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利润管理)第十四章利润所得税及利润分配的核算第十四章本年利润、所得税与利润分配的核算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当以自己的经营收入抵补其支出,并且实现盈利。企业盈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表明企业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企业实现利润后,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交纳所得税,对税后利润对投资这进行分配。第一节本年利润一、利润的构成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就其构成来看,既有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也有通过投资活动而获得的,还包括那些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盈亏。企业的利润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期间费用构成。这一指标能比较恰当地代表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二)利润总额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关计算公式如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三)净利润净利润为利润总额减去当期应当负担的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二、补贴收入补贴收入是国家按规定给与企业的各种补贴,包括减免增值税以及国家财政给予的补贴。补贴收入期末结转数退还增值税财政补贴(一)减免增值税1、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贷:补贴收入2、现征后返的增值税,收到返还的当期:借:银行存款贷:补贴收入(二)国家财政给予的补贴国家财政给予的补贴主要有: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依据国家规定的补贴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国家财政拨补的专项储备商品补贴、特准储备物资补贴;属于国家财政扶持领域给予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等。1、期末,企业按应收补贴款金额:借:应收补贴款贷:补贴收入2、实际收到补贴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补贴款3、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借:补贴收入贷:本年利润三、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固定资产盘盈;2、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3、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4、非货币性交易受益;5、罚款净收入;6、教育费附加返还款。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1、固定资产盘亏;2、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3、债务重组损失;4、罚款支出;5、捐赠支出;6、非常损失;7、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8、职工子弟学校、技工学校经费支出。账务处理1、发生的营业外收入:借:有关科目贷:营业外收入2、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借:营业外支出贷:有关科目3、期末结转营业外收入:借: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4、期末结转营业外支出:借:本年利润贷:营业外支出四、利润形成的核算账户设置本年利润期末转入的:期末转入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收益营业费用补贴收入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投资收益(损失)营业外支出亏损总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净亏损净利润年终结转全年净利润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内实现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期末,企业将各收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各成本、费用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转账后,“本年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反映本年度自年初开始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借方余额,反映本年度自年初开始累计发生的净亏损。年度终了,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全部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如为净利润,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科目;如为净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年度结账后,“本年利润”科目无余额。例1:某国有企业在2001年度决算时,各损益账户12月31日的余额如下:科目名称结前余额(元)主营业务收入90,000(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500(借)主营业务成本50,000(借)营业费用2,000(借)管理费用8,500(借)财务费用2,000(借)其他业务收入9,400(贷)其他业务支出7,400(借)投资收益1,500(贷)营业外收入3,500(贷)营业外支出1,800(借)所得税8,500(借)根据上述资料,企业作如下会计处理:结转主营业务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90,000贷:本年利润90,000结转销售税金、成本和期间费用借:本年利润67,000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500主营业务成本50,000营业费用2,000管理费用8,500财务费用2,000结转其他业务收支借:其他业务收入9,400贷:本年利润9,400借:本年利润7,400贷:其他业务支出7,400结转投资净收益借:投资收益1,500贷:本年利润1,500结转营业外收支借:营业外收入3,500贷:本年利润3,500借:本年利润1,800贷:营业外支出1,800结转本年所得税费用借:本年利润8,500贷:所得税8,500计算并结转本年净利润“本年利润”科目借方发生额=67,000+7,400+1,800+8,500=84,700(元)“本年利润”科目贷方发生额=90,000+9,400+1,500+3,500=104,400(元)净利润=104,40084,700=19,700(元)借:本年利润19,7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9,700第二节所得税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一般会计原则,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税收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有关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交纳的税额。会计制度和税法二者的目的不同,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这一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类型,会计核算中对这些差异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一、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例如,会计制度规定各种赞助费计入当期损益;税法上则不允许作为费用支出抵减收入,二者在赞助费支出上计算费用的口径不一致,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将来是无法弥补的,也就是说,不会在以后转回的,是一种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例如,我国规定企业购买的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但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仍然作为收入计入当期损益。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例如,企业以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自营工程,税法上规定按产品售价与成本的差额计入应纳税所得,但会计上则是按成本转账,不产生利润,不计入当期损益。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减。例如,企业实际发放工资超过核定计税工资总额部分,税法不允许扣除;但会计上仍然作为成本费用,抵减收入。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上述四种类型永久性差异中,类型和使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类型和使应纳税所得大于会计利润。二、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例如,某企业本期折旧费10,000元,税法允许所得税前扣除12,000元,这项时间性差异为12,00010,000=2,000元,对所得税的影响为2,00033%=660元,由于这项时间性差异使本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根据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大于根据应纳税所得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但不管固定资产采用何种方法计提折旧,它的整个折旧额是相同的,某个会计期间按照甲方法计提的折旧比乙方法少,将来按照甲方法计提的折旧就比乙方法多。这种差异对利润的影响将来是能够得到弥补的,也就是说,可以转回的,这种差异是一种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的形成有以下四种类型: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这时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如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企业,应在期末按照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和投资比例确定投资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如果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要补交所得税,这部分投资收益补交的所得税需待被投资企业分得利润或被投资企业宣布分派利润时才计入应纳税所得,从而产生时间性差异。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待以后时间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如产品的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法的规定于实际发生时才能抵减应纳税所得。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到预售楼花款,税法上要求交纳所得税;但会计上则是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如固定资产折旧,按照税法规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而会计上采用直线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从应纳税所得中扣减的折旧额大于会计上计入当期损益的折旧金额,从而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上述四种类型时间性差异中,类型和时间性差异使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而类型和使应纳税所得大于会计利润。三、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例1:江南公司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1,000,000元,1998年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为1,200,000元。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本年折旧额500,000元,按照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本年折旧650,000元。该公司1998年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500,000,所得税率为33%,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计算如下:税前会计利润1,500,000加:永久性差异200,000减:时间性差异150,000应纳税所得1,550,000所得税率33%本年应交所得税511,500本年所得税费用511,5001998年会计分录借:所得税511,5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511,500实际上应交所得税借:应交税金应交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