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人力资本价值看分配制度改革兼论动态股权制三位一体的分配制度安排罗辉 人力资本理论是二十世纪出现的最重要的经济理论之一。它的出现对于企业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技术创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完整的企业资本概念应该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均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和实现企业资本增值的生产要素,都应成为企业制度改革特别是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参数。 人力资本及其相关特征 自美国经济学家T.W.舒尔茨倡导人力资本概念以后,这一概念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国内外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人力资本被看作是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体力、智力、事业心、创新精神等一切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的总称。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强调对资本增值或经济增长作出特别贡献的人力因素主要是知识、技术和信息的作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以知识、技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第一要素,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特别是技术创新者和经营管理者,将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从分配制度改革的角度讲,人力资本下述4个方面的特征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1、人力资本与所有者主体的不可分离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明显不同的一个特征,是物质资本可以与其所有者分离,如资金的所有者可以将自己存在银行里的资金拿出来投入到某个企业、而自己却不到这个企业去。但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存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能力等“要素”,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借用“外脑”而“被动”地使用这些“要素”,但毕竟它不可能像物质资本那样,与自身分离后“主动地投入到某个企业、而自己却不到这个企业去。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只有亲自带着自己的人力资本,才能“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投入到某个企业。 2、人力资本价值与岗位价值的必须结合性。俗话说,英雄要有用武之地,其内涵就在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相应的岗位作为载体。作为一个具有较大人力资本的英雄,如果没有用武之地,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相应的岗位,其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同一个人在企业不同的岗位,对企业的发展将会作出不同的贡献,也证实了这种必须结合性。 3、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间接性。这就是说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不是像物质资本创造利息、地租那样直接显现,而是通过物质资本效率的提高而间接体现的。在某一个相对可比的条件下,当物质资本效率提高时,则人力资本价值是正价值,物质资本效率提高得越多,说明人力资本价值也越大。反之,当物质资本效率降低时,则人力资本价值是负价值,物质资本效率降低得越快,说明人力资本价值的负效应也就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讲,在组成企业财富的各种要素中,非人力资本部分是以“消极货币的形态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人力资本部分是以“积极货币的形态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将决定非人力资本的被利用程度,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两个物质资本数量相同、且生产的产品也相同的企业,但企业效率和经济效益相差悬殊,这里,企业经济效益的差额就反映了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同一个企业,由于不同的用人方案,导致企业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不同,就是不同的用人方案的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结果。 4、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不确定性。这是指所投入的人力资本,其产出多少要受到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于预先评估,其原因是因为人力资本的价值不同于基本(或一般)劳动力资本的价值,它是社会总劳动力所实现的超过一般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而这部分“超额价值的创造和度量往往包含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岗位上的人力资本价值很可能是不相同的(这个“不同既包括大与小的不同,也包括正与负的不同)。比如说,某一个企业聘任了一位新的经营者,也就是投入了这位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但具体来说投入了多少,预计投入产出比是多少都是不确定的。就是同一位经营者,经营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的企业效率和经济效益也是不同的。同一批科技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及其工作效果也都是不同的。 人力资本是企业资本增值的主要源泉 企业是一个运用资本进行生产经营的单位,是资本投入、生长、增值和获利的载体。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从本质上讲就是对资本的组织和管理。资本是任何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资本增值和盈利,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本泛指能够赚取收入的一种财富,收益的任何来源都是资本的形式。企业资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物质资本,即体现为物质形式的资本,能够赚取利息、利润、地租等非劳动收入;二是非物质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基本(或一般)劳动力资本,两者之和又可称为劳动力资本。企业资本增值取决于劳动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基本劳动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企业的运行制度。这三者的关系是:物质资本是企业资本增值的条件;劳动力资本是企业资本增值的源泉,其中人力资本则是主要源泉;而制度则是企业资本增值的保证。在一定的体制、制度和机制条件下,现代企业资本增值的主要源泉是人力资本,而不是基本(或一般)劳动力资本。 1、从宏观上讲,在现代生产力发展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不是说他拥有多少基本(或一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而在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其拥有多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少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这里,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其人力资本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现代经济增长的实践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基本(或一般)劳动力资本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舒尔茨认为,“劳动者变成资本家是由于他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的结果。这种知识和技能大半是投资的产物,而这种产物加上其他人力投资便是先进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占优势的重要原因。”针对有些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现实,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正发生着深刻的影响”,“用传统生产要素的实际增加一直不能解释实际的经济增长,解释这一增长最好的线索是各种生产要素的质量(其中包括人和机器)的改善和大量的经济因素的改善。” 2、从微观上讲,现代企业的核心业务就是资本经营或资本运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一定的资源配置结构条件下,进行企业自身资本的经营,也就是在企业资本3种职能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过程中,通过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等措施,提高经营效率,创造更多的利润,实现资本的增值;二是让企业资本融入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裂变、组合等重组方式,从改善配置结构上来提高有限企业资本的配置效率。显然,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通过“人”的“活劳动”,更主要的则是依靠拥有较多人力资本的“关键人”的“活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来实现的。以人力资本为主的非物质资本的创造性劳动,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存量物质资本和其他无形资本变成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并通过资本循环或流动重组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大量企业或从弱到强,或从盛到衰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个道理。 3、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只有劳动才赋予已发现的自然物以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这种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劳动的内涵是“财富之父,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但“劳动应作为历史范畴的劳动,其内涵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演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拥有较多人力资本、从事脑力劳动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者的“复杂劳动,远比仅有基本(或一般)劳动力资本、从事体力劳动的一般员工,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的能动性大。基本(或一般)劳动力资本不应等同于人力资本,它只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前提或基础。基本(或一般)劳动力价值也不应等同于人力资本价值,它也只是构成人力资本价值的前提或基础。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复杂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并不只是在商品价值形成中与简单劳动有着量的区别,而是代表着更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当代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实践进一步证明,复杂劳动更体现着生产力的进步,它在价值形成和社会财富创造中的重要性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意义,相对于物质资本来说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体现“第一生产力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其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是企业资本增值的主要源泉。 动态股权制“三位一体”的分配制度安排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企业的分配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又明确提出了“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为进一步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在具体的分配制度安排中,如何让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关键是要探索代表人力资本的复杂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转化方式,有效地实现无形资本有形化,有形资本股权化,股权资本货币化。动态股权制关于按基本劳动分配、按资本分配和按贡献分配“三位一体”的分配制度安排,正是从人力资本的固有特征出发,对人力资本所创造价值如何进行转化和分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湖北省襄樊市自1998年以来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提出并推行的“动态股权制”,是对企业产权、分配、人事和劳动“四项制度”作出系统安排,并实行动态管理的现代公司制(股份制)企业制度。这个新的企业制度设计,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以人事和劳动制度改革为配套;实行“以混促清”与“以动促清”相结合的产权制度安排(即动态管理的产权制度安排),“三位一体”的分配制度安排,岗位价值与个人价值“有分(离)有(结)合”的人事制度安排,劳动与资本“有分(离)有(结)合”的劳动制度安排,全面推进企业制度创新。这里,着重从如何实现人力资本所创造价值的转化角度,论述“三位一体”的分配制度安排。 现代企业的制度安排,已从传统的以物质资本为基础,以物质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如何界定为中心的治理模式,逐步向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基础,以两种资本的关系为中心的治理模式转变。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包括分配原则与分配方式),直接决定着劳动成果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与分配结果,进而对各类活动主体产生正激励或负激励的重大影响。“三位一体”的分配模式,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与以效益为中心的有机统一,以调动全体劳动力资本所有者特别是拥有较多人力资本的“关键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资本及其市场价值增值为目标,所作出的分配制度安排。 “三位一体”分配制度安排的体制环境是以明晰的产权关系和多种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其政策依据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其分配原则是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让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具有收益分配权。这里,按劳分配所指的“劳动”,包括主要与劳动时间相联系的基本劳动、与岗位职责相联系的劳动质量(劳动内容)和与劳动成果相联系的贡献大小;按生产要素分配所指的“生产要素”,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位一体”分配制度安排中的“分配”,其内涵既包括获得收益,也包括承担亏损;其载体既表现为货币资金(包括直接对个人付现和为个人办理特别保险等额外福利),也表现为企业股权,两者的比重随着岗位的不同而不同;其方式是通过岗位股、风险股、贡献股相互配套的三种普通股性质的股份的设置来实现的。 1、岗位股是根据人力资本价值与岗位价值的必须结合性设置的,它既是让无形资本有形化和股权化,又是对岗位价值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