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2 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 强的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校原有病理学考试模式采用期末终 结性评价考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课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成绩占20%, 平时成绩仅占 10%,基本上是单凭一次期末考试就完成对一个人一门课程的评 价。学生临时抱佛脚,短时间死记硬背,也能取得好成绩。终结性评价考试忽 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表现,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1。 形成性评价是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芬1967 年提出的,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 过对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形成过程的跟踪评价与完善,让教师与学生明确教学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理想效 果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 2。 为此从 2013 年开始,尝试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病理学本科教学中,希 望提高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推理能力等, 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形成规范、完善、有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现就 试点性的形成性评价,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形成性评价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安排 病理学是本科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考试课,教学安排为 理论课 73 学时、实验课 39 学时。 1.理论部分 病理学分两大部分,即总论和各论,总论主要介绍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 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基本病变。各论主要介绍 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 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等重要疾病。 2.实验部分 2 / 2 主要围绕病理学理论课所讲内容,观察常见疾病的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 病变特点,观看教学录像,开展病案讨论。同时还针对性开展了一些开放性实 验和创新性实验项目。 二、明确考核方式 在每学期第一次上病理课时即要明确告知学生考核成绩的构成:期末理论 考试( 50 分)、期末实验课测验(20 分)、平时课堂评价( 10 分)、读书报告 (5 分)、临床病例分析( 5 分),期中测试( 10 分)。 1.期末考试 理论课结束后的期末闭卷考试是考核的重要一环,占总成绩的50%。题型 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等,覆盖面广。为了拉开层 次,另有部分为较高层次的应用性论述题和病案分析,书本中没有现成答案, 得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2.实验课测验 实验课结束后,对所学标本和组织切片进行测验,占总成绩的20%。 3.平时课堂评价 占总成绩的 10%。包括上课考勤、平时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由带习教 师综合考核后给出成绩。 4.读书报告 占总成绩的 5%。读书报告范围由上课老师指定,主要围绕已学过的知识进 行拓展。但必须是参考其他书籍或文献,而非教材上的内容,并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