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历正月初一时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 、 “元旦” 、 “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们脸上贴上红纸黄子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 “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 ,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为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 ,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放鞭炮的习俗。春节的来历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 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岁、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 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敖年守岁,欢聚酣饮 ,共享天 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 们 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 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 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 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 辈 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 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 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 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 “恭喜发财”、 “四季如意”、 “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 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拜年守岁春 节习俗贴福字吃饺子吃年糕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 门上、 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 字,是我国民 间由来已久的风 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 去则指“福气”、 “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 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 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 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神贺辰。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 “炮仗”、 “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 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 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元朝称 饺子味“扁食”。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 “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 扩大,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 12 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 时吃, 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 “更岁交子”之意, “子”为“子 时”, “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 “吉祥如意”的意思。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 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 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 过一岁。 春节,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讲 究吃年糕。年糕又称 “年年糕 ”,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猜谜语? a) 寒随一夜去,春随五更来。(打一时节俗称) b) 迷信的人少了。(打一字) c) 而立。(打时节俗称一) d) 今岁除夕(打一字) e) 除夕夜守岁(打一歇后语) 答案:a、除夕 b、谜 c、年三十 d、山 e、送旧迎新接财神放爆竹压岁钱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