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总结 第 1 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时间地点:1949 年 9 月在北平举行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 军进行曲 为国歌,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采用公元纪年; (3) 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1949 年 10 月 1 日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 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 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 内)(2)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 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国际) 4、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 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意 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第 2 课 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 年) (1)司令员:彭德怀 (2)目的:保家卫国 2 (3)出兵原因:美国侵略朝鲜;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4)结果:1953 年 7 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 第 3 课 土地改革 1、 土改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 年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 有制。 结果: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 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 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 4 课 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年1957 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 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 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 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重工业成就:1953 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 成投产; 1956 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 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 产。 交通成就: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 成。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 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 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 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 5 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 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 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第 6 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1956 年):会议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 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探索失误: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 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 困难 (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武汉长江大桥 第一辆汽车(解放牌)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东北工业基地(鞍钢) 先进人物: 石油工业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 部焦裕禄。 第 7 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年)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及表现: (1)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2)认为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3)为了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结束:1976 年 10 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5 2、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 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 事例。 4、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悼 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 5、吸取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逐步 健全民主和法制制度; 要坚持实事求是; 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 8 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P38 意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 年 12 月 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作出把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 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第四部宪法(1982 年)及系 列法律的颁布。 第 9 课 改革开放 6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城市:国企改革。1985 年开始;1992 年加快改革步伐。 3、对外开放:从 1980 年设立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 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4、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 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5、近现代开放的不同:本质不同: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 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 前者 “开放” 中国是被动的, 后者 “开 放”中国是主动的;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 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 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第 10 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 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 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 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 本路线) 具体事例: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 7 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1992 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 内容:强调基本路线不动摇,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 些,敢于实验,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要大胆的试,大 胆的创。发展才是硬道理 影响:总结改革开放经验,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3、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 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建立市 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 11 课 民族团结 1、民族居住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共同发展的典型20 世纪就是年代,西部大开发。 人物:孔 繁森 第 12 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 “一国两制”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提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 香港、澳门问题。 2、香港回归:1984 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设立香港 特别行政区。 8 3、澳门回归:1987 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XXXX 年 12 月 20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 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 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 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 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 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 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 史大趋势。 第 13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政策: A. 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确 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 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 本方针。D、1995 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2、海峡两岸的交往: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 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 了历史性的变化。1992 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3 年, 海基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协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 “汪辜会谈” , 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两岸人员的往来及经济文化 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 3、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 :台湾自古 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 血脉相连, 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 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 成功实践;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9 4、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 坏干涉。 5、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 (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 (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主张; (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 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6、台湾回归宣传语: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 第 14 课 钢铁长城 1、 海军的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 (成 立于 1949 年 4 月) ,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 和南海舰队。1971 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 年研制出核潜艇。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海军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