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学大纲主要内容:管理的理论概述、管理组织、管理过程、管理方式、管理绩效等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管理概述(一)重要概念1、管理概念:【P15】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活动是管理按照专业分工后的分类活动。2、管理创新:【P25】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3、管理人:【P36】组织中的任何人都是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当然是管理人,作为一般员工,一方面它是被管理者,另一方面他在面对自己的工作领域,在操作机器和工具进行生产或服务时是一个主动的实施者,是面临各种突发问题的果断处理者,从这个意义上它是一个管理者。4、管理主体和客体:【P65】一、管理主体:管理主体是指管理活动的出发者、执行者。【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根据组织既定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为各类管理活动、工作任务和负有最终督促完成既定目标的人,这类人通常是组织的核心人物,或者说是组织的高级领导人员。一是各方面具体执行诸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经营等管理活动的人。】二、管理客体:管理客体是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或者说是管理的收受者。【从这个定义来看,组织内的管理客体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范围。首先组织中的一般成员均是管理的客体。其次是组织中的其他资源,如物质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等均是管理的客体,都是管理的收受者。再次是组织向外扩张和发展时作用于相关的人、财、物、信息和其他组织时,这些也就成了本组织管理的客体,只是这类管理客体不一定很确定,经常会变动。 这三类管理客体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组织里的人扮演两种角色,有时是管理主体,有时又是管理客体。5、管理角色:【P66】管理角色是指作为一般的管理者他在组织体系内从事各种活动时的立场、行为表现等的一种特性归纳。【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行为可以被进一步组合为三个主要的方面,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二)基本考点1 管理的内涵和基本特征;【P15】一、管理的内涵: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活动是管理按照专业分工后的分类活动。二、管理的基本特征:动态性: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这类活动需要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身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科学性:指管理活动遵循客观科学规律艺术性: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管理之中,这也是管理主体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创造性:管理既然是一种动态活动,既然对每一个具体的管理对象没有一种唯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可以参照,那么欲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与责任,就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经济性:资源配置是需要成本的,因此管理就具有经济特性。2 管理的目标和手段;【P17】一、管理的目标管理的目标是指管理活动最终欲达成的结果。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行进方向,但管理活动只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因此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之一,它必须与组织目标保持方向上的一致。管理的终极目标可以说是组织目标。1管理的目标是双重的。【即管理目标和组织目标】【首先,作为一项具体管理活动或管理工作一定有一个欲达成的具体目标,这一具体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管理活动或管理工作的具体达成目标给定了这一项活动或工作的行进方向,但是这一行进方向又一定是组织总体目标规定下的产物,这样,管理活动的目标就有另外一层含义,即组织内的管理活动如果不是多余的、无效的,那么它的终极目标就是组织既定的目标。】2. 组织既定的目标具有双重特性。【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组织既定目标的功利性是指组织既定目标设定的核心特性。【如企业这么一个经济组织其既定目标为最大利润或满意利润,这一目标的核心特性就是企业运行的根本理由,可称之为功利性的。】组织既定目标的非功利性则是指目标实现过程中所获得的非既定设想的其他价值。【如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既定目标过程中,创造了一定的企业文化,培养了一批有专长的高级人才】【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中每一个组织既定目标的功利性是该组织存续的根本,而非功利性则是这一既定目标实现的其他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社会与国家对组织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是希望组织在实现其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既要完成它的功利特性,这是组织自身的根本追求,同时也希望在这一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符合社会进步、国家发展要求的组织的非功利性价值,如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创造更好的具体的工作生活环境等等。】【组织既定目标有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双重特性,管理目标作为组织既定目标分解后的具体目标,同时又以组织既定目标作为管理目标的最终目标,因此,管理目标与组织目标应有如图12所示的关系。 图中表达的关系有三个层次:(1)组织存续目的决定了组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既定目标,事实上组织资源配置既定目标是组织存续目的的阶段性展示。(2)组织既定目标分解成各类管理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目标的逐步实现将最终帮助实现组织既定目标。(3)组织既定目标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反映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上时,很难将其按照不同的特性分开来,而是某一些管理活动在完成功利性价值的同时,获得非功利性价值少一些,另一些管理活动则达成其具体目标时获得的非功利价值多一些,例如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就可属此类管理活动。】二、管理的手段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管理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这就是管理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1管理客体的不确定性;2管理运行的时空不确定性;3管理工具、手段的不确定性;4. 管理实施结果的不确定性】管理主体可凭借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来降低不确定性,使得有效进行管理以达成组织目标。计划是指对未来的行动或活动以及未来资源供给与使用的筹划;组织是指将组织内各种资源按照配比及程序要求有序地进行安置;指挥是指领导指示组织内的所有人同心协力去执行组织的计划,实现组织的目标;协调是指将资源按照规则和配比安排的一种活动,也是将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各自的工作行为成果有序统一的活动;控制是指根据既定目标不断跟踪和修正所采取的行为,使之朝着既定目标方向动作并实现预想的成果或业绩。3 管理中的人性假定;【P33】管理中对人性的不同假定,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出发点、管理方式和手段,形成不同的组织资源配置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人性假定:第一,受雇人:假定人是一个会吃饭会说话的工具,雇来从事生产经营。受雇人在老板眼中都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没有责任心的恶习人。【道格拉斯麦克雷戈,X理论】【管理的基本方法:严格管理、给与处罚、多加看管、“大棒政策”】第二,经济人:假定人是追求收入最大化的以经济利益为重的人。因此,通过经济利益的激励,可以使人产生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就有一系列经济激励的制度与方法,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泰罗】第三,社会人:社会中生活的人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作为某一集团或组织的一员的社会人。社会人不仅要求在社会上寻求较好的收入以便改善经济条件,谋求较好的生活水准,而且作为人,他们还需要七情六欲,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定、归属感和尊重。 【“霍桑实验”】【管理要点:1、管理人员要有人际关系处理技能;2、让职工参与决策;3、上下有效沟通;4、提案制度;5、面谈制度。】第四,管理人:组织中的任何人都是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当然是管理人,作为一般员工,一方面它是被管理者,另一方面他在面对自己的工作领域,在操作机器和工具进行生产或服务时是一个主动的实施者,是面临各种突发问题的果断处理者,从这个意义上它是一个管理者。【西蒙教授】【管理要点:1、每个人均能够在各自的范围内创造性工作;2、创造力引导;3、每个人均是决策者,参与决策。】第五,自我实现的人:组织的成员追求自我实现,能够自我超越,对经济利益不看重,而是看重事业与成就的获取。【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管理要点:分权,给他一个事业空间,成就激励。】4 现代管理理论特征;【P59】现代管理理论实为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理论体系,广泛吸收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进行多方面有效管理,从而有效整合组织资源,达到组织既定目标和应负的责任。现代管理理论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第一、管理内涵进一步拓展。现代管理理论的内容不只限于成本的降低、产出的增加,而更重视人的管理、人力潜力的开发,更重视市场、顾客的问题,管理的核心更侧重于决策的正确与否、迅速与否。第二、管理组织的多样化发展。管理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不断推出新的有效组织形式如事业部制、矩阵制、立体三维制等以适应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的要求,还创设了与资产一体化控股、参股相适应的管理组织,以及提出了组织行为等一系列组织管理理论。第三、管理方法日渐科学。现代管理虽然不摒弃传统的有效管理方法,但为适应大规模产销活动引入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了现代管理方法,试图从生产资源的有效整合方面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果。第四、管理手段自动化。现代管理在管理手段方面的研究和使用有了突破性进展,如办公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处理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的市场研究、产品设计、生产组织、质量控制、物资管理、人事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第五、管理实践的丰富化。各个企业已经明白没有一套固定的适应一切的管理体系,各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根据现代管理的基本法则来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5 管理主体能力结构;【P75】管理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能完成管理过程,这种应具备的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各种能力的一个集合,是具有多种功能、多个层次的综合体,其内在构造可分为三个层次:核心能力、必要能力和增效能力。核心能力突出表现为创新能力;必要能力包括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操作方案的能力,从事日常管理工作的各项能力;(转化能力、应变能力)增效能力则是控制协调加快进展的各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尽管作为管理主体应具备各方面的能力,但关键是要具备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1、创新能力基于一个人的创新意识,是优秀管理主体最重要的能力;【6点:兴趣广泛;对环境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特点;富有独立意识;具有自信心;直面困境。】2、转化能力是指优秀管理主体将创意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的能力;【5点:综合;移植;改造;重组;创新。】3、应变能力是管理主体能力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变是主观思维的一种“快速反应能力”,是管理主体创造能力的集中表现;【能在变化中产生应对的创意和策略;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在变动中辨明方向,持之以恒。】4、组织协调能力首先表现在管理主体能否在管理实施的一群人中培养出一种团队精神,即齐心协力不计名利报酬、积极主动争取成功的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其次表现为能够有效地根据管理过程中各阶段不同资源配置的要求,组织不同资源并让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地运作。第二部分:管理组织(一)重要概念1、组织概念:【P85】组织:组织是人们为某一目的而形成的群体,是确保人们社会活动正常协调进行、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体系。【1.组织是一个社会实体。从实体角度来理解,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内部必然要进行分工与合作,没有分工与合作的群体不能称为组织。分工与合作体现了组织的有效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