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新人教版化学2012届高三单元测试9有机化合物(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1福建漳州模拟)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B.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醇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C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B.分子式为的烃一定是苯 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 D.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的数目为0.2NN代表阿加德罗常数) 答案:D 3.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A.B. C.D. 答案:B 4.成语”狗恶酒酸”中隐藏着一个寓言故事: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狂,人有持器往者,狗辄迎面啮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下列关于”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狗恶酒酸”的成语中涉及了氧化反应 B.马奶酒是蒙古族人民用马奶来酿制的酒,其实质是马奶中部分蛋白质发生水解等反应转变成乙醇 C.葡萄糖转变成酒精的过程放出热量 D.工业酒精中因含有剧毒物质甲醇而不能用来勾兑饮用酒水 答案:B 5.(原创题)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C.在酸性条件下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葡萄糖) D.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答案:B 6.下列有关有机物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分子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同,但二者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分子结构中都含有不饱和键 C.乙醇既可以作燃料,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无水乙醇可用于杀菌、消毒 D.淀粉、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 ( ) 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B.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 C.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答案:D 8.下列对于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淀粉葡萄糖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纤维素葡萄糖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答案:B 9.将下列四种液体苯 四氯化碳 碘化钾溶液 己烯,分别与溴水混合后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为两层,原溴水层几乎是无色的是( ) A.只有B.只有 C.D.全部 答案:C 10.(2011浙江宁波模拟)下列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分离苯和己烷:分液 B.:通过水洗、干燥后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乙烷(乙烯):让气体通过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洗气瓶 D.乙醇(乙酸):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蒸馏 答案:D 11.为了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进行了下列实验,该实验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加热煮沸 加入悬浊液 加入几滴稀硫酸 再加热 加入NaOH溶液,调pH至碱性 A.B. C.D. 答案:C 1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能用饱和溶液鉴别; 试管里加入少量淀粉,再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34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片刻后管壁上有”银镜”出现; 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 用溴水鉴别植物油和直馏汽油; 只用淀粉溶液即可检验加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出现盐析现象,加水后又溶解; 用渗析法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有的少量和 A.B.C.D. 答案:B 13.按下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色,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可能是 ( ) A.蒸气)B.CO和 C.COD. 答案:A 14.下列有关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的排布 B.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 mol溴单质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C.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可证明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 D.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0.5 mol氢气,可证明乙醇分子中只有一个羟基 答案:C 15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可以看作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答案:D 16.1 mol某烷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L(标准状况下)。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 答案:B 二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2分)17.(6分)下图表示4个碳原子的相互结合方式。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学键都是与氢结合。 (1)图中属于烷烃的是 (填字母)。 (2)根据图中的有机化合物可知,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形成共价单键,还可以形成 和 ;不仅可以形成 ,还可以形成碳环。 (3)图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与;B与;D与。(填字母) 答案:(1)AC (2)碳碳双键 碳碳三键 碳链 (3)C EFH G 18.(8分)已知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态烃,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2)B、D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 、 。 (3)物质B可以直接氧化为D,需要的试剂是 。 (4)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 ;反应类型: 。 答案:= (2)羟基 羧基 (3)酸性溶液或溶液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19.(8分)根据下列要求,从 = 溴水 (C6H10O5)n中选择恰当的反应物(用序号填写),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1)生成1,2二溴 乙烷的反应 和 (2)与苯反应生 成硝基苯 苯和 (3)咀嚼馒头时 产生甜味 和 答案:(1) = 加成反应 (2) 取代反应 (3) 2 n + nnC12H22O11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20.(18分)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具有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把杂质除去,再与溴水反应。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填字母)。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2)乙同学推测乙烯中可能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 ,它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乙烯之前必须全部除去。 (3)为确认并除净乙烯中的还原性气体杂质而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的反应,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装置中可盛放的试剂是: ; ; ;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溶液 E.溴水 确认乙烯中有还原性气体杂质的现象是 ;使用装置的目的是 ;使用装置的目的是 。 (4)乙同学为了验证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他采取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用pH试纸来测反应前后溶液的酸性,若酸性未明显增强,说明发生的是 ,反之为 。 方法二:用溶液检验但要注意此时乙烯必须是过量的,原因是 。 答案:(1)不能 AC = (3)A、B、A、E 装置中的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除去 检验是否已除尽 (4)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如果乙烯少量即使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由于过量溴水中含有溴离子,同样会产生浅黄色沉淀,从而得出错误的判断 21.(12分)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汽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如图1),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如图2)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酸、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 ,目的是 。 (2)图2中冷凝水从 口进, 口出。 (3)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的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试剂a是 ,试剂b是 ;分离方法是 ,分离方法是 ,分离方法是 。 (4)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与上图装置相比,此图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答案:(1)碎瓷片(或沸石) 防止暴沸 (2)b a (3)饱和溶液 稀硫酸 分液(萃取) 蒸馏 蒸馏 (4)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或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物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 - 8 -用心 爱心 专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