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接受理论,郑婷娟 赵仕才,2,接受理论的兴起,时间:60年代后期兴起70年代高潮 代表:康士坦茨学派: 姚斯、伊瑟尔、福尔曼、 普莱斯丹茨、斯特里德 主要理论特征: 在艺术审美活动中涉及的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中突出强调读者的地位与作用 ,为文学研究找到一个新视点,开辟了一个新领域,3,姚斯,主要理论来源: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主要特点:用社会历史的方法研究读者的文学 接受现象 理论分期: 第一时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围绕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1967)致力于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新的文学史研究范式 第二时期:70年代以后,以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1977)为代表作将研究重心转向审美经验及其历史的研究,4,姚斯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文学史仅仅依据总的趋势、类型以及各种属性来安排材料,搞一个编年史一类的事实堆积;在这个成规之下,研究编年系列中的文学史;作为一种附带的形式,作者及其作品的评价在文学史中一带而过。 根据伟大作家的年表,直线型地排列材料,遵照“生平与作品”的模式予以评价。 废除了不同阶段的、作为整体的民族文学的传统描述,用对某一问题的历史的专题论述或其他系统方法取而代之,6,姚斯 期待视域,定义: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既是阅读理解得以可能的基础,又是其限制 霍拉勃:“超主体系统或期待结构,或一个假设的 个人可能赋予任一本文的思维定向。” 两大形态: 文学期待视域 生活期待视域 个人期待视域 垂直接受的研究 公共期待视域 水平接受的研究,7,姚斯 期待视域,一、期待视域在某一具体时段是有限的 二、期待视域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 三、随着理解过程的发生而不断对象化,这个过程 是动态的 一部作品的艺术特点在其初次显现的视野中不可能被立即感知到新作品与其第一读者的期待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致于它需要一个较长的接受过程,在第一视野中不断消化那些没有预料到的、出乎寻常的东西。因而,作品的本质意义就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文学演变”通过更新形式的现实化来达到这一视野,使人们得以理解那些曾被误解的旧形式。 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8,现实一种片段 余华,他的堂弟正舒展四肢仰躺在地上。他走到近旁蹲下去推推他,堂弟没有动,接着他看到堂弟头部的水泥地上有一小摊血。他俯下身去察看,发现血是从脑袋里流出来的,流在地上像一朵花似的在慢吞吞开放着。而后他看到有几只蚂蚁从四周快速爬了过来,爬到血上就不再动弹。只有一只蚂蚁绕过血而爬到了他的头发上。沿着几根被血凝固的头发一直爬进了堂弟的脑袋,从那往外流血的地方爬了进去。他这时才站起来,茫然地朝四周望望,然后走回屋中。,9,姚斯 期待视域,作品的艺术特性取决于“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的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 文学史表现为读者期待视野的构成、作用及变化史 问题:以“视野变化”之间的距离作为衡量作品的审美标准是否有程度限制?,10,姚斯 审美经验论,阿多诺的否定美学观: “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性认识” “只有当艺术否定所有的社会联系时,它才具有明确的社会性” “艺术就是达到社会的社会性逆反现象” 艺术的本质是否定性,11,姚斯 审美经验论,姚斯重新引进审美快感概念 早期思想受阿多诺否定性美学的影响 “假如一部作品的艺术特征是以它与第一位读者的审美期待相对立所造成的审美距离决定的,那么,这种首先作为愉快的或疏离的新角度的经验距离,对于后来的读者会随之消失。作品的独创性否定已经变成不证自明的,并且已进入未来审美经验的视野中” 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12,姚斯 审美经验论,姚斯重新引进审美快感概念 后期从批判阿多诺的否定美学观出发,对审美经验进行全面研究,进而反思接受美学的经验基础 “纯粹的否定性,亦即否定文学与社会条件的同一性,是因循守旧派之类的否定美学的精髓所在。然而,以纯粹否定性为窍门,并不足以见出社会生活新图式的根据所在” 审美经验小辨,13,姚斯 审美经验论,确立审美经验的三个基本范畴 一、生产的审美经验:审美创造 二、接受的审美经验:审美感受 三、交流的审美经验:审美净化,14,姚斯 审美经验论,确立审美经验的三个基本范畴 一、生产的审美经验:审美创造 指一个人从自身的创造能力的发挥中得到的愉悦 “只有当作品的延续不再从生产主体思考,而从消费主体方面思考,即从作者与公众相联系的方面思考时,才能写出一部文学和艺术的历史” “诗既是读者的功能也是艺术家的功能艺术成为一个模糊的客体,其结构与认识决定于接受者或观察家,以及生产者” R.C.霍拉勃接受美学,15,姚斯 审美经验论,确立审美经验的三个基本范畴 二、接受的审美经验:审美感受 (1)否定性的审美接受样式 (感受的语言批评功能) 如福楼拜、瓦莱里、贝克特等人的作品所引起的审美感受 (2)间接肯定性的审美接受样式 (感受的宇宙论功能) 如波德莱尔、普鲁斯特等人的作品所引起的审美感受,16,间接肯定性的审美接受样式,纸船 寄母亲 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岁末到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17,否定性的审美接受样式,妈妈 尹丽川 十三岁时我问 活着为什么你。看你上大学 我上了大学,妈妈 你活着为什么又。你的双眼还睁着 我们很久没说过话。一个女人 怎么会是另一个女人 的妈妈。带着相似的身体 我该做你没做的事么,妈妈 你曾那么地美丽,直到生下了我 自从我认识你,你不再水性杨花,为了另一个女人 你这样做值得么 你成了个空虚的老太太 一把废弃的扇。什么能证明 是你生出了我,妈妈 当我在回家的路上瞥见 一个老年妇女提着菜篮的背影 妈妈,还有谁比你更陌生,18,姚斯 审美经验论,确立审美经验的三个基本范畴 三、交流的审美经验:审美净化 (艺术与接受者之间的交流性的审美经验) 净化:由对演说或者诗歌激起的情感的享受,这种享受在听众或者观众身上造成信仰的变化和思想的解放 主人公与接受者认同的五种模式: 联想模式 敬仰模式 同情模式 净化模式 反讽模式,19,主人公与接受者认同的五种模式,联想模式: “通过在某一戏剧行为的封闭的想象世界里充 当某一角色而十分清楚地实现自身的那种审美行为” 敬仰模式: “以榜样的完美来界定的审美态度,而不涉及悲剧效果或者戏剧效果的区分” 同情模式: “将自己投入陌生自我的审美情感”,20,主人公与接受者认同的五种模式,净化模式: “把观众从他的社会生活的切身利益和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把他置于遭受苦难和困扰的主人公地位,使他的心灵与头脑通过悲剧情感或者喜剧宽慰获得解放” 反讽模式: “指的是这样一个审美接受层次:一种意料之中的认同呈现在观众或读者面前,只是为了供人们拒绝或反讽”,21,伊瑟尔,伊瑟尔与姚斯比较,22,伊瑟尔,主要理论来源:罗曼.英加登现象学 主要特点: 用现象学的文本分析法对阅读过程中的文本读者的相互关系作精微研究 关键词 文学作品(是一种交流形式) 空缺(空白)和未定性 文本的召唤结构 文本的隐在读者,23,伊瑟尔 阅读理论,动态交流,意义,阅读行为过程,文学作品,文本 (艺术极),读者 (审美极),文学作品,24,伊瑟尔 阅读理论,空缺(空白) 定义:文本句子结构和意象性关联物的非连续性结构,是文本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文本中悬而未决的可联系性” “文学的文本也是这样,我们只能想见文本中没有的东西;文本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但只有没有写出的部分才给我们想见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分,没有文本中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 阅读过程的现象学研究 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药,25,伊瑟尔 阅读理论,文本的召唤结构 定义:唤起读者填补空白、连接空缺、更新视域的文本结构,召唤读者参与再创造而赋予作品更多的意义和解释 融合了英加登的作品存在论和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 召唤结构的产生是在交流中产生的,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根本原则是造成文本与读者间的不对称,形成交流。 产生的原因: 作者的不愿一一详说、读者对作者罗嗦的赘述不满、作品语言细节不可言说性,26,圣洁的一面 宇向,为了让更多的阳光进来整个上午我都在擦洗一块玻璃我把它擦得很干净干净得好像没有玻璃,好像只剩下空气过后我陷进沙发里欣赏那一方块充足的阳光一只苍蝇飞出去,撞在上面一只苍蝇想飞进来,撞在上面一些苍蝇想飞进飞出,它们撞在上面窗台上几只苍蝇扭动着身子在阳光中盲目地挣扎我想我的生活和这些苍蝇的生活没有多大区别我一直幻想朝向圣洁的一面,27,文本的隐在读者 定义:完全按文本的召唤结构之召唤去阅读的读者。 不是指具体的实际读者,而是是一种理论构造 指一种“超验读者”、“理想读者”或“现象学读者”,完全符合对阅读的期待 提供了一种存在于所有读者对文本的历史实现和个别实现之间的联系,使我们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 有着绝对丰富的想象力和可以无限接近极限的创造性,可以赋予文学作品潜在的一切意义的一种结构机制,28,接受美学的贡献,接受理论将文学研究的中心由过去的以文本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实现了西方文论的第二次转向。为文学研究找到一个新的视点,开辟了新的领域。 将读者的阅读和批判引入文学维度,强调文学作品在接受者中最终完成,弥补了以往文学研究与批评单向分析的片面化的不足。 提出一些具有创见的概念和术语,对文学解释过程的阶段如阅读行为、审美体验进行了全面的分析,Thank you,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