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出4个以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及其灾害类型; 2会独立分析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形成、发展、分布的主要环境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表,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2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差异的方法,了解我国不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地域环境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的理解;3进一步学会用范例分析方法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类型及其环境因素分析,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坚定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教学重点 我国各地域的自然灾害以及产生此灾害的环境因素教学难点 分析各地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 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地区、黄土高原以及川滇地区的地形图片、河网密度图片、气候资料图片等。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 由于世界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再加上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我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复杂而独特,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发展、类型与分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一些自然灾害多发区域。【阅读】阅读课本68页阅读材料“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了解我国干旱、洪涝、滑坡和泥石流、暴雨、水土流失、沙漠化、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探究活动】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阅读课本68页材料“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探究以下问题:(1)列举出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环境原因。 (2)了解你的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分析引发这些自然灾害的环境原因。【点拨】(1)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灾害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夏季风不稳定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经常发生。冬季的寒潮大风天气则容易导致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地带,地壳运动频繁,是世界地震、火山带的重要分布地区。再加上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山地和高原面积很大,植被破坏严重,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极易发生。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经济相对发达,但洪涝、暴雨、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地区。除此之外,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自然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北方的冻土、寒潮的产生与当地的气候有关;青藏高原的高寒与当地的地势高有关。除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人为因素。例如:沿海地区的海水倒灌;华北地区的土壤沙化、盐碱化等。由此可见,地球上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同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有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2)(略)【承转提问】我国有四大自然灾害多发区: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这些地区的环境有何特点?主要灾害类型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将一同来学习。【板书】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复习提问】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城市、工业比较密集的地区,而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你知道制约黄淮海平原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淮海平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和地震,除此之外,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灾害等。【思考】黄淮海平原为什么多水旱灾害?【学生回答】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不仅是降水量不丰富,最关键的是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全年大部分时间,特别是春季,降水量少,加之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此时又是工农业需水量最大的时节,所以干旱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的威胁十分巨大。在夏季,尽管总降水量有所增加,但集中程度高,在降水量少的年份或降水量少的时段,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巨大,人民生活、生产需水量大,旱情也十分严重。正是由于降水集中,在降水多的年份或暴雨期内,降水强度大,加之该地区地势低平、洼地较多、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该地排水不畅,洪涝灾害极易发生。【启发提问】本区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黄淮海平原位于地震带上,其中郯城一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正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思考活动】(1)收集资料,列举黄淮海平原的一次灾害实例。(2)下列措施能否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 节水农业 调控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点拨】(1)(略)(2)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但要想完全解决该平原的缺水问题还任重道远。黄淮海平原缺水一方面是水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造成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们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因此要想更好地解决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还要注重提高我们的人口素质,培养我们保护资源、爱护资源的意识。【过渡】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一旦灾害发生,损失十分严重。【板书】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讨论】(1)东南沿海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东南沿海主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将该地的自然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4)在自然条件与东南沿海相似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自然灾害?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东南沿海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地震、台风等。(2)产生原因:该地区地处沿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由于台风以及夏季风的不稳定,使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其中以台湾省最为严重,广东、福建两省次之。(3)减轻灾害损失的措施: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报;修建水利设施防御水旱灾害;广泛宣传,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等等。(4)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自然条件相似,其台风、暴雨洪涝、地震灾害都较严重;美国东南沿海受飓风、暴雨洪涝灾害严重,但地震灾害较轻。【探究活动】阅读课本71页材料“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探究以下问题:(1)分析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2)建国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有何特点?(3)分析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广东省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是逐年上升。 (2)损失逐渐上升,而且递升率越来越大。(3)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台风灾害比较严重;广东省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比较多;广东省大部分属于季风性气候,夏季风进退速率的不同,往往会在不同的年份形成洪涝和干旱天气;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密度比较大,人类从环境中摄取资源的数量以及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都比较大。 【投影】图3-5 【承转】这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景观图,这里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是我国干旱、水土流失、暴雨、滑坡、地震等灾害多发区。【板书】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探究活动】(1)从地形、气候、土壤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环境原因。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及中下游地区有何影响? (3)有人说,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1)地形: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年降雨量少而集中,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为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土壤:地面大部分被黄土所覆盖,土质疏松,植被稀少;人类活动:长期人为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与资源开发,乱垦滥伐导致植被稀少,致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2)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的泥沙含量多,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河床下切深,下游成为“地上河”。中游:水土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和原有植被破坏,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下游:一方面由于河流的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这是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淤积下游河床,使黄河成为“地上悬河”,导致防洪压力极大,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3)对。(理由略)【思考】干旱是本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你认为本区干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本区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距海较远,降水量少,且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再加上黄土土质疏松,当地植被稀少,因而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干旱灾害。【结论】黄土高原之所以成为灾害多发区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是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频繁),而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加剧了当地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很好地保护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减慢灾害的发生速率,是保护母亲河黄河的关键。【板书】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思考】分析我国川滇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学生回答】我国川滇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危害大;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本区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由于地震频发,山体破碎严重;再加上本区降水丰沛,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不但规模大,而且活动频繁。【阅读】阅读课本73页阅读材料,了解四川地震的三大特点。【探究活动】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简要叙述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环境。 【点拨】长江中游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原因:本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风的势力比较弱时,雨带便在长江沿岸滞留,雨量过大。加之长江中游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上游与南北支流同时涨水时,对于流河流河道造成极大压力,易产生洪涝灾害;反之,当夏季风势力较强时,雨带北上速度比较快,长江中游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天气,同时该地区工农业需水量大,又进一步加剧了旱情。位于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会处,以山地地形为主,雨水较多,植被破坏严重,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 【课堂总结】1.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都存在洪涝灾害,但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成灾原因和灾度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 黄淮海平原 东南沿海 相同点降水多且集中与季风活动有关不类型锋面雨较多台风雨较多同时间多发生在7、8月份多发生在5、6月份点下垫面河网稀疏、河床高,排水不畅河网稠密、地势低平 2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黄土高原都存在干旱灾害,但干旱灾害发生的时间、成灾原因和灾度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 黄淮海平原 东南沿海 黄土高原 相同点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降水少的同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用水量大不同点时间发生在4、5月份的春旱发生在7、8月份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