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3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5页 / 共53页
第6页 / 共53页
第7页 / 共53页
第8页 / 共53页
第9页 / 共53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品与需求,目 录,由一个产品UI说开去,由产品到需求,沟通,业务分析与表达,1,2,3,4,5,6,业务规划,需求收集与管理,任务的目的是展示美国的几个城市在不同月份的平均降水量。,UI演进举例产品需求确定后的表现差异,体验设计要点,用户体验,场景是核心 重视情感需求,场景下行为分析,业务价值抽象,目 录,由一个产品UI说开去,由产品到需求,沟通,业务分析与表达,1,2,3,4,5,6,业务规划,需求收集与管理,目 录,项目是定制的,个性化的,为了满足一个或一批特定的客户需求;而产品是服务一个用户群的,通用的。这就意味着,项目要服务好那个特定的客户;而产品不能为了个别用户的需求去定制,必须考虑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更多的、能有更多回报的用户。,产品与项目的区别,项目是相对短期的,较少后续工作的,可以结束的(称为“结项”);产品是相对长期的,不存在所谓的“结束”,只能是“生命周期完结”。所以不可能有一个已经“完成”的产品,只存在不断完善中的产品,直到这个产品被新产品替代,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它才会“生命周期完结”。,为了避免把产品做成项目的集合体而臃肿不堪,我们需要细分市场,这时产品可能就要升级为“产品线”,按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的产品。,产品团队,PM:产品经理。一个产品,首先由PM来进行商业上的规划,比如细分市场、目标客户、主要卖点等等,通常PD已经介入这个过程。在这个层面,商业问题、业务逻辑的流畅是思考的焦点。,PD:产品设计师/产品规划师/需求分析师。PD侧重于做功能级的设计,在某个模块上,PD类似一个小产品经理。技术团队中的架构师/系统分析师/开发组长会与PD紧密合作,这时候开始考虑技术可行性,性价比,确定方案。,UE:用户体验师/交互设计师/界面设计师。UE负责产品和用户交互方面的设计,这方面在技术部门的配合角色应该是前端工程师/客户端开发。PD与UE要充分沟通,UE必须要了解商业层面的内容,理解功能的商业价值。 。,UI:界面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美工,与UE的界限模糊。到了UI层面,基本是界面的表现,是用户第一眼看到的效果,比如配色、页面结构、按钮形状、字体字号等等,最基本的句式:解决了什么用户的什么需求? 练习的时候,切忌求多,说一点即可,找到你感觉最贴切的那一种用户,和他最迫切的那一个需求。 主要扩展有如下几种: 产生需求的场合是什么? 需求的应用场景,时间地点等,要有“故事感”,尽量找一个能让人会心一笑的。 产品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需求和功能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用户角度说的,是一种希望,利益点,这时候还没有产品,后者是从产品属性上说的。,产品定位规划练习,技术基础是什么? 主要考察产品的实现成本,从而评估性价比,是否值得做。 没有这个产品的时候,用户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帮助思考,这个产品是否是“不做会死人”的,我们尽量不要做有很多替代方案的产品。 竞争对手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用局限,尽量展开了想,比上一个问题更广,可以考虑潜在的竞争对手。 顺应了什么趋势? 好的产品是顺势而为的,满足未来的某种根本需求是更进一步的基础,尝试预测未来。,解决了什么用户的什么需求? 产生需求的场合是什么? 产品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技术基础是什么? 没有这个产品的时候,用户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竞争对手是什么? 顺应了什么趋势?,方便面产品,3+1思考法:测量产品/项目“靠谱程度”,需求是从哪里来的?目标客户是谁?,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需求?这个需求紧迫吗?,他们的痛是什么?场景是什么?(用产品之前/之后),解决之后在软件数据上会有二次挖掘价值吗?,目 录,找到种子用户,受要解决的问题困扰最深的人! 愿意配合 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可以忍受缺陷 乐意成为义务推销员,除了最终用户外,还有,Stakeholder分析,Stakeholder列表: 筹码量分析优先级,Stakeholder档案: 筹码付出关注点,需求平衡与跟踪: 冲突识别、实现跟踪,评价者,运营者,购买者,不同层次的用户,其需求的价值不同,业绩差距(问题),项目目标,Stakeholder,操作层要求,机会差距(机会),Stakeholder列表,Stakeholder关注点,效率,质量,业务价值,Stakeholder分析,影响度,兴趣度,高,低,低,高,保持沟通,关键玩家,尽力满足,最小努力,目 录,产品设计是端到端的过程,端即用户,也就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最最开始的源头就是“为用户解决问题,满足其需求”。产品需求过程三步骤:,产品设计中与需求相关的部分,需求管理,需求分析,需求采集,产品创意源于三新,新技术,新人群,新业务,技术创新 带来的机会,新业务模式 带来的机会,人群特点变化 带来的机会,产品灵感源于需求洞察,产品,现状,预期,预期,现状,预期,现状,预期,现状,预期,现状,问题,机会,需求的三层次,小张问店老板:你这里有卖冲击钻吗?,店主问:您为什么想在墙上打个孔呢? 小张答:我想在墙上挂幅画。,店主问:您为什么想在墙上挂幅画呢? 小张答:我下班回家,单身一人太冷清,挂幅画热闹点。,店主问:你想用冲击钻来解决什么问题呢? 小张答:想在墙上打个孔,店主答:对不起,我们这没有冲击钻卖,你到别处看看。,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意识:需求三要素,意识:需求三要素,问题 Why,业务背景 Context,解决方案 What,1、澄清问题(问题表象+原因+范围与限定) 2、了解业务背景(业务场景谁、什么时候、怎么做+ 业务术语+变化/约束/扩展) 3、建议并确认解决方案(问题有效解决+成本合适),目 录,由一个产品UI说开去,由产品到需求,沟通,业务分析与表达,1,2,3,4,5,6,业务规划,需求收集与管理,用户为什么说不清需求,马斯洛需求层级,需求问题就是沟通问题,沟通哲学,产品做出来,还要卖出去。前者是“需求到功能”,可以对应到“产品设计”的职能,后者是“功能到卖点”,对应产品运营。,从功能到卖点,目标用户:人物; 场景:时间、地点; 碰到的问题:事情的起因,需求产生; 产品/功能:事情的经过,我们如何解决了问题; 用户收益:事情的结果,用了我们的产品以后,如何美好。,成败案例分析(1),产品卖点需求全景,右脑需求:感觉、情感、外观、设计,左脑需求:实用、痛点、逻辑、功能 (高层:解决问题/创造机会;中层:管理/控制),关键需求,详细需求,吸引,购买,再次购买,目 录,由一个产品UI说开去,由产品到需求,沟通,业务分析与表达,1,2,3,4,5,6,业务规划,需求收集与管理,业务流程八要素,分工,活动,规模,风险,专业,协作 并行串行异步,产物 关系,分支,审核,异常,规则,业务流程分析,没有最好的图,只有最合适的的图,应根据流程逻辑特点选择,从服务请求到服务满足,整个过程涉及哪些角色参与其中,一切正常的处理流程是什么样的?需要相关的审核点吗?,在各个环节中会出现例外吗?针对这些例外如何处理?,有没有完全不能够按流程处理的情况?有没有出错的情况?,业务流程 vs. 业务功能,最终用户,管理者,跨职能流程图视频侦缉,描述流程:选择正确的工具,现场出图:流程分析加速器,一听,二问,三读,客户代表陈述,不要中途打断,绘出基本脉络,为指引,具体的岗位,分支与异常,其他细节,绘图者复述,客户代表验证,达成共识,阅读用例图,目 录,由一个产品UI说开去,由产品到需求,沟通,业务分析与表达,1,2,3,4,5,6,业务规划,需求收集与管理,产品设计期需求,目标用户:这件事,是为谁而做的,一旦售后填写这个就可以自己排除掉很多需求了; 问题描述:目标用户碰到的痛点,只说“何时/何地,怎么难受”即可; 严重程度:对问题严重程度的判断,“高/中/低”即可,具体的判断方法,可以根据用户重要程度,问题出现的次数、频率等因素考虑; 现有方案:现在是如何解决此问题的。一般来说,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通常已经有人着手想方案了,也一定已经有一些解决方案,而没有现有方案的问题,通常不严重; 建议方案:建议的产品改进 ,催促售后换位思考,产品不一定采纳; 价值描述:改进方案带来的额外价值,比如:省时间;能更精准的找到某某 改进成本:建议方案的成本评估,“高/中/低”,同样,仅供参考。 产品拿到一堆需求以后,主要根据性价比决定接下来做什么。 性价比 = 严重程度/改进成本,问题(用户需求)决定严重程度,解决方案(产品功能)决定改进成本。,售后/运营该如何提需求,质量属性的常见误区,定性描述,普遍重视不足,全局描述,盲目定量,需求简单复制 开发直接翻过,需求写不出 开发看不懂,顾此失彼 未能有效实现,模块:一般来说,每个模块下分310个子模块是合理的,否则要考虑重新划分。 子模块:稍大一点的产品至少要给功能模块做二级分类了。 功能:要给用户提供什么功能,功能名字。 功能描述:这里可以说具体一点。,需求列表到功能列表,商业价值描述:卖点是什么,可以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商业属性:简单分为基本,扩展,增值。 商业优先级:这块是整个Feature List工作中核心的部分,判断的准确直接影响着将来产品的方向。先基于自己对商业目标的理解,主观定级别,然后再PD团队pk,如有必要,再去客户处确认。 开发量:一般由技术部门的项目经理或者系统分析师/架构师来确定。 性价比:综合商业属性、优先级与开发量来确定一个合适产品的计算方法。 备注:,需求确认,动态功能列表是对每个需求加上跟踪状态属性,能实时看到“何时做,谁来做,状态如何”。 负责人:细分为需求提出者(备注原始需求)、需求负责人、开发负责人、测试负责人,属于哪个项目 需求状态:通常有“待讨论”、“拒绝”、“暂缓”、“需求中”、“开发中”、“已完成”几个状态,可按实际情况增减。 时间信息:提出时间、录入时间、发布时间,采集产品干系人(广义用户)提出的各种需求,整理转化为产品需求,即“需求转化”。 “确定属性”即这个需求是属于产品的哪个模块?是基本/扩展/增值功能?是功能/性能/用户体验方面?等。属性的维度可按照产品的不同自由定义,原则是为了便于需求管理。,需求管理,feature list,每隔一段时间、或新需求积累到一定数量、或是由特别事件触发,进行“确定商业价值(产品内PK)”。会议上讨论所有状态为“待讨论”的功能点,需求状态一定要变化,进入“需求中”/“拒绝”/“暂缓”。拒绝的需求是被认为对产品的商业目的没有价值的,而暂缓的需求是“有价值,但是现在不做”的,通常要表明重启的条件。,状态变为“需求中”的功能点,下一步就是初定工作量,只是简单的评估,和真实情况的匹配程度很取决于经验,要靠不断的实践来反复修正。,有了每个功能点的商业价值和工作量,很自然的就能算出性价比,简单的说即“商业价值/开发工作量”,我们把feature list按照性价比从大到小排序,再对应考察每行评估出来的开发工作量,从上到下依次纳入项目,我们的可用工作量能做多少个功能点,一目了然。,第二,需求依赖,功能点互相之间有依赖关系,只能先做某些功能,应在feature list里注明;功能点与人力资源之间的依赖关系也会经常存在,在这里评估工作量的时候不会考虑“谁来做”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立项,组建团队的时候需要注意。 第三,功能点的粒度大小问题,商业价值很高的功能,如果细分的话,我们也会发现其中有价值相对低的部分,所以功能点的粒度应该尽量细,前提是细化引起的管理成本上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第一,需求打包最好打类似的功能点,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