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网(http:/www.cnshu.cn)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江苏高等学校“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 为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我省高校科技创新,结合我省高校科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前言当今时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既源于科技人员的探索和发明创造欲,更源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强力拉动,科技工作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富民惠民、造福人类的使命越来越突出。三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学科发展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理科与工科、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和技术领域不断出现,科学与技术前沿不断延展。四是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原始创新能力,科学与技术加速融合,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各环节紧密结合并互相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到产业开发的周期大为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大为加快。五是解决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越来越依靠综合运用多门科学、多种技术和手段的集成创新,越来越需要产、学、研等科技创新主体要素加强密切合作。未来15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发展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省在实现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现已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呈现递减趋势。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江苏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迫切需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高等学校任重道远,机遇难得。高等学校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双重使命,承担着服务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和推进科技进步的双重责任。我省高等学校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科技人才密集、研发能力强的明显优势,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能力在整体上处于全国高校前列。长期以来,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队伍聚集培养有了长足的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批突出的科技成果,多模式、多形式的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创造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省高等学校科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学术大师、战略科学家、领军人物和科技创新拔尖人才还不多,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还不够紧密;二是高水平的原创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还不多,科研质量还不够高,地方高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三是科技创新尤其是应用科技研发服务与重大需求对接不够,产学研紧密结合不够,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四是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科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与高校科技发展要求不适应。大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做出重要贡献,是新时期高等学校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知识创新主力军、技术创新重要方面军、科技成果转化生力军的作用,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和教育强省、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1坚持面向前沿,服务需求。高校科技创新要坚定不移地面向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服务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的需求。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与国家、地方重大需求的充分对接,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将解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作为高校科技工作重点。2坚持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把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把造就一支宏大的、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为推进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保证。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培养、聚集创新人才相结合,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相结合。3坚持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重点建设高校、重点学科、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主要载体,以重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战略高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重要共性技术研发为重点,大力加强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提高高校知识原创能力、高新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4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协调推进。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综合优势,高度重视前瞻性的基础研究,积极参与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进一步确立和强化高校源头创新地位,积极培育自主创新成果源。建立需求导向的应用研发模式,瞄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大力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积极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大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社会效益,为江苏走以应用开发为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做出重要贡献。5坚持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教育、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推进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的密切合作,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程度,积极主动地融入江苏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集成创新、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6坚持分类指导、正确导向和科学评价。引导各类高校根据科技创新总体要求,坚持准确的科技工作定位,达到科技工作基本要求,走适合自身特点的科技发展之路。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充分激励和发挥各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着力促进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高校科技工作共同发展,着力提升全省高校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三、主要目标(一)培养造就一支国内一流的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汇聚一批学术大师、战略科学家、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建设20个全国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100个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结合程度显著提高,依托科技创新基地、结合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水平显著提高,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成效显著提高。(二)建设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 “985工程”、 “211工程”大学建设水平上新台阶,重点建设20所高校。重点建设的高校基本形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格局,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取得明显成效。-力争建设120个左右国家重点学科,建设240个左右省重点学科;力争建设2个以上国家实验室,20个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00个左右部、省重点实验室(含省重点建设实验室)。力争建设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60个左右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职院校技术开发中心;力争建设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8个左右省大学科技园。着力构建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有条件的高校组建若干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一批面向行业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平台。与海外高水平高校、科研机构及跨国公司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开发机构和基地。-独立建设或参与国家及地方建设若干个大型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数据、科技文献、测试分析等方面的共享平台。建立健全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15个高校科技中介服务骨干机构,建立健全通畅、便捷、高效的科技服务网络。孵化、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三)产出一批重大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承担和完成一批服务国家和江苏需求的重大科技项目,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公益技术领域取得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科技成果总量及获国家、部省奖项持续增长,获重大国际科技奖项数量明显增加,在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顶尖科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SCI刊物论文他引次数和国内核心刊物论文他引次数明显增加,引领学科发展、促进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在国家和江苏重点发展的若干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和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申请专利、授权专利总量高于全省和全国高校同比增长速度,发明专利高于全省和全国高校同类比例。专利许可收入、技术转让及其收入大幅度增加。与企业合作承担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逐年增加,转化一批能实行产业化,产生重大效益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高校科技企业,对带动产业发展及支撑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15所左右高校的科研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前100名。地方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明显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对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建设教育强省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四)高校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和创新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充分激发各类高校及各类科技人员创新潜能和活力的科技创新体制、管理机制和评价导向机制。在促进产学研结合、跨学科跨高校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和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取得新突破。-建设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高校特点的科技创新文化,基本形成开放、流动、合作、竞争的高校科技创新格局。四、重点领域、方向和任务全省高校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方向和任务包括:1国家重点科技领域、方向和任务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8个重点领域、68项优先主题、16个重大专项、28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研究问题、4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另发)2江苏省重点科技领域、方向和任务-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高新技术5个领域23个重大科技项目、农业科技创新7个方面13个重大科技项目、社会发展领域5个方面7个重大科技项目、原始创新3个方面3个重大科技项目。(另发)全省高校要将江苏能源、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现代农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地方高校要将服务江苏重大需求作为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部委属高校要将服务江苏重大需求作为科技发展战略重点。3教育部提出的重点科技领域、方向和任务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提出的13个领域90个重大问题。(另发)全省高校科技工作在主要面向上述重点领域、方向和任务的同时,要积极面向国防、各相关行业、其他省、市、自治区以及江苏各市、县(市)、企业重点科技领域、方向和任务。高校科技创新在主要面向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重大需求,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鼓励支持由好奇心和研究兴趣驱动的、基础研究领域的自由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