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医学院附属石龙博爱医院,神经外科,概述,脑膜瘤是成人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脑膜瘤的发生与蛛网膜有关,特别是其好发部位与蛛网膜颗粒的分布相一致。脑膜瘤多与硬脑膜丰粘着,但亦可与硬脑膜无关联,如发生在脑室内的脑膜瘤。在显微镜下脑膜瘤根据细胞特点而分为内皮型、纤维型、沙砾型和恶性脑膜瘤等。,诊断标准,临床表现 病史 脑膜瘤因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诊断标准,临床表现 头痛 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不明显。许多病人仅有轻微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脑膜瘤。,诊断标准,临床表现 局部肿块 脑膜瘤常可造成邻近颅骨骨质的变化,表现为骨板受压变薄、被破坏,甚至穿破骨板侵蚀至帽状腱膜下,头皮局部可见隆起。,诊断标准,临床表现 病史 脑膜瘤因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 头痛 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不明显。许多病人仅有轻微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脑膜瘤。 癫痫 位于额部或顶部等脑膜瘤可产生刺激症状,多见为限局性癫痫。 局部肿块 脑膜瘤常可造成邻近颅骨骨质的变化,表现为骨板受压变薄、被破坏,甚至穿破骨板侵蚀至帽状腱膜下,头皮局部可见隆起。,诊断标准,辅助检查 头颅X线 可见肿瘤区颅骨增生变厚,或骨质破坏,脑膜血管沟迂曲增宽。,诊断标准,辅助检查 头颅CT和MRI 最好同时进行CT和MRI增强扫描,对比分析,得到校正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一般表现为肿瘤区密度增高周围脑水肿,造影剂强化后可见球形肿块。,诊断标准,辅助检查 脑血管造影 动脉期血管移位,静脉期肿瘤染色。,诊断标准,辅助检查 头颅X线 可见肿瘤区颅骨增生变厚,或骨质破坏,脑膜血管沟迂曲增宽。 头颅CT和MRI 最好同时进行CT和MRI增强扫描,对比分析,得到校正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一般表现为肿瘤区密度增高周围脑水肿,造影剂强化后可见球形肿块。 脑血管造影 动脉期血管移位,静脉期肿瘤染色。,诊断标准,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手术治疗 体位 根据肿瘤的部位,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都是常使用的体位。,治疗原则,手术治疗 切口 影像的进展和导航技术的出现,使肿瘤的地位十分精确,切口设计铁关键是将肿瘤恰位于骨窗的中心。,治疗原则,手术治疗 手术显微镜的应用 手术显微镜下分离肿瘤,使操作更细致,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及重要的神经血管。,治疗原则,手术治疗 对富于血运的肿瘤,术前可栓塞供应动脉或术中结扎供应肿瘤的血管。,治疗原则,手术治疗 对受肿瘤侵蚀的硬脑膜、颅骨应一并切除,以防术后复发。经造影并在术中证实已闭塞的静脉窦也可以切除。以筋膜或人工硬脑膜、颅骨代用品修补硬脑膜和颅骨。,治疗原则,手术治疗 术后处理 控制颅内压,抗感染、抗癫痫治疗,注意预防脑脊液漏。,治疗原则,手术治疗 体位 根据肿瘤的部位,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都是常使用的体位。 切口 影像的进展和导航技术的出现,使肿瘤的地位十分精确,切口设计铁关键是将肿瘤恰位于骨窗的中心。 手术显微镜的应用 手术显微镜下分离肿瘤,使操作更细致,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及重要的神经血管。 对富于血运的肿瘤,术前可栓塞供应动脉或术中结扎供应肿瘤的血管。 对受肿瘤侵蚀的硬脑膜、颅骨应一并切除,以防术后复发。经造影并在术中证实已闭塞的静脉窦也可以切除。以筋膜或人工硬脑膜、颅骨代用品修补硬脑膜和颅骨。 术后处理 控制颅内压,抗感染、抗癫痫治疗,注意预防脑脊液漏。,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对于不能全切的脑膜瘤和少数恶性脑膜瘤,手术切除后需放疗。,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激素治疗对减慢肿瘤的生长是否有效尚不能肯定,对复发又有宜再手术的脑膜瘤可作为姑息疗法。,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对于不能全切的脑膜瘤和少数恶性脑膜瘤,手术切除后需放疗。 其他治疗 激素治疗对减慢肿瘤的生长是否有效尚不能肯定,对复发又有宜再手术的脑膜瘤可作为姑息疗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