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知识介绍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了;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但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世界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经理、经理与员工、选民与人民代表、公民与政府官员、原(被)告与律师,甚至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所以为了预防和惩治代理人的败德行为,委托人有必要采取“胡萝卜与大棒”政策:一方面是对其代理人进行激励,力求实现激励相容;另一方面对代理的过程实行监督,充分发挥“经理人市场”的作用。这样使得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效用函数1.现代企业理论的框架在阿罗一德布鲁世界里,厂商被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它吸收各种要素投入,并在预算约束下采取利润最大化行为。这种人格化的厂商观过于简单,它忽略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无法解释现代企业的很多行为。于是从20世纪印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一批经济学家从这两方面人手,深入到企业内部的关系中,也就是说深入到黑匣子里面研究企业中的组织结构问题,期望得到关于企业这种经济组织更多的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微观经济理论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的论点提出了质疑,相应地它用契约来对组织进行研究。 企业的契约理论的基础是: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 (文字的和口头的,明确的和隐含的)。其代表人物较多,如科斯,阿尔钦,镕姆塞茨,威廉姆森,詹森和麦克林,张五常,哈特等。 其中最具有影响的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形成了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突破现代企业理论。它已成为近二十年来经济学的前沿和热门领域。交易费用理论的重点是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企业的边界,为什么会有企业存在等;交易费用经济学将重点放在市场和企业(纵向一体化)的选择上,代理理论的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代理关系。代理理论更为关心企业的内部结构(横向一体化)的问题。2.委托代理关系的理论背景:伯利米恩斯命题2.1 命题伯利米恩斯(1932)在现代企业与私人财产中提出了提出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命题,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假说,因为企业的控制权大多控制在经理手中,因此此研究开始着手从经营者角度去研究,开创从激励角度研究企业之先河。2.2 相关研究2.2.1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带来的问题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什么会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为什么会分离现在的理论无法很好的解释在什么情况下两权应该分离,最优的分离方式又该如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分工和专业化收益可能是一个原因。2.2.2 为什么是经理实际控制(1)经理决策权;(2)经理信息优势;(3)经理的人力资本价值;(4)经理同股东的相对谈判能力。2.2.3 代理关系的含义代理理论中广义的代理关系泛指承担风险的委托人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并与之订立或明或暗的合约。狭义的代理关系则专指公司的治理结构,即作为委托人的出资人授予代理人(经理人员)在合约(如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的权利(控制权)。凡在合约中未经指定的权利(剩余索取权)归属委托人。雇主一雇员,律师一当事人,医生一病人,保险公司一投保人,股东一经理等等就是代理关系的例子。2.2.4 代理问题的产生由于构成代理关系双方的条件各异,需要有别,行为目标也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而且信息的不对称也使委托人很难验明代理人的实际行为是否合理或面临着验明这一情况的费用会很高。因此,如何协调好代理关系,使委托人和代理人构成的组织能够有效运行,便成为一个独特的组织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并不必然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1)如果委托人有完全的理性,那么在签订委托代理契约时,可以把代理人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全部想到并写进契约,此时,委托代理问题不会产生。(2)如果委托人与代理人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或者说,委托人可以不费成本地监督代理人,此时,委托代理问题不会产生。(3)如果代理人没有机会主义动机,完全忠诚,也不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4)如果两者的目标函数完全同构,也不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分析:现在假定产出是代理人努力的一个函数,则两者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a) 式中是产出或利润,a是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或行动,(a)是以代理人工作努力表示的生产函数。该公式表明,不管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如何,他的工作努力是可以观察到的。这样代理人就不至于损害委托人的利益。退一步,即使工作努力程度是不可观察的,但是如果产出是能够观察到的,而且产出与努力是对应关系,那么代理人的行为(工作努力程度)也可以从产出中准确地推断出来,在此情况下,委托代理问题是不容易出现的。但是客观上,由于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因而影响产出除了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外,还存在着一个外在变量,我们假定这个随机变量为Q,那式变成了式。=(a,Q) 此时,代理人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就难以推断出来。因为,代理人会告诉委托人,由于受客观环境(即随机变量Q)的影响,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由于信息(对Q)不对称,委托人无法知道代理人所说的真伪,于是,委托代理问题就产生了。 这就意味着委托人要通过一定的合同条款来激励和约束经理在签约以后能够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对这些最优合同的寻找就构成了规范的委托人代理人理论。一般而言,这样就出现了阻碍契约执行的两大因素:道德风险(作为代理人没有作出最大的努力)和逆向选择(代理人不如实表现自己的能力) 。3. 规范代理理论3.1 代理问题所谓委托代理问题,是指由于代理人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并监督之,而出现的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实。代理理论存在两类特别相关的问题。 一个是代理问题 ,它产生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冲突和改变代理人行为的困难性(或高成本)。第二个是风险共享 (risksharing)问题,它产生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对风险的不同态度。代理理论的焦点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和从委托人角度如何使契约执行得更有效的方法上。3.2 最优合同的寻找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委托人:没有私人信息,因而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又分为事前非对称(逆向选择)和事后非对称(道德风险)。最优合同的寻找就旨在如何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3.3 不对称信息事前的又可以从行动和知识两个角度去分析: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行动知道,知识不知道);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行动和知识都不对称)。事后不对称信息可以分为逆向选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息甄别模型等。3.3.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签约时双方信息是对称的;契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能力工作,还是不努力工作);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可观察到的结果;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不能观察到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委托人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如:雇主和雇员的关系。3.3.2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签约时双方信息是对称的;契约后,自然选择状态(可能是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观察到自然选择,然后选择行动;委托人观察到代理人的行动,但不能观察到自然的选择。委托人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在自然的状态下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企业经理和销售人员的关系。3.3.3 逆向选择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和代理人签订合同。买者(委托人)和卖者(代理人)关系3.3.4 信号传递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观测到信号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与逆向选择模型不同的是,在信号传递模型,委托人会根据代理人的信号来修正对代理人的主观概率,然后签约确定雇主和雇员的关系。3.3.5 信息甄别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会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合同,并根据合同规定选择相应的行动。4. 实证代理理论代理成本理论4.1含义规范的代理理论追求特定形式的合同设计,注重对问题的数学模型化处理,从效用函数,不确定信息分布和报酬安排出发,构造风险适当分当的合同关系。其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和分配是给定的,重点在于事前雇佣合同和信息系统的设计 。实证代理理论是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詹森和麦克林(1976)开拓的实证代理理论或称代理成本理论。假定上述规范问题已经解决,着重研究表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均衡合同的决定因素和面临的激励问题,其侧重点在于寻找以最小的代理成本构造可观测合同的方法。 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的概念,并认为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他们认为,代理成本来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样一个事实。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当管理者尽力工作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取一部分利润;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由此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故企业的价值小于他是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被称为代理成本。4.2 代理成本的构成(詹森,麦克林)4.2.1委托人的监督成本是指委托人为了激励和控制代理人,使后者为前者的利益尽力的成本。它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成本;聘请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成本;给代理人的奖励或分工;赋予代理人的职务消费;委托人为以上而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机会成本)。4.2.2担保成本是指代理人用来保证其不采取损害委托人行为所付出的费用,以及采取了那种行为将支付的赔偿。它包括承包责任制的承包保证金;投资机构代客户理财时,经常以客户委托代理金额的10%作为担保金;4.2.3剩余损失指委托人因代理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一种价值损失,大小等于由代理人决策与委托人在假定具有代理人相同信息和才能的情况下决策所获得的价值的差额。它实际上是代理人偷懒(不尽力)而产生的损失。从詹森,麦克林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到: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双方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成本必然产生。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5. 代理人的激励机制经营者的目标函数是个人效用最大化。其效用函数为=f(x1,x2xi),xi为经营者的个人收入,职位消费,工作成就感,社会地位和声誉感。所以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尽量兼顾所有这些变量。5.1 物质激励5.1.1 短期激励基本工资:通常相对固定;奖 金:是对代理人努力工作的一种奖励,通常是变动的,具有较大的弹性;补贴和福利:属于特殊的物质鼓励。5.1.2长期激励:让代理人拥有部分的剩余索取权主要有年薪制、股票期权、利润分享制。5.2 非物质激励它不是以物质利益为激励措施,主要有:5.2.1 职位消费激励指代理人按其职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