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层走班制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现在正在向第二阶段,也就是全面深化阶段加速推进。其中一项新课改的任务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学校转型也就是说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此次改革中成效显著的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说过:“这场育人模式的改革以构建一个推动学生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进而形成每一位学生不同的课程方案,最终实现我们教育的本质,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正是因为北京十一学校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分层走班制”这一名词才悄然进入大家的视线,并且被誉为衔接高考改革的一种新潮流。许多学校都认识到:当前教育最紧迫的问题在于把学习的自主权重新交还到学生手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已出现许多棘手的关系着改革能否顺利进展并进行推广的问题。鉴于此,文章通过对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和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未来的发展展望。分层走班制及其由来01何为分层走班制分层走班制顾名思义是“分层”和“走班制”两个概念的组合。“分层”指根据学生在不同学科方面的不同能力,进行层次划分,以使其在该学科上取得应有的发展,这是目前中学阶段在大班额教学条件下解决学生差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走班制”指上课的教室和进行教学的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划分,选择在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班级中上课,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考试难度等都是不同的,这就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走班不单单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作用,也体现在学生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堂中,它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中教师、学生和教室完全固定的情况,符合因材施教,是进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此外,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主要选择的是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学科。因为在这种学科中,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显著,极易造成学习上的“马太效应”,即成绩好的学生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自信心不断提高从而不断进步;相反,成绩差的学生得到的却是来自教师和家长的批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严重打击,致使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学习,不断进步。这样不仅做到了因材施教,而且在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各个成绩阶段学生的自信心,也给予他们适当的压力,从而通过竞争促使自身不断地提高。说到底,分层走班制的宗旨就是尊重并接受每个学生的发展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好发展。02分层走班制产生的背景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由于这一教学模式适应于当时大工业生产发展对于批量化人才的需要,所以很快被应用于学校教育并发挥效用,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自此成为日后三百多年间学校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班级授课制固有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在如何培养个性突出的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和开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素质教育等问题上,遇到了诸多困难。由于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长期以来都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改进传统班级授课制势在必行,这就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符合“因材施教”理念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已经走进了许多学校,各学校也为这一教学模式的更好实施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资源与条件。分层走班制把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课程选择权交还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更大意义上成了“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而不再是被动受教。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显现出不少矛盾,但总体来说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利大于弊。03分层走班制的借鉴与发展我国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改革,实际上根源于美国的选课走班制。走班制的产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爱好和成长需要,自由地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因此,每一位学生学习的课程就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景:美国几乎每一位高中生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课程表。但是要以某种量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评价,于是学分制相伴而生。美国的三大课程实施制度为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并且这三大制度保证了美国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我国进行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改革,对美国的课程制度与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与借鉴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几个年头,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目前许多学校引进了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譬如近来备受关注的首先进行分层走班制改革试验的北京十一学校,就给国内许多学校实行这一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实践的范本与相关的改革经验。并且,在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为各学校所关注。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且改革成效显著。不少学校表示:通过改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自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学生在各方面的协调沟通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师普遍认为:改革以来教学有了更大的动力,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为教而教”。分层走班教学需要教师极大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从而让学生喜欢并且愿意走进自己的班级,聆听自己的教学。此种改革充分利用了学校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教育理念真正在朝着以学生为本的方向转变。分层走班制改革中出现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分层走班制的推进实施本是为了解决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总有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该问题的解决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下诸多问题便凸显出来并牵制着改革的持续有效进行。分层选班中出现新的不平衡分层走班制的实施首先要站在承认并尊重个体差异的起点之上,然后再对学科、学生、教师进行合理分层分班。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何进行分层分班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科层面上,分层一般针对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学科,如英语、数学等。但如何对这样的学科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层呢?就数学学科而言,整体可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这里主要说的是初等数学。在初等数学中又可以有认识数、图形、方程、函数、简单统计与可能性等各学习部分的划分,且各个学习部分还可以继续进行划分,如方程学习可分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那么问题来了,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些内容会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如何更好地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就数学一门学科而言已经分出几个层次,且不说各部分知识的难易程度把握。这样,在学科分层上就存在着多种分层知识学习与高考升学压力的矛盾。学生层面上,总有学生会“吃不饱”,他们觉得老师给的练习太容易,缺乏挑战性;同时也总有学生“吃不了”,越是学不会,就越没兴趣有些学校便将“层”分为A拓展层、B提高层、C基础层,但是这样的分层是否做到了既给学生分层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尤其是对C层同学,这一点还有待思考。有调查表明,在218名C层学生中,有30.28%的同学认为,只要自己学习努力,分在哪个层无所谓。但是仍有45.88%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是有歧视看法的,他们认为C层就是被抛弃的。基于此,学生极易产生抵触心理、不公平心理和标签效应,进而严重打击学生追求进步的积极性。另外,在分层选层问题上,家长因素也必须考虑。如果改革可以取得家长的支持,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分层选层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情绪调整,如何把伤害降到最低并取得家长支持与认可,仍是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教师层面上,鉴于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师资分配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进行分层走班制,要求有更多的专业型教师。但是,各个学校的师资基本上是稳定的,这就对学校实施分层走班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层选层时,很多学校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分配在C层的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如此便会使这些教师产生自己“不被重视,技不如人”的心理。再加上学生和家长对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不信任,就进一步加剧了年轻教师的不自信,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所以,从教师的教学能力、男女比例上对老中青教师的合理分层搭配,也成为分层走班制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一环。管理难度加大,面临新挑战高考改革将选择权更多地交还给学生和学校。高考除必考的数学、语文、外语外,其余3门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里选,应该有2O种组合方法,学生可根据报考学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由组合考试科目。但是,每个学科又都有选修组合,如此一来将会产生许多种的组合方式。所以,运用和管理好学校现有软硬件资源就十分重要。由于各学校的教室和师资力量有限,走班可能会造成教室不够、师资不足的现象,这样极易使部分资源闲置或紧缺,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故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时,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也成为重要的方面。实施分层走班制,使行政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教学班和兴趣班。这样一来,学校教学过程的管理难度陡然加大。学生“来去匆匆”俨然成为学校课间走班时的亮丽风景,可能会出现走班不及时造成过程混乱,学生没能按时到教室、忘带东西的现象;教师收发作业、课间找学生会存在困难;会给一些自我约束力差、调皮捣蛋的学生以可乘之机,出现学习懒散、逃课等现象;会淡化学生的班级观念,对学生班级认同感、荣誉感的培养造成影响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都表明分层走班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学校各方面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问题就亟待解决。评价难以真正做到科学、公正、有效评价问题历来争执不休,即使是实施分层走班制后,这一问题仍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与探讨。实施分层走班制,对开展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提出了更严的要求。首先,学生评价困难重重。由于实行分层走班,学生一直在“走”,教师难以实时把握学生的现时现况;行政班的取消也对学生评价产生影响,虽然仍设有学生走班上课后的自习室,但是班主任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进而无法对学生作出客观真实有效的评价;走班制打破了原先“同桌的你”这一排座方式,致使同桌评价无法进行。另外,若采用书面评价的方式,也存在着如何把握试题难度及其后的结果评价等问题。是采取同层内评价、不同层评价还是二者兼具,是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抑或借鉴国外引进学分制,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其次,教师评价也面临着棘手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按照以前的只看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优劣来评价的话,相对于以前无疑是止步不前,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长期发展。由于高考升学压力的存在,极易使教师将A、B、C层扭曲为“快慢班”。如果一个教师同时给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授课,而各层学生的基础不同,易使教师产生“倾向”心理,出现不公平现象。这个时候,如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使教师公平对待各层次学生就十分值得探讨。解决分层走班制问题的对策合理日本的小原国芳说过:“所有学科,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求他们步调一致地在两三年内学完,我认为这是一种荒唐透顶的教育方法我们要让飞机按照飞机的速度飞,让燕子按照燕子的速度飞,让蚯蚓按照蚯蚓的速度爬。让飞机每小时飞行一公里,让蚯蚓每小时爬二百公里,这是极其荒谬的。张三有张三的速度,李四有李四的速度。”关于分层问题,首先要尊重关系各方,也就是学科、学生、教师三个方面。其次,在分层过程中,要明白层不是分得越多越细就越好,要充分照顾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