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沁水百之莲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1课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 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 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 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第二课时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 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 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 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 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第三课时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 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 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 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 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反思: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 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 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 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盐、水、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 办?引出课题:混合与分离。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混合。(明确是两两混合) 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 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 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 5、阅读资料P14。 6、拓展:分离盐和水。安照书本P14-15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第二课时 活动二:分离混合物。 经过讨论得出:水和沙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水和油 的混合物可以通过静置的方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用筛子筛去 较细的沙子(如果绿豆较少,也可采用直接镊取绿豆的方法);至少醋 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由于有新物质产生不能用分离。 三、教学反思: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 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 法。 第3课 生锈与防锈 教学内容:课本第16-1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铁钉、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工人们给铁门刷油漆的时候通常都要先刷一种橙色的油漆(防锈漆), 好奇的琪琪提出“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的问题。板书课题:生 锈与防锈。 二、新授 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1、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发现的铁生锈的现象。 2、学生讨论、推测铁生锈的原因以及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3、根据书本P18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干燥的空气 中,铁不会生锈,因为生锈需要水;煮沸的水加入铁钉密封后不会生 锈,因为沸水中没有氧。 第二课时 活动二:防止铁生锈。(安排在两周后进行) 1、讨论铁生锈的危害。 2、防治铁生锈,要针对铁生锈的三个条件铁、空气和水提出防锈 方法。 3、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先评价。 4、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第4课 燃烧与灭火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烧杯、蜡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厨房里,锅烧得太热油着火了,妈妈当机立断地盖上锅盖,波波不明白 为什么盖上锅盖就能灭火,由此激起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讨论。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燃烧。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并说出这种物质燃 烧的例子。 2、指出书本P21页中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 3、分析一下燃烧产生了哪些新的物质。 4、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5、引申问题:为什么纸的燃烧要先用火柴引燃? 第二课时 活动二:熄灭的原因。 1、 学生看P22的情境对话,思考:酒精灯盖上盖子就熄灭的原因。 2、 模拟实验:用烧杯罩住燃烧着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燃烧还能 持续吗? 3、 实验时,记录实现现象。 4、 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5、 引申问题: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可以被吹灭? 活动三: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引导学生能从三个条件出发来全面考虑问题。 活动四: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 总结灭火的方法:在灭火时往往只需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逐一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进行灭火。 活动五:防止火灾发生。 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并互相交流。 三、教学反思: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知道不同原因 火灾的灭火方法。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课 植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课本第52-63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 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四个主题人物观察到在植物园阴生植物区里的植物,其叶子都是大而 绿,而仙人掌没有这样的叶子,引发问题仙人掌是种在阴生植物区 里的吗? 二、新授 活动一:仙人掌和龟背竹。 1、外部特征的差别在哪里? 2、此差别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二:耐旱的本领。 1、明确提出实验要求。 2、引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 3、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袋密封呢? 4、引导观察塑料袋内壁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塑料袋的内壁会有 水珠?水珠是怎样来的?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多与少说明什么?学生思考 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第二课时 活动三: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 1、利用实物投影将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植物群落投影 出来。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和讨论。 3、让学生去了解以上环境的气候特点。 4、重点观察、了解、分析不同环境里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器官 的形态等,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观察身边的植物。 1、活动前,引导学生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植株的高矮,叶子的大小、厚薄等,引导学生思 考为什么会这样? 3、参照课本的样式,填写完整观察报告。 资料:温室。 1、出示一幅温室里的植物图。 2、生通过图片去观察认识温室的环境条件。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科学技术是可以改变生物的生活环 境的。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第6课 动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课本第36-43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 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一幅松鹤延年图激活了对主题任务的思考: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里 吗? 二、新授: (一)活动一: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1、引导学生认识沼泽地和松林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2、仔细观察丹顶鹤标本,发现它有那些外形特片适合生活在环境中。 3、把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与其他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进行对比。 第二课时 (二)资料:有趣的鸟足。 运用实物投影将各种各样动物的足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不 同的足主要有什么作用?这类动物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足? (三)讨论: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1、教师提供不同的动物标本。 2、 学生分小组观察与讨论,探寻这些动物有哪些身全特征、生活习性 适应其生活环境。 3、 第三课时 (四)知动二:奇妙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 1、布置课前搜集资料获取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信 息。 2、组织交流活动。 先小组交流自己的资料,小组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再组与组之间 交流,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最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 收获与体会,发表对动物生存本领的感想。 (五)网上学: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 三、全课小结。 第7课 食物链 教学内容:课本第44-4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主题人物在进行网上学习,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 他们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 二、新授: (一)活动一:动物吃什么? 1、以小鱼、小猫等为:引入“大鱼吃小鱼”、“小猫喜欢吃鱼”等话题。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找出图中的所有动物。 3、给找出来的动物找食物。 4、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讨论: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分成几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 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将可以区分不同的食物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为认识食物链作进一步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三)活动二:串起来的食物链。 1、明确本活动的任务。 2、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纸条粘起来串成环。 3、活动后,指导学生把各小组做好的不同的纸环串放到一起,然后把 起始环穿在一根棍子上吊起来。 第三课时 (四)活动三:断了的食物链。 1、以车链为例,如果断了就不能再带动轮子转。 2、思考:如果食物链断开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3、分析自己在活动2中用纸环串连成的食物链。 4、剪断其中一个环,观察串连成的食物链会怎样。 5、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一种动(植)消失对其他动物有什么影响? (五)讨论: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会有什么后果? 1、设想:食物链断了。 2、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作出分析。 三、全课小结。 第三单元 遗传与进化 第8课 代代相传的特征 教学内容:课本第51-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可以 遗传的。 2、了解遗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