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肛肠科学发展简史,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 王永 2012-12-20,1.萌芽阶段(远古至春秋),(1)“痔”最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山海经提出“痔”、“瘘”病名,一直沿用至今。 (2)春秋时期有专门治痔的医生和方剂。,2.奠基阶段(战国至五代),(1)黄帝内经对肛肠解剖、生理、病理有所论述,首先提出痔是由于筋膜和血管弛缓,血液瘀滞壅积导致。 (2)汉代神农本草经首载21种治疗痔瘘药物并有脱肛记载。张仲景创“蜜煎导”(肛门栓剂)和大猪胆汁灌谷道内(灌肠术)。 (3)752年,王焘外台秘要分内、外痔。,2.奠基阶段(战国至五代),在此阶段,中医肛肠病学科形成完整独立的学科,出现了专科医师和专科著作。确立了肛肠科疾病病因、病机独立理论体系,以及结扎、挂线、枯药及内治为主的肛肠病治法体系。,4.兴盛阶段(建国至今),建立专科医院和研究单位,医院设痔瘘专科。 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直肠癌术后原位肛门重建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等均取得进展。,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