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仙桃市汉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汉江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外出旅游2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创造文化文化传递文化沟通文化共享A B C D3文化交流的途径有很多,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走亲访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 与其他国家互办文化年A B C D4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其他贸易形式不具有 D我们必须拒绝美国电影5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全盘吸收各种文化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6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但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这表明 ()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 7“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是一生情。”不论你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无论你身在何处,常有一些山水会勾起你对故土和亲人的无尽思念。由此可见 ()乡愁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乡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积淀乡愁是仅为中国人所拥有 乡愁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习俗ABCD8儒家主张的“仁”,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禅宗推崇的“即心即佛”,有利于人的内心和谐这些国学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国学思想应成为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旋律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被全部传承9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指代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这说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 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 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A.B.C.D.10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历史,为治国理政积淀了丰富的智慧和思想。习近平主席指出,领导干部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吸取精神力量。这说明在治国理政中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把中华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的主导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把批判继承作为文化发展的源泉ABCD11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大会上礼仪小姐的青花瓷旗袍引来全世界注目的眼光,此款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又结合了现代裙装的搭配形式,堪称服饰界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文化创新的基础是传统文化 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ABCD12我校召开“读经典、诵古文、”活动。开展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既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说明教育 ()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A. B. C. D.13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决定因素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ABCD14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指出:“传统节日的发展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不是回到过去。”这启示我们 () 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与进步起着推动作用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对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B C D1530多年前,光明日报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需要发挥这种精神,继续深化改革,这说明 ( )A.只有先进的文化源于先进的实践 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C.文化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文化创新决定了实践创新 16. 西湖,是杭州人心头最柔软的一汪盈盈碧水。水,是2016年9月4日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这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最动人的美学元素。由此可见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物质现象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仅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的东西17.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周易注中记载:“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材料中文化现象解读正确的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只是中华民族追求真善美的过程 从结绳记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B CD18.由中国企业在美国建设的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北京洛杉矶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伯班克市落成。下列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文化就是指人们的受教育程度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B.C.D.19经常在书香缕缕的空间里漫步、在高贵典雅的思想丛林中穿行、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的人必能远离粗俗,志向高远,做出一番事业,其生活更有质量,发展更加全面。由此可见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20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自正式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成为干部群众学习理论、了解政策的重要读本。学习该书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把握当代中国国情,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表明A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1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儿童文学应该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要教会孩子感动。”她主张用优秀的儿童文学缔造快乐的“童心王国”。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文化决定人的成长与发展 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22网络世界是一个各种思想文化交织在一起的“万花筒”,中学生要提高分辨能力,把消极腐朽的文化拒之于“视窗”之外。这是因为A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不真实的世界 B文化既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物质力量 C网络文化是假文化,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消极腐朽的文化腐蚀人们的思想,危害社会23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下列现象:兄弟两人,一个与父母生活在城市,一个与爷爷奶奶在乡下长大,结果兄弟在思想、性格、接人待物方面会有很大差异。这表明A生活中存在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B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24“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这是“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最美的洗脚妹”刘丽的事迹深深感动了观众。这表明A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5日本在文化上有一个“全球本土化”的策略,就是把西方的文化产品本土化。20世纪50年代,日本电视节目依赖好莱坞,而80年代以后,日本每年进口的影视节目只占全年产量的5%。原因之一就是本土制作的文化产品比进口产品更有国民认同感。这则材料表明A别国的文化产品都不可能符合日本国民的需要 B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人们购买的产品上C别国的文化对本国的国人会有消极影响 D特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26目前,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但人车争路的现象屡见不鲜。“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健康的文化决定了个人文化素养A. B. C. D.27在生命的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