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方志信息的社会共享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反映出社会行为者作出决定的背景、各自的责任、目标、理想、价值观、信条和心理,反映出规范社会生活的各种法律、约束、义务和制度的结构。因此,人类的每一代,都要询问过去,以便找到或恢复它所需要的,对当代各种问题的答案,即真理。地方志是一个地区的史书,其资料都取于当地的档案、访册、谱牒、传志、碑金、碣石、测绘、笔记、信札、诗文集等原始材料,蕴含着丰富详实的地情资料,因而为中外古今人士所瞩目,并享有“地方百科全书”的美誉。借助档案方志,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档案方志意识正越来越深入您和广大的利用者当中。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指引档案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努力贯彻党和国家信息资源开发的战略方针,丰富并改善档案方志信息资源的结构,改进和更新档案方志信息利用的方法与技术,加强档案方志信息体系建设,扩大档案方志开放利用的范围,不断充实档案方志信息服务的内容,拓宽档案方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档案方志网站,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方志信息的社会共享,为您及广大档案方志利用者获取档案方志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市档案局局长、档案馆馆长、方志办主任:林静)认真学习贯彻两个条例 推动我市地方志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程 斌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通过编史修志、读志、用志,推动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发展规律、提高执政水平,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为了推动地方志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国务院令第467号公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省人大通过了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工作从此进入了依法修志的新阶段。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的目的就是将编纂地方志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掀起修志、读志、用志的新高潮,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地方志工作的良好环境。宣城自古就有修志的优良传统,有史料记载的县志就有60多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党委领导和政府主持下,全市广大史志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青灯黄卷下孜孜以求,到1998年第一轮修志工作全面完成,先后编纂了宣城地区志、各县县志以及专业志、部门志、企业志、乡村志等20多部志书。其中泾县志和绩溪县志获省一等奖,旌德县志、宣城县志、郎溪县志、宣城地区志获省二等奖,广德县志获省三等奖;旌德县志因成书较早,赶上了全国评奖,获得二等奖。各地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以史为鉴,注重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华,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当前,第二轮修志工作已全面展开。我们要以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为契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推动方志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要尽快完成宣城地区志的续修工作。市委市政府将我市二轮修志的时间上限定在1988年,下限到2000年。这一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客观真实地记录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全面反映宣城人民的改革史、探索史、奋斗史和发展史,既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广大方志工作者的光荣使命。目前,续修宣城地区志(19882000)报经省志办专家审稿后,正在作最后的修改完善。二是要认真做好地方年鉴的编纂工作。2003年开始,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地方志办公室承编了第一部宣城年鉴,今年编纂出版了第三部。年鉴工作要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面记述新情况、新事物,客观反映新发展、新变化,努力为领导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要进一步增加信息量,提高编纂水平,拓宽发行渠道,扩大社会影响,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三是要推动七个县市区的二轮修志工作。四是要进一步发掘利用宣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广德州志的点校整理工作。 要强化精品意识,进一步提高地方志工作的质量。地方志作为官修的地情书,是权威性的地方文献。第二轮修志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格把好质量关。在整个修志过程中,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广泛搜集资料,认真考证资料,科学运用资料,全面客观地总结和书写历史,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要严格志书审核程序,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志书质量责任制,认真开好志稿评审会,严格执行审查验收制度,从程序上和制度上保证志书的质量,把好“政治关、保密关、史实关”,确保每一部志书观点正确、体例完备、内容翔实、记述得当,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佳作。要大力开展读志用志工作。地方志蕴含了丰富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不能编修完成即束之高阁,要将用志与修志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读志用志工作做好了,志书的“资政”、“教化”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各级史志机构和史志工作者,要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社会公众的水平。要积极探索服务社会、服务中心工作的各种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深入挖掘史志资料,编纂出版反映地情的资料性书籍,编写普及读物,使史志地情书走近寻常百姓,激发全市人民了解宣城、热爱宣 (图为: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程斌(右二) 城、建设宣城的热情。各级领导和省志办主任朱文根(左二)在市方志资料室翻阅资料) 在党政部门 工作的同志,要阅读地方志以了解历史,掌握地情,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以地方志资料作为决策和工作的参考依据,使所作的决策符合地方实际,提高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 修志是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两个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地方史志工作的领导,把地方志工作列入政府和单位工作的议事日程,真正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人员到位,为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加强地方志工作者队伍建设。编修志书,涉及浩繁的历史资料,收集、整理、编写等工作繁重而又枯燥,需要史志工作者具有勤奋敬业的精神和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要关心和支持修志人员的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修志人员队伍。全市广大史志工作者要继续发扬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地方志工作任务。地方志工作是一项传承文明、惠及后世的千秋大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两个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振奋精神,勤奋工作,不断开创我市地方史志工作的新局面!档案工作2007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稳妥推进年初,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委组织部等第二批40多个单位启动了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市档案局业务人员主动深入联系单位调查研究,及时开展指导、服务工作。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精心组织,积极实施。市卫生局召开了全系统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市水务局、市质监局、市水产局等单位组织本系统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市粮食局、市药监局购置档案管理软件;全市第二批档案模式改革单位档案整理、著录工作进展顺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全面启动今年以来,市档案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调研,进一步摸清和掌握全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情况;二是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制定下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若干意见,明确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要求;三是9月份,在广德县召开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现场观摩了广德县两个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示范点。 档案管理监督力度加大市档案局联合市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强2007年宣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通知,明确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依法登记、规范建档与验收的要求; 联合市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意见,明确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要求,确保林权改革档案完整、规范;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档案工作的意见,规范开发区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业务指导力度加强一年来,市档案局举办档案整理现场操作培训班,认真学习贯彻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国家档案局8号令),培训档案人员300余人;指导市直单位重新制定档案分类方案;指导广德县地税局重新认定省特级、郎溪县检察院达省特级标准;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 市粮食局等30个单位已安装标准的档案管理软件,并开展档案目录计算机录入工作;为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和安徽省档案条例颁布10周年,组织1300余人参加档案与法制知识竞赛。 馆藏档案资源更加丰富 “城市记忆工程”照片档案、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市档案馆共接收“城市记忆工程”照片档案1460张;接收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声像档案137张,其中宣城日报社照片72张,电视台每日新闻光盘65盘;接(收到期(图为:省志办主任朱文根视察资料库) 应进馆档案342卷。 档案社会效益更加显现市档案馆接待社会各界档案利用者100余人次,查阅档案230多卷(册),复印 120多页,为全市经济建设、编史、修志、落实政策、机关查考、核实工龄、复退伍军人安置、学术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原始资料。加快市本级馆藏档案目录数字化速度,已录入档案目录30万余条,仅今年录入文件目录就达7万余条。(图为:省志办主任朱文根查阅馆藏资料)地方志工作2007宣城地区志(19882000)报市政府批准出版年初,根据省志办专家组对宣城地区志(19882000)送审稿的审读意见,翻阅宣城日报、宣城工作等刊物,上门到有关部门查阅档案,向市旅游局、邮政局等二十多个单位发函、电话跟踪等多种方法搜集资料。10月底,地区志部分章节的修改完善工作全部结束,并征集相关图片近百幅。目前,省志办专家已审读通过了志稿,12月初,志稿报市政府批准出版。宣城年鉴2007出版发行此部年鉴是我市正式出版的第3部年鉴,全书55万字、136幅插页,图文并茂; 36个类目,172个分目,849个条目;详细记载了全市2005、2006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生的大事、要事、新事;汇集了各行业、各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绩。9月份公开出版发行。 清嘉庆宁国府志公开出版清嘉庆宁国府志成书于嘉庆二十年(1815),是现存五种宁国府志中资料保存最为翔实的一部善本。全书分四表(沿革表、疆域表、职官表、选举表)、八志(舆地志、营建志、食货志、学校志、武备志、艺文志、人物志、杂记),另设卷首、卷末,总计约180万字。时间上起夏商周三代,下迄嘉庆十三年(1808),内容涵盖了宁国府一府六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古宣城三千年来社会大观的综录,信息密集,史料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点校出版的宁国府志(全二册、从属安徽历代方志丛书),计210万字,在全省正在整理点校的旧志中字数是最多的,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同时,用宣纸影印了500套,作为市政府的礼品书。 清光绪广德州志一校结束该志是广德州最后一部统志,全书五十九卷,100万字。年初开始点校,10月底前已完成点校、录排、一校等工作任务。宣城梅氏编纂工作启动宣城梅氏源远流长,自唐而宋,初奠根基;北宋以来,人文蔚起,名家辈出,成为宣城乃至中国历史上威名显赫的梅氏家族,以其卓越的科学文化艺术成就光耀华夏,有“宣城梅花遍地开”和“都夸荆地人人玉,不及梅家树树花”之美誉。清朝雍正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誉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