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实施方案(20162020 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 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 的通知(国发20067 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为实现 2020 年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 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自 2006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 各地各部门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联合协作,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带动了全民科 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广泛深入开展,科普资源不断 丰富,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科技传播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 质建设共建机制基本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为全民科学素质工 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5 年我国公民 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6.20%,较 2010 年的 3.27%提高近 90%,超额完成“十 二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到 5%的工作目标,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 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 大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 新型国家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民族地区群众的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然薄弱,青少年科技教育有待加强;科普技术手段相对落后,,1,2,均衡化、精准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科普投入不足,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完 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够。“十三五”时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 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科学素质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 为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 国力的体现。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对于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注入发展 新动能,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 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 的工作主题,继承创新、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精准发力、全面跨越, 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的 热情和潜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筑牢公 民科学素质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目标: 到 2020 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 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 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 10%。 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经济社 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突出工作主题,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 民生,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 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质量,为农村青,3,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青少年 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 和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快速提高,革命老 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公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 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 普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科普产业快速发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 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社 会动员、监测评估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 性明显增强。 三、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十三五”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 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 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完善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 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的能力。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学 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生培养试验计划,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4,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 措施: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完善中小 学科学课程体系,研究提出中小学科学学科素养,更新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加 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增强中学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 息化,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修订普通高中科学与技术领域课程标准,明 确对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的要求。修订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 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 学生的探究能力。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促进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互动 衔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式,加强普通高中拔尖创 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 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列入教学计划,系统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 养。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组织开展大学数学、物理、化 学、生物学、计算机等课程改革,推进高校科学基础课建设。加强科学史等科学 素质类视频公开课建设。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 观念,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推动建立大 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创业就业基地,大力开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 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 为青年提供将科技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渠道、平台。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任务:,5,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促进作 用,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广泛组织开展 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公众科学日、红领巾科技小社团、“科技之光” 青年专家服务团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 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 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的科技教育资源,开展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求真科 学营等活动。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 宫、科技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 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开展科技场馆、博物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工作,探索科 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推动实现科技教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全覆盖。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 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推进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素养 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 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 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 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和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 开展科技类亲子体验活动,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特别 是母亲的科学素质。 分工: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牵头,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工业 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 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食品药品 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自然 科学基金会、文物局、全国妇联等单位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将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6,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农业现代化、加 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安全等,贯彻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高效 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乡村文明等知识和观念。 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服 务现代化。 着力培养 1000 万名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 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科普 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妇女和农村留守人群的科学素质。 措施: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 场主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党 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基 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培 训。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强化 专家和导师辅导、举办农村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等方式,促进农村青年创 新创业。深入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生 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女农民队伍。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科普日、科技周、世界粮食日、健康中国行、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农村安居 宣传、科普之春(冬)等各类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 护、防灾减灾、绿色殡葬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帮 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 宜居村庄。,引导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7,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建设中,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基层科普 行动计划,发挥优秀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和 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等创建活动, 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加大对循环农业、 创意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 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建设科普中国乡村 e 站,大力开展 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新农民微视频展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和 科普活动。发挥中国智慧农民云、科普中国服务云、中国环保科普资源网、中国 兴农网、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 加强对薄弱地区的科普精准帮扶。实施科普精准扶贫,加强革命老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