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温下,适用病证:里寒积滞实证。,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组成用法,大黄三两(9g) 附子炮,三枚(15g) 细辛二两(6g) 水煎服,功用与主治,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主证病机分析:,寒积里实证,寒邪积滞阻于肠道,腹痛便秘,寒滞厥阴,胁下偏痛,寒凝气滞,发热,手足厥冷,寒实佐证,苔白腻,脉弦紧。,病机:寒实内结,阻塞不通,阳气不运 腑气不通,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方解:,细辛 大黄 附子,君 臣 佐,制约大黄寒性 温阳祛寒,通便攻积 去性取用,温里散寒止痛 宣通阳气,本方用药特点: 1、大黄、附子同用,属去性取用之法。 本方证属寒积,本不可用大黄,但与附子三枚配伍,并佐以细辛,其寒性去而苦泄之用存,即“去性取用”。 2、附子用量较大,体现以温为主,属温下之法。,运用:,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厥冷,苔白腻,脉弦紧。 使用注意:大黄量一般不超过附子。,随证加减: 腹痛甚,喜温,加肉桂; 腹胀痛,加厚朴、木香; 体虚或积滞较轻,可用制大黄; 体虚甚,加党参、当归。,1、组成、功用、主治 2、附子与大黄的配伍意义及去性取用的概念。,点 重,【方歌】 大黄附子汤细辛,寒实内结便不通, 手足不温有发热,温阳通便能止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