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摘要】基于新课堂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是当众多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现实课题,也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中着力研究的问题。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也才是真实的。影响真实而有效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们的认识和实践经验也会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目前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及有效课堂教学根本支撑的认识。【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措施 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从其内涵上指的是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是说,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 “无效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提出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历史与社会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永恒主题,也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动因之一。本文对如何增强有效教学?分析目前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及有效课堂教学根本支撑的认识,以求教于同行。一、目前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1、目标模糊割裂,教学随意每个教师都明白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虽然知道要落实三维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但在教学时往往忽略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忽略结果性目标的要求,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过于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浮华中迷失了方向,甚至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时事政治是独立于教材之外,又与教材联系密切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教材的有机组2成部分,也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对此学生往往比较感兴趣,容易接受。教学在初中三年进行分层推进。一读:介绍一些重大新闻;二说:谈谈感想认识;三分析或理解: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让学生将时事与所学内容和课本联系起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从初中三年同样方法要求只有死记硬背。像这样如此类情况,教学中谈何实效性。 2、课程资源单向,缺乏整合从教研活动、教师交流上常听到两种情况:一方面,教材的可读性强,感觉课堂上没有讲的,半个学期把整个学期的课上完;另一方面,感觉活动内容太多,许多内容要补充而感到时间紧张,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这样“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教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仍然习惯于统一的课程体制,过分拘泥于教科书,难以脱离“以本为本”的窠臼。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教材内容出现交叉、重复,小学与中学之间出现脱节,强调学科本位,学校普遍没有进行跨学科跨年级的课程整合。3、教学方法不当,层次不清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表现在:一是课堂教学节奏松散。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在松散的教学节奏中,任意让时间流失,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出现课堂失控。二是一些教师把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当作是“体现采用新课标、新方法”的一种标志,根本没有认真学习该方法的理论,了解和掌握该方法实际用法。如情境教学法,是历史与社会中倡导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有些老师上课时所举的例子,也不提前看一看上面的例子是否体现时代性。三是滥用课件忽略实效。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对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极好的作用。但有的教师则是滥用多媒体课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而忽略对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和思考。四是教学环节的缺失。常见的在初一、二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不规范或忽略,练习的反馈、阶段性的测试没有。特别初一内容中考基本不要求,学校领导不重视,出现教师作业批改不规范,甚至没有书面作业等。平时教学的不规范,使得学生远离了社会学科,产生了许多误解和消极心理、情绪。另外,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的甚至花很长时间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没有被激活。34、学习方式缺乏,效率低下表现为:一是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二是不能实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点与面、有序与有效、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部分学生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惰性化,依赖他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5、教学评价不当,教学评价华而不实,缺乏操作性强的有利于师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升学考试注重的是知识性的分数线,而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较模糊。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针对以上在新课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象,笔者作了很多的尝试和反思如下:1.有效的课前预设策略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包括备课) 。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做到:(1)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对每一节课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另外认真推敲细节。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 ,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2)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正确的目标设置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基础,也为我们教师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与进程上提供了正确的保证。备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生要学习什么,学后将知道什么,能做些什么,能力及情感因素能得到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事实上,新课程并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恰恰相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一些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辩论、浅薄乏味的表白,看似华丽多彩,实则障眼烟云,完全是低效或无效的作4秀。但是,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增长见识和能力、提高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3)选取贴近学生课程资源。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材料就是教材。新教材从整体上讲,非常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呈现方式也非常新颖、活泼,适用性强。因此我们在教学材料的选取上,力求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比如笔者在教学在社会中成长时,先将一滴水滴到地上,观察反应(转眼即失) ,而一杯水却不会。思考: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后会消失?如果小水滴也有灵性,它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该怎么办?由此,我们联想到人类自身,一个人与我们生活的社会之间是否也像一滴水与一杯水一样呢?接着思考一个问题:狼孩也是人,为什么不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呢?通过分析,知道了人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会学会穿衣,吃饭等劳动技能和语言交往的能力,离开了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每天在生活中所用的物品与社会各行各业有哪些联系。场景:清晨被闹钟叫醒迅速穿衣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骑车或乘车上学在学校学习一天放学回家看一会儿电视做作业洗澡睡觉。通过自己一天的生活,学生得出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陪伴每个人的成长,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4)恰当选取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是, “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 。如选用讲授法具有信息量大,有系统性、逻辑性强,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式、探究式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总之,根据学生认知的特征,尽可能分析内容的类型,注意因材施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5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例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三组图片的解读来完成,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由教师自己讲解,也可以作适当的提示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前者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后者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学生。(5)合理设置教学流程。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大致分为几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准备或设计哪些相应的活动,怎样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探索、交流、体验的情景,创设这一模块的重中之重预设问题。问题的设计首先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思考性,直接指向本课的学习目标,能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教学实话实说流行时,笔者以学生流行追星为例,设计如下问题:据你们了解,现代中学生主要喜欢哪些歌星、明星?你认为中学生追星都有哪些原因?在对待追星问题上,青少年和父母以及老师之间存在着哪些分歧,为什么?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追星对你们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然后设置相应的辩题:青少年该不该追星?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空间,因为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这样既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答案,又能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既能为学生提供思考答案的方向,又不包办学生的思考过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落实了学习目标。2.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是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料多彩的课堂,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善于倾听,灵活重组,学会等待,帮助提升,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景中的有效生成。(1)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尊重学生主体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还课堂教学一定的自由度。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