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8页
第2页 / 共208页
第3页 / 共208页
第4页 / 共208页
第5页 / 共208页
第6页 / 共208页
第7页 / 共208页
第8页 / 共208页
第9页 / 共208页
第10页 / 共208页
亲,该文档总共2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形成的主要阶段,历史概述(一),(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主要阶段,(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1、19世纪30-40年代社会矛盾和文化变革的产物 2、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运动 3、马克思恩格斯的不同家庭出身和成长经历,1、19世纪30-40年代社会矛盾和文化变革的产物,(1) 19世纪30-40年代在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市民-公民社会”是人类由“自然的共同体”上升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是典型的市民-公民社会 1830-1840年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成熟期,(2)“资产阶级社会”(“市民社会”)的确立和社会矛盾的暴露,“资产阶级社会”(“市民社会”)形成的三个阶段 原始积累和萌芽工场手工业和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社会矛盾的暴露 : 产业革命基本矛盾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确立和阶级矛盾的暴露: 政治变革主要矛盾 工人运动,(3)现代文化的内在矛盾和科学潮流与社会主义潮流的兴盛,现代文化的内在矛盾 现代性=矛盾性-工业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内在矛盾科学潮流与社会主义潮流是这种内在矛盾的经典表现 科学由自然领域向历史领域的拓展趋势 自然科学的崛起及其双重社会影响历史研究的科学化趋势和范式转换要求人文社会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科学前提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科学化趋势 空想社会主义的两大类型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意识形态前提,科学潮流与社会主义潮流是现代文化内在矛盾的经典表现,文明和文化的三重关系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身关系 文明和文化发展的三大形态 农业文明和古代文化(原始同一)工业文明和市民文化(分离和对立)未来文明和未来文化(重新统一) 现代文化矛盾发展的三个阶段 早期:与前现代文化的矛盾中期:现代文化自身的内在矛盾(对人造物的崇拜拜物教和抽象人的崇拜)晚期:与后现代文化的矛盾 结论:科学潮流与社会主义潮流 是现代文化内在矛盾的经典表现,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科学前提,恩格斯:自然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前提 萌芽(古代):自然哲学,数学、力学、天文学萌芽形成(近代):哥白尼(理论、天上)伽利略(方法、地上) 牛顿(经典力学、物理学) 发展两阶段(18-19世纪之交):搜集 整理材料;分门别类组合研究两大取代: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论唯心论(+黑格尔理性辩证法)需要与条件:19世纪上半叶“三大发现” 恩格斯上述叙事的致命缺陷 自然科学发展两阶段的转折点在19-20世纪之交目的是为了论证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自然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实际作用,间接的:自然科学的崛起及其双重社会影响推动了历史领域研究科学化的趋势和范式转换要求 直接的:生物学的发展和进化论(拉马克1809达尔文、华莱士1859)填平了自然(线性因果性)和人(自觉目的性)之间的鸿沟(结构因果性-功能合目的性),为历史唯物论提供了自然科学证明 (马克思致拉萨尔(1861.1.1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而且也根据经验阐明了它的合理的意义。”注意:最后半句话体现了与恩格斯的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一版,第30卷第575页),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前提,人文社会科学的萌芽(古代) 伦理学哲学 (苏格拉底);历史学(古希腊,希罗多德)法学(古希腊自然法理论罗马法)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伊壁鸠鲁,社会契约论的萌芽) 人文社会科学的形成(近代) 维科“新科学”经济学(17世纪中叶)法学(近代自然法理论)政治学(马基雅维利)社会学(近代社会契约论:国家契约论社会契约论 )理性历史学(历史理论,基佐、米涅、梯叶里、梯也尔,1815-1830)科学人类学(1860年代,摩尔根1875)实验心理学(冯特,1879),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科学前提,19世纪30-40年代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经济学已完成古典经济学向实证庸俗经济学的转变(1823年李嘉图去世,20-30年代大论战:李嘉图、西斯蒙第、马尔萨斯、萨伊)社会学正在由近代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向实证社会学转变(1830-1840孔德)历史学刚刚由历史记述-评价转化为历史理论(1815-1830)人类学正在哲学人类学中孕育(费尔巴哈,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都不对,人类学才是真理;“没有哲学就是我的哲学”,1841-1843) 就研究主题说,马克思抓住社会学和历史学,认为它们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就研究范式说,马克思反对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极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近代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家的历史理论,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科学化趋势,空想社会主义的两大类型 上层空想社会主义: 思想渊源柏拉图理想国;孕育母体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上层人道主义学者;存在形态理论;动因目的社会变革;代表利益人类;诉求性质伦理理想;实现途径温和(改良) 下层平均共产主义: 思想渊源原始基督教(基督教异端);孕育母体宗教改革;代表人物下层造反运动领袖;存在形态实践;动因目的阶级解放;代表利益集团;诉求性质物质利益;实现途径激进(暴力),空想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三大阶段, 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产生时期(16-17世纪): 文学作品和神学诉求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1516),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1602-1623)托马斯闵采尔致路德的答辩书等(1522-1525) 工场手工业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18世纪): 法理论证和法权要求 摩莱里自然法典(1755),马布利就自然秩序提出的疑问(1768)杰腊德温斯坦莱自由法(1651-1652) 机器大工业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最终确立时期(19世纪上半叶): 科学-实验和纲领-理论 圣西门论实业体系(1821 ),傅立叶新世界(1829),欧文新社会观(1813),“新和谐”村(美国印地安纳州,1826.7.4)卡贝伊加利亚旅行记(1840 ),德萨米公有法典(1842 ),布朗基“人民之友社”(1830) 、“家族社”(1835)“四季社”(1837),魏特林现实的人类与理想的人类(1838)、和谐与自由的保证(1842), 结论,马克思主义是上层社会主义和下层共产主义的统一; 是科学“社会”化和社会主义“科学”化的统一; 也是自由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双向扬弃和辩证综合。,(4)近代欧洲两大哲学思潮的对立和变革的需要,孔德(+约斯穆勒) “知识是存在的反映”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切观念都源于感觉” (弗培根) “物体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休谟)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 (自然、科学;经验、归纳;个体、功利) 古典经验主义 马 文艺复兴 (法国启蒙哲学 克 (宗教改革) 和唯物主义) 思 (历史、人文;理性、演绎;人类、伦理) 古典人本主义 大陆理性主义: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 、施蒂纳 “我思故我在” “思维即存在” “我欲故我在” (笛卡儿) “实体即主体”(黑格尔) (费尔巴哈+施蒂纳) 叔本华(+克尔凯郭尔), 结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欧洲两大哲学传统的超越 与孔德、叔本华同为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但变革的取向不同 孔德(+约斯 穆勒):英国经验主义转向现代英美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知识论-语言学、文化学-符号论) 叔本华(+克尔凯郭尔):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转向现代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生存论-体验论、现象学-解释学) 马克思:近代欧洲两大哲学传统的超越:实践论-历史观转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英、法、德三国近代哲学成果的 批判继承者 英国经验主义 法国启蒙思想和18世纪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几点结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社会改革和阶级解放运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科学“社会”化和社会主义“科学”化两大潮流的汇聚,是现代文化冲突的产物 考茨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上层空想社会主义和下层平均共产主义的结合我再加两个:科学(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哲学变革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批判。这种批判是内在性和超越性的统一,即内在矛盾-自我否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即历史判决-社会革命。,2、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运动,(1)德国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矛盾 社会状况:17-18世纪德国经济社会的衰落(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通、农民战争、30年战争)1815年德国的恢复1834年关税同盟 阶级矛盾:贵族、僧侣、市民、农民“小资产阶级社会”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和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曲折地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和文化的要求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 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方法理性(哲学)与信仰(宗教)(市民)社会自由主义与(伦理)国家有机主义 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老年黑格尔派(右派)青年黑格尔派(左派),(3)青年黑格尔运动(理论演进),施特劳斯与鲍威尔:“实体”与“自我意识” 施特劳斯:耶稣传(1835) “实体”=群体无意识 布鲁诺鲍威尔:启示史批判(1838) “自我意识”=个体有意识 费尔巴哈与施蒂纳:“人类”与“唯一者” 费尔巴哈: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08-09) 基督教的本质(1841)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1844.10),(4)青年黑格尔运动(实践趋向),切什考夫斯基:理论行动(倡导者) 历史哲学引论(1838) 卢格:宗教政治(实践者) 哈雷年鉴(1840年春) 赫斯:政治社会(第一人) 论货币的本质(1844),3、马克思恩格斯的不同家庭出身、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马克思: 律师和人文主义者家庭完整的高等教育和规范的学术训练报刊编辑 理性审慎创新 恩格斯: 厂商和宗教虔敬主义者家庭中学肄业和自学成才企业职员 经验敏锐秩序,(二)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主要阶段,1、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政治理论活动的三个时期(18371848) 德国时期 柏林和科伦;不来梅和柏林 巴黎和曼彻斯特时期 布鲁塞尔时期 马克思的三个时期同其世界观演变的三个阶段基本一致,2、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两次转变(实质),政治立场: 革命民主主义 哲学共产主义 科学共产主义 理论范式: 唯心主义 人本学唯物主义 实践(辩证-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两次转变(时间、标志),第一次转变: 恩格斯政治立场: 1842.09“与赫斯谈话” 理论观点:1843.05-06伦敦来信“三” (载于1843.06.09瑞士共和主义者第46期) 马克思理论观点:1843.10 克罗兹纳赫笔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政治立场:1844.02论犹太人问题 导言 第二次转变: 马克思理论观点:1845.04或07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政治立场:1846.01.18声明 (载于1846.01.26特利尔日报第26号),3、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完成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形成(18451848),(1)从实践范式的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