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 海 无 涯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共 54 课时) 一本学科的性质、目的和教科书一本学科的性质、目的和教科书 学科的性质学科的性质 在心理学范围内,社会心理学也许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 与普通心理学视角不同, 社会心理学将个人当作一个与其周围社会存在紧密的有 机关联,并在其中得到界定的对象来研究,并试图揭示个人社会行为与社会环境 各因素及个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内在心理特性之间联系规律的一门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兼具基础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一个领域,虽然运用各种方 法搜集数据和资料,但其基本特性仍然是实验学科。 学习社会心理学通常需要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背景。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社会心理学相关内容与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开设这门课程不仅 可以直接增进学生心理学知识的系统掌握, 使学生了解人们行为与社会环境及个 人形成的内在社会心理特性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提高行为的自觉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理解和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促使人们从社会心理学的思维方法观察人、理解人,从 而更准确地认识人们行为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更 好地去解释和预测到人的行为,进而提高人们实际工作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提高 实际工作的能力。 教科书教科书 开设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师可以选用金盛华教授主编的社会心理学 (第 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XXXX 年 1 月版)作为主要教材。由于通常本课程的课 时设置多为 54 课时,又由于本教材涵盖了完整的社会心理学本体知识体系,因 此难于逐章深入和展开。为此,主讲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特点和专业定向的学生的 特点, 根据本书的体系框架, 有所取舍, 并在第一部分 3 章一般问题的讨论之外, 选择另外 10 章左右作为重点。本课程不仅体系完整,而且各章节都有现成包括 全部图表的 PPT 和教学设计,并配有练习题和本次修订用的最新的重要参考资 料, 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量可以大大减轻。这里的教学设计已经是较为详细 学 海 无 涯 的教学计划,包括了教程大纲喝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各种不同学校对本课程的目标设计,担任这 门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在学校规定的课时内对自己的教程进行具体设计,明确 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选择与排序、单元或章节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估工具 的使用或开发等。由于开设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性和广泛应用性,开设这门课程的 机构种类繁多,任课教师面对的学生原有基础知识、技能不同,各学校安排的教 学时数不同,教师自身的条件也不同,教科书作者的课程设计不应代替任课教师 的具体教学设计。 一般而言,社会心理学课程开设需要两个方面条件: 第一,学生需要有必要的知识准备,通常需要先学习普通心理学、心理学 研究方法和实验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基础课程; 第二,学校安排的课时一般不少于实际总课时 54 学时,即一个学期每周 3 课时教学时间。 二、课程教学目标二、课程教学目标 目标一:基本知识掌握 引导学生实质进入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掌握其中的基本知识架构的基础知 识,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能独立解答本课程中各章的练习题; 目标二:初步学科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熟悉社会心理学系统研究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社会心理学 理论分析问题,并就某个特定的社会心理问题形成假设,并设计社会心理学研究 计划,熟练处理研究中的变量关系; 目标三:学科知识运用 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观察,运用学科的理论原理,合理分 析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心理现象。 三、教学内容和师生活动方式的时间分配三、教学内容和师生活动方式的时间分配 按每学期教学 18 周上课计算, 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具体安排一个学期的 教程设计如下: 学 海 无 涯 部分与章次 内 容 讲课 自学 实验或讨论课 合计时数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概社会心理学概论论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3 4 3 自学 自学 1 11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第四章 第五章 社会心理发展社会心理发展 社会化 态度及其测量 2 3 自学 自学 5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认知社会心理学认知社会心理学 社会知觉 刻板印象与归因 自我概念 价值取向 3 2 2 2 自学 自学 1 1 1 12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 沟通 人际吸引 人际关系 助人行为 侵犯行为 2 2 2 2 2 自学 自学 1 1 1 1 14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 从众、依从与服从 劝导与态度改变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合作、竞争与冲突 2 3 2 3 自学 1 1 12 合计 44 10 54 4、教材各部分的目的、重点、难点说明与教学建议、教材各部分的目的、重点、难点说明与教学建议 本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社会心理学概论,由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社 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三章组成;第二部分社会心理发展,由第四章社会化和第五 学 海 无 涯 章态度及其测量构成; 第三部分为认知社会心理学, 这一部分由第六章社会知觉、 第七章刻板印象与归因、第八章自我概念和第九章价值取向构成;第四部分为社 会互动,这一部分由第十章至第十四章共五章构成,其中第十章为沟通,第十一 章为人际吸引,第十二章为人际关系,第十三章为助人行为,第十四章是侵犯行 为;第五部分为社会影响,包括第十五章从众、依从和服从,第十六章劝导与态 度改变,第十七章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和第十八章合作、竞争与冲突。 在整体上,重点和难点的解决选择融合学生自我生活,增加学生理解资源的 基本策略,引导学生从大视野和整体心理科学背景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使学生把整个心理学知识背景动员起来; 用自我个人的自我价值取向分析引导学 生进行自我行为分析,并试图用有关自我的理论解释人们自我结构和社会行为; 助人与侵犯行为则结合现实社会的时代案例分析各种行为背后的自我和社会的 原因; 劝导和态度改变则结合时代社会心理现象和社会事件,结合应用社会心理 学理论和经典研究,以及态度变化实例说明劝导起作用的过程;合作、竞争与冲 突则引导学生将宿舍和班级作为社会行为分析单元, 用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内容 引导学生建立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分析概念。 以下是对全部课程的每一部分的目的、重点、难点所进行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该教学建议仅作为授课教师的参考,授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情进行调 整、创新) 。 第一部分:社会心理学概论第一部分:社会心理学概论 目的目的 学生能了解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学好这门学科必须具备的理 论知识,以及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学好这门学科的愿望,并培 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重点重点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准确界定社会心理学,区别社会学的社会心 理学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了解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明确各个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原理,各种理论之 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法。 学 海 无 涯 难点难点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熟练掌握和应用。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介于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心理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一致,第三章内容 由学生自学完成。 本部分的重点放在社会心理学的界定和理论介绍,尤其是理论 的学习,这是后续各章学习的重要准备,可用 3 至 4 课时完成。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社会心理发展社会心理发展 目的目的 学生能了解个体社会心理发展的两个方面社会化和态度及其测量。 重点重点 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态度的实质、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测量方 法。 难点难点 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第四章的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讲授相辅的方式进行。第五章可以 让学生参与,尤其是态度的测量方法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练习一到两种测 量方法的使用。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认知社会心理学认知社会心理学 目的目的 每个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都会对遇到的任何社会事物和人做出判断。判 断出错,则会被评价为“没有头脑” 。人怎样认识别人?又怎样认识自己?为什 么我们对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有成见?为什么有些人重金钱而轻事业, 而有些人 却事业至上?这些都是本课程的社会认知部分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重点重点 第六章 社会知觉:印象形成过程、情境同一性、认知启发、印象管理、 自我监控理论、内隐社会认知。 学 海 无 涯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偏见与歧视的 成因、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归因理论。 第八章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自我概念的发展、自尊的结构 与影响因素、文化与自我。 第九章 价值取向:价值观理论、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中国民众整体 价值取向结构特点、大学生价值取向状况。 难点难点 第六章 社会知觉:认知启发、自我监控理论、内隐社会认知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归因理论。 第八章 自我概念:自尊的结构、文化与自我。 第九章 价值取向:中国民众整体价值取向结构特点、大学生价值取向状 况。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六章由教 师讲解完成,第七章的归因部分可简单介绍,因为在其他心理学的课程中已介绍 过该部分的内容。第八章建议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方式进行讲解和串讲。第九章内 容以学生理解为重。 第四部分:社会互动第四部分:社会互动 目的目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人既不会独立于他人而存在,也不 会简单接受别人所施加的影响,人永远存在于有形、无形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相互关系之中。 本部分的任务, 就是纵深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重点重点 第十章 沟通:沟通的过程。 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人际吸引规则。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改善人际关系的训练、人 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十三章 助人行为:人帮助别人的原因、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社会作 用力理论、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助人行为的培养。 学 海 无 涯 第十四章 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解释、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侵犯行为 的控制与预防。 难点难点 第十章 沟通:无难点。 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无难点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十三章 助人行为:人帮助别人的原因、社会作用力理论。 第十四章 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解释。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鉴于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没有较难理解的内容,第十章可由学生自学完成; 第十一章可先由学生自学,老师串讲。第十二章可以由老师讲解完成;第十三章 和第十四章的内容涉及到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现象, 由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的方式完成。 第五部分:社会影响第五部分:社会影响 目的目的 从出生开始,人就被置于一个特定的社会结构之中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同时 受到其他成员及社会整体的影响。 由于社会压力而发生的个人行为与态度朝着社 会占优势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影响。 个人从一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