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 年年 5 月月 I 目 录 前 言 . 1 一、工程实施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 1 (一)规划及总体可研情况 . 1 (二)工程实施进展情况 . 1 (三)主要成效 . 2 (四)面临的形势 . 4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 5 (一)指导思想 . 5 (二)基本原则 . 6 (三)实施范围和水平年 . 6 (四)工程建设标准 . 6 (五)预期目标 . 7 (六)主要任务 . 7 三、主要建设内容 . 8 (一)渠首工程 . 8 (二)渠道工程 . 8 (三)渠系建筑物 . 8 (四)排水沟 . 9 (五)量测水设施 . 9 (六)灌区信息化 . 9 (七)灌溉试验站 . 9 II 四、灌区管理与改革 . 10 (一)灌区建设管理 . 10 (二)灌区管理改革 . 10 (三)管理能力建设 . 12 五、资金筹措 . 13 六、效益分析 . 13 (一)经济效益 . 13 (二)节水与生态效益 . 14 (三)社会效益 . 14 七、保障措施 . 15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 15 (二)完善前期工作,确保质量深度 . 15 (三)稳定资金投入,确保完成任务 . 15 (四)深化管理改革,完善政策支持 . 16 (五)加强科技支撑,注重人才培养 . 16 1 前 言 目前, 我国共有设计灌溉面积 30 万亩及以上的灌区 456 处, 有效灌溉面积 2.8 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15%,灌区内生产的 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均超过全国总量的 1/4,是我国粮食安全 的重要保障和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运 行,一些灌区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带病”运行,灌排能力下 降,效益难以正常发挥。为全面改善大型灌区工程状况,遏制灌 溉效益衰减趋势,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 时推动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安排中央预 算内投资于 1998 年启动开展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 作,经过十几年建设,工程设施和运行管理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取得了明显成效。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纲要和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完成 434 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等要求,国家发展改 革委、水利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 施方案(2016-2020 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 方案总结分析了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实施现状和问题, 明确了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核定了各灌区剩余工程投资 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是“十三五”期间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 改造工作的重要依据。 1 一、工程实施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规划及总体可研情况 2001 年,水利部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全国大型灌区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纳入规划的全国大型灌区共 402 处。2001-2005 年,水利部又陆续批复了新申报的 32 处大型灌区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 共有 434 处大型灌区列入全国大型灌区 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9 年,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 年),涉及规划中粮食生产大县的 268 处大型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至此,以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 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规划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渠首 326 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骨干渠道长度 17 万公里,续建配套节水 改造骨干渠系建筑物 34 万座,改造排水沟 8.2 万公里;规划实 施完成后,灌溉面积预计将达到 3.02 亿亩,新增或恢复灌溉面 积 5600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9 亿亩;新增节水能力 340 亿立 方米,新增供水能力 200 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500 亿公斤。 2011-2012 年,水利部布臵各地以灌区为单元开展了骨干工 程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整体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并组织 进行了复核。 (二)工程实施进展情况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优先安排粮食主产区、 经济 2 欠发达且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改造建设的重点是“卡脖 子”、严重病险的渠首工程、干支渠及其建筑物等骨干工程。截 至 2015 年,已完成骨干工程规划投资任务或因水土资源变化等 原因不再实施的灌区 93 处。 截至 2015 年,累计完成骨干渠道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长度 7 万公里;完成排水沟改造长度 1400 多公里;完成渠首改造 141 处;完成建筑物改造建设 22 万处;完成量测水设施建设 589 处; 完成土方开挖回填 11 亿立方米, 干砌、 浆砌块石 3600 万立方米, 混凝土(含钢筋混凝土)5800 万立方米;59 处灌区开展了信息 化建设试点,91 处灌区不同程度开展了有关信息化管理内容建 设。 (三)主要成效 自项目启动实施以来,新增或恢复有效灌溉面积 2500 多万 亩,改善灌溉面积 1.5 亿多亩。灌区严重病险、“卡脖子”工程基 本得到改造,骨干工程配套率和设施完好率明显提高,灌区灌排 基础设施薄弱、灌溉效益衰减的状况得到改善,管理体制改革深 入推进,灌区管理水平与效能得到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节水 增产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恢复和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续建配套节水改造, 灌区骨干工程输配水能力与效率大 幅提高,灌排保障程度和抵御灾害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条件 得到有效改善,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在灌 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型灌区实灌面积由 1998 年的 3 2 亿亩提高到 2015 年的 2.41 亿亩;实灌率由 82%提高至 90%。 有效灌溉面积从 1998 年的 2.4 亿亩增加到 2015 年的 2.7 亿亩。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191 亿公斤, 大型灌区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粮食 总产的比重从 1998 年的 22%提高到 2015 年的 26%, 有力地支撑 了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2、实现了农业节约用水,促进了种植结构优化调整 项目实施后,灌区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 0.481 提 高到 0.597,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 0.397 提高到 0.486,新增节 水能力 210 亿立方米;灌区灌溉用水量保持在 1240 亿立方米左 右。 亩均实灌水量由 1998 年 630 立方米降至 2015 年 510 立方米。 灌水周期平均缩短 35 天,灌区运行维护成本也有不同程度降 低。 农业灌排条件的改善为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推广先进农 业生产技术创造了条件, 蔬菜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面积较灌区 改造前增加了近 1/3,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提高了灌区管理水平,夯实了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434 处灌区基本完成分类定性, 其中 428 处灌区定性为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事业单位,388 处灌区 已核定管理人员数量,316 处灌区核定了公益性人员经费,283 处灌区核定了公益性维修养护经费,414 处灌区进行了成本水价 测算。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共成立用水户协 会 1.8 万个,管理灌溉面积超过 1 亿亩。稳步开展灌区信息化建 设,提升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在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增强灌区 水资源调度能力、提高用水效率以及预警减灾能力、减少水事纠 4 纷、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灌区供水保证率的大幅提高, 有效缓解了农村饮水和灌溉用 水困难,减少了用水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各类控制性建 筑物、跨渠交通桥和渠畔管理道路的配套改造,为农业生产和机 械化作业创造了便捷的交通条件。渠道清淤清障、渠道整治、沿 渠绿化等工程实施,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在井渠结合灌区,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减少了地下水超 采量,地下水环境逐步改善。 (四)面临的形势 一是灌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 人 多、地少、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长远看,我国粮食 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我国农业资源要素约束不断增强,人 增地减水缺矛盾日益突出。 大中型灌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和现代 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将承担更多的粮食和农产品生产任务,在推 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区域布 局, 以及“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是灌区骨干工程体系不完善。 一些灌区相关工程设施建设 标准不高,量测水设施不配套。已实施配套改造的灌区,主要是 对病险、卡脖子等骨干工程进行配套改造,遏制了灌排效益衰减 的趋势,但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加 快补齐补强发展短板, 建立水源可靠、 灌排设施完善的工程体系, 不断增强灌区水旱灾害防控能力、 水资源配臵保障能力和管理服 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