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百团大战”几个问题的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为打击日军“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有利的发展,影响全国的抗战局面,发动了一次著名的战役“百团大战”。虽然百团大战距今已70多年,但史学界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和争议仍然有很多,有关百团大战的话题仍然是热点之一。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事关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带着一些疑问和争议,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一、百团大战的起止时间学术界对百团大战的开始时间没有异议(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战役预备命令下发时起)。而对其结束时间则众说不一,近年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1940年12月5日”。主要依据:,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于1940年12月10日发布了百团大战总结战绩,事实上宣告了百团大战的结束,战绩统计截止日期为12月5日。二是“1941年1月24日”。 主要依据:把八路军的进攻、日军的反扑作为一个战役,取得反“扫荡”胜利的时间是整个战役结束的时间。三是“1940年10月初”。 主要依据:从战争的规模和特点看,大规模主动出击的“百团”作战在1940年10月5日前;原定的第三次大规模出击没有能够实施,被迫于10月上旬结束主动进攻,转人反“扫荡”。笔者认为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原因有三:一是从八路军对战役的总结情况看,关家垴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11月2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匆匆宣布结束全面“扫荡”,因此关家垴战斗被认为是百团大战主要战斗结束的标志。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发布了百团大战总结战绩,事实上宣告了百团大战的结束。二是从八路军进行战役的进程看,原定的第三次大规模出击没有能够实施,被迫于10月上旬结束主动进攻,反“扫荡”作战从10月6日开始,第129师于12月5日结束作战,此后的参战兵力并没有百团之多。三是从中央的决策看,1940年12月22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告结束,蒋介石正发动高潮,我们尚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他。”说明此后进行的反“扫荡”作战更多是为了考虑政治需要,而事实上的百团大战已经结束。二、八路军的参战兵力关于百团大战的参战兵力,外界也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兵力从20万至40万不等。11940年8月22日,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长王政柱向彭德怀、左权汇报参战兵力:“正太线30个团,平汉线卢沟桥至邯郸段15个团,同蒲线大同至洪洞段12个团,津浦线天津至德州段4个团共计105个团。”(王政柱,百团大战始末)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的记载。1940年8月27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向蒋介石转呈了百团大战的兵力部署及战绩情况,在这一电文中有八路军参战兵力的一个详细的统计,其中,除了王政柱上面提到的61个团外,另外的44个团分别为:汾(离)军(渡)公路线6个团,白晋线6个团,北宁线2个团,平绥线2个团,沧石线4个团,德石线4个团,邯(郸)济(南)公路线3个团,代(县)蔚(县)公路段4个团,(北)平大(同)公路线6个团,辽(县)平(顺)公路线3个团,宁(武)岢(岚)静(乐)公路线4个团。电文中还两次强调,八路军参战兵力共计105个团。另外,八路军总部司令部和野战政治部在9月14日公布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战绩时也提到了参战兵力问题:“正规军、地方军共百五团参战。”2“对百团大战的参战兵力进行了详细考察,得出结论:晋察冀军区共有36个团参战,第120师兼晋西北军区共有27个团参战,第129师兼太行军区共有42个团参战,百团大战参战的总兵力为105个团、约27万人。”(八路军)3.“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百团大战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人民日报于2006年9月17日发表百团大战(上)4.“由于各地吃尽了敌军“囚笼政策”的苦头,都想打破敌人的“囚笼”,大家踊跃参战,所以事后一统计,参战的单位100个团都不止。当然,这是把一些地方部队都算上了。那时的团也不规范,有大团、有小团,比如华国锋同志的家乡交城的那个团,只有几百人,也称团。这样加起来共有100多个团。”(杨尚昆回忆录)5.“华北共军自今春以来实施改编扩充,合正规军、准正规军可能达25万以上。”(华北治安战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著1986年版)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参加此次战役的正规部队可以确定为105个团,但团的编制都不尽相同,人数远远达不到27万,应该不会超过20万,加上游击队、民兵和部分老百姓的20万人,参战的总人数可能在40万左右,但总体战斗力肯定无法与日伪军相比。三、百团大战是否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于彭德怀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擅自发动百团大战也成了其一条“罪状”,这是否是真的呢?1八路军总部在1940年7月22日发出战役预备命令的同时,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报告。延安方面收到该电文后,当日即抄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王稼祥及张闻天、王明、康生、陈云、邓子恢、任弼时、谭启龙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人或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了,延安收文原件在案。另外,彭德怀和左权于1940年8月22日午后发出的那份为百团大战定名的电报也上报了中共中央军委。延安方面在收到这份文电后,即送呈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王明、康生、陈云、任弼时等人收阅。当年的收文送阅单仍完好无缺。2.彭德怀自传中说:“总部决定后,发出电报给各区,也报军委。故未等到军委批准(这是不对的),就提早发起了战斗。”实际上,百团大战发起日期是8月20日,比原定日期8月10日左右(战役预备命令中规定的)推迟了10天,而并非是提前了10天,这是彭德怀记忆之误。3. 毛泽东在1938年5月撰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干涉到下级的具体事项,例如战役战斗的具体部署等等,同样是有害的。因为这些具体事项,必须按照随时变化随地不同的具体情况去做,而这些具体情况,是离得很远的上级机关无从知道的。这就是战役和战斗的分散指挥原则。”4. 聂荣臻曾说:“有种传说,说这个战役事先没有向中央军委报告。经过查对,在进行这次战役之前,八路军总部向中央报告过一个作战计划,那个报告上讲,要两面破袭正太路,或者破袭平汉路,这是游击战争中经常搞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种日常工作,不涉及什么战略问题。这样的作战计划,军委是不会反对的。”5.百团大战当时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正式肯定。中共中央书记处曾于1940年9月10日发布中央关于击敌和友的军事行动总方针的指示,要求华北“应扩大百团战役行动”,山东和华中地区“应仿照华北百团大战先例”,“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通过以上史料,笔者认为百团大战肯定是经过中央军委批准了的,但彭德怀可能是出于以下原因在未等中央军委作出具体回复的情况下决定提前进行战役行动。一是对中央抓大放小的作战指挥风格考虑。毛泽东在指挥战争中历来讲求发扬民主,调动前线指挥员的积极性,只定大事而对小事不作具体要求。彭德怀认为军委原则上已通过了作战计划,战役开始的时间属于具体问题,可以临机决定。二是从战役发起的突然性考虑。将作战行动适度提前,也是为了防止计划泄露而保证作战行动的突然性,给敌人以最有力的打击。三是考虑到军民投入作战的热情高涨。作战命令原计划调动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但是战役发动之后,各部对于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总兵力大大超出了预想。由于对日军的“囚笼政策”的痛恨,也有近20余万老百姓参加了战役行动。这说明战役发起之前,部队尤其是广大民众的热情高涨,对八路军来说,正是一鼓作气发起战役的有利时机。四、百团大战中日伪军的伤亡人数1.“此役共消灭日伪军三万余人,自动瓦解、溃散的伪军、伪组织比此数要大得多”。(彭德怀自传)2.根据第18路集团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公布的数字:八路军(包括当地民兵在内)共进行战斗1,824次,日军死伤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等18000多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反正11845人。(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大学出版社)3.根据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总部所作的总结:毙伤日军12645人,毙伤伪军5153人,俘虏伪军1407人。(王人广,关于百团大战战绩统计的依据问题,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3期)4.有台湾学者认为以参战部队与日军编制制度来计算,该役日军最多2万人(满编情况下),日军伤亡约在3千人左右。(刘凤翰,论百团大战,民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16期,1987年)5.亡4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202人。(华北治安战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著1986年版)以上资料表明,对伤亡的人数持有的主要观点有日伪军伤亡3万多人、25800人、17798人和日军伤亡3000人左右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从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八路军伤亡一万八千人推算,以八路军当时的武器装备,毙伤日伪军超过万人是有难度的,笔者倾向于日军伤亡3000人的说法,另外伪军伤亡人数已无从考证,保守估计应当不少于日军的伤亡人数,即不少于3000人。即便如此,八路军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最后,由于篇幅限制,本文省去了如何正确看待百团大战和从军事上应该涉取的教训两部分内容,对这两个问题,笔者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旨在获得更多收获。文中一些个人的推断及引用的文献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教授批评指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