这一中国传统美德,一方面除了能体现宁波地域 的传统建造体系、其质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意义在于对时间的保 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消逝了的历史,这与博物 馆本身是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条模板混凝土则是一种全 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 变。”不管是宁波美术馆还是宁波博物馆,王澍始终把自己坚守的乡土建筑设计 理念融入其中,对砖瓦的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可循环利用性,还有 他们的历史性。(二)建筑空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