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 伍 黎 芝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国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概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程序,1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 3 项目实施 4 竣工验收,一项目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一) 项目可研与项目规划的联系与区别 (二)项目规划的地位 (三)项目规划的作用 (四)项目规划的内容 (五)项目规划,二. 项目规划程序 (一)前期准备 1、成立组织机构; 2、实地踏勘; 3、收集资料(文字资料与图件); 4、拟订初步规划方案。,(二)项目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适宜性评价(开发、复垦必需); 3、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来水量 (2)用水量 5、环境影响分析(水土保持与项目安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三)拟定规划标准 1、新增耕地率 2、田块设计标准 3、灌溉保证率 4、防洪标准 5、排涝标准 6、道路标准,(三)土地利用及工程布局 1、土地利用布局 2、道路工程 3、农田水利工程 4、其他工程 5、工程特性表,(四)土地权属调整 1、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 2、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五)估算项目投资(效益评价) (六)提出规划实施措施 (七)项目规划方案论证与审查,效益评价指标 1、社会效益(对项目区农业、农村社会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如新增耕地就业能力、生产条件、收入分配、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利用率、生产力、土地利用方式的持续能力等) 2、生态效益(绿色植物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程度、解决土壤退化效果、灌溉水质改善程度等) 3、经济效益(产出包括新增耕地产值、原有耕地质量提高后的产量增加、经营成本的节约等,项目经营成本、项目纯收入、投入产出率、项目投资回收期),第二部分: 项目工程规划,一.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原则 1、根据自然条件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项目区土地用途和土地利用及其工程布局。即尊重自然规律。 2、工程配置要与土地利用布局紧密结合,能直接为项目区土地利用服务;即工程配置的必要性。 3、工程布局要考虑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4、项目工程总体布局要为项目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为工程运行创造有利条件,为项目效益的发挥创造条件,即整体优化。,二. 田块与土地平整 (一)田块 1、田块形状 2、田块方向 3、田块规模,(二)土地平整 1、 土地平整的目的 使土地更适宜于作物发育生长,方便耕作和管理,便于灌溉和排水,保持水土和保蓄肥力。 2、制定土地平整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从整个项目区的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保持角度来综合考虑; (2)地下水位高或盐碱地的平整,应考虑排水和治理盐碱地的需要; (3)土地平整要尽量降低工程量,减少投资; (4)土地平整采取的工程措施要注意就地取材的方便; (5)土地平整应注意与土壤改良结合起来进行。,三. 道路工程规划 (一)农村道路分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道路规划指标) (二)道路规划原则 (三)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道路规划,道路规划原则 1、道路规划既要考虑当前人、畜力运行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动力机械通行的要求; 2、各级道路要做好衔接,形成网络,特别是保证村庄之间及村庄和项目区之间的连接,保证与上一级道路的衔接; 3、尽量缩短道路修筑长度、节省投资、节约用地。布局时,要与沟渠相结合,以利于耕地内部规划; 4、道路宽度根据当地主要机具类型和运输任务大小而定。 (附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道路规划指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道路规划指标,(二)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道路规划 1、 平原:与田块、沟渠、护路、护沟林结合。 2、 丘陵山区:斜线、“S”形、“之”字形、螺旋形。等,林带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林带宽度=(植树行数-1)*行距+2倍由田边到林缘的距离。 行距一般为1.5m,由田边到林缘的距离一般为1-2m。 根据上式,8-9行的主林带的宽度为12-17m,5-7行的副林带的宽度为8-10m。,四.灌溉工程 (一)灌溉系统 1、 水源和取水枢纽 2、 输水配水系统 3、 田间调节系统 4、 排水泄水系统 5、 灌排系统上的建筑物 控制建筑物 交叉建筑物 联结建筑物 量水建筑物,(二)灌溉方法与技术 1、地面灌溉 (1)畦灌方法 (2)沟灌法 (3)淹灌法 2、喷灌 (1)喷灌的优点 (2)喷灌的缺点 3、滴灌 (1)滴灌的优点 (2)滴灌的缺点 4、浸润灌溉,(三)渠系布局原则 1、 骨干渠系布置 (1)在容泄区和水源水位既定的条件下,应使排水和灌溉渠道获得最大自流排水和灌水面积。排水干沟与灌溉骨干渠一般分开布设。便于管理和控制底下水位; (2)沟渠布置,要尽量减少工程量、水量损失和保证工程安全。 (3)尽量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 (4)田块、道路、林带等要综合考虑,合理组合和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工程利用效果;上一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一级渠道的合理规划和其他项目的安排创造更好的条件。,2、平原地区田间渠系布置 田间排灌沟渠主要指农渠及以下的各级临时性渠道(毛沟、输水沟、灌水畦)。根据地形不同,平原和丘陵山区的田间排灌沟渠的布置原则有所区别: (1)灌排相邻:适用于漫坡平原区,这种布置形式仅保证从一面灌水、排水沟仅承受一面排水。 (2)灌排相间:适用于地形起伏交错地区,这种布置形式可以从灌排两面引水灌溉,排水沟可以承受来自其两旁农田的排水。 (3)灌排兼用:既作为灌溉渠道,又作为排水沟。一般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区域。,3、丘陵山区渠系布置 南方丘陵山区农田按分布地形可分为岗、塝、冲、畈四种类型。岗田是位于岗岭上的田块;塝田为山冲两侧的坡上梯田;冲田在两岗之间地势最低处;畈田为冲沟下游和河流两岸之田块。 (1)丘陵山区支、斗渠一般沿岗岭脊线布置,农渠垂直于等高线,沿塝田短线布置,多为双向控制,或采用灌排两用。 (2)塝田是层层梯田,农渠一般需设跌水衔接。 (3)冲田渠系随地形进行布置,在宽度小于百米的山冲,可在山坡来水较大的一侧沿山脚布置排水沟,在山坡来水小,冲田地势较高一侧,布置灌排两用渠,兼排山坡或塝田来水。在开阔冲田地区,可在冲田的中间布置灌排两用渠,控制两侧冲田。,(四)井灌区规划 1、地下水开采利用原则 2、供需水量分析 3、机井布局 (1)确定井数 (2)确定井距 (3)井位布置形式,五排水工程规划 (一)农田排水的任务和目的 (二)项目区渍涝成因 1、 地形 2、 外水顶托 3、排水设施 4、土质 (三)排水措施 1、平原区排水 2、受外水顶托或沿江(湖)滨海的平原低地区排水 3、改善土壤蓄水排水条件 (四)地面排水系统的布置,六农田防护工程 (一)农田防护林 1、林带结构 (1)紧密型结构林带 (2)稀疏型结构林带 (3)透风型结构林带 2、林带方向 3、林带间距 4、林带宽度,林带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林带宽度=(植树行数-1)*行距+2倍由田边到林缘的距离。 行距一般为1.5m,由田边到林缘的距离一般为1-2m。 根据上式,8-9行的主林带的宽度为12-17m,5-7行的副林带的宽度为8-10m。,(二) 水土保持林 1、 梁峁顶防护林 2、坡面防护林 3、沟头防护林。 4、沟底防护林,(三)水土保持工程 1、 治坡工程 一般以顺着等高线修建各种不同形式的梯田。如梯田、地埂、隔坡梯田、反坡梯田、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鱼鳞坑等。 2、 治沟工程 (1)沟头 沟头工程包括沟头埂、截流沟、排水沟等。 (2)沟底工程 (1)谷坊,主要是巩固沟底侵蚀基点的小坝。 (2)小水库,用一拦蓄沟中洪水,保护沟底其他工程及发展灌溉和水产。 (3)淤地坝,用一拦泥淤地。,七、主要线形工程的组合形式 1、沟、林、渠、路结合 2、路、沟、林、渠结合 3、沟、林、路、渠结合,沟、林、渠、路结合,在这种结合形式下,道路布置在田块的上端,位于渠道一侧。采用这种布置方式,道路位置较高,不易受水淹,道路另一侧紧靠农田,人、畜、机下地方便。但道路跨越下级渠道(农渠),必须修建较多的小桥或涵管。,沟、林、路、渠结合,在这种结合形式下,道路处于沟、渠之间,与下级排灌渠系均不相交,灌排方便。但人、机下田必须跨越渠道,要修较多的桥涵。另外,以后道路扩宽也有困难。,路、沟、林、渠结合,在这种结合形式下,道路布置在田块下端,位于排水沟的一侧,便于灌溉和人、畜、机下地生产。但道路位置较低,雨季易积水;渠、沟靠近,排沟因渗水,边坡易滑崩。路穿农沟,需修较多的桥涵。,第三部分: 项目规划成果,项目规划报告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项目概况 第三章 规划目标、标准与原则 第四章 土地利用及工程布局 第五章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 第七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1、比例尺:1:20001:5000 2、上图要素 (1)项目区边界(以明显地物为界) (2)道路(公路、农村道路) (3)河流、沟、渠(包括水的流向) (4)各种地类界线(图斑) (5)等高线 (6)重要建筑物(桥、涵、闸、渡槽、居民点) (7)项目区外附近的重要地物,如道路、干渠、河流、排水承泄区 3、图幅整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 1、比例尺:1:20001:5000 2、规划图应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进行编制,工作底图所有要素能够淡化显示 3、规划图的主要内容 1)各类用地的布局,以地类符号表示为宜 2)各田块设计高程 3)道路、渠道(流向)、排水沟(流向)、防护林、机井、农桥、闸、涵、电力线路、跌水及其它有关建(构)筑物的位置 4)居民点位置 4、项目区外附近的重要地物,如道路、干渠、河流、排水承泄区 5、图幅整饰,规划说明与附件 1、项目规划过程 2、项目调整情况 3、主要资料来源和引用 4、规划方案的选择 5、有关部门意见的协调处理 6、项目规划方案论证结论 7、附件,谢 谢 THANKS,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