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1页
第2页 / 共111页
第3页 / 共111页
第4页 / 共111页
第5页 / 共111页
第6页 / 共111页
第7页 / 共111页
第8页 / 共111页
第9页 / 共111页
第1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原到中卫(银川)新建铁路工程标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一、 工程概况及总体情况简介1.1 编制依据及原则1.2 工程概况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4 主要设计说明1.5 围岩级别及不良地质段分布1.6 主要工程量1.7 工期目标1.8 隧道工程施工部署二、 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及劳动配备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劳动力配备三、施工总平面布置 驻地建设 施工便道 施工供水、供电 火工品仓库设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四、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主要分项工程进度指标及工作循环时间计算 施工进度计划 工期目标 保证工期的措施五、主要的施工方案和方法说明 总体施工原则 总体施工方案 施工方法 主要技术措施 主要施工工艺 隧道监控量测六、冬雨季施工安排及措施 冬季施工安排及措施 隧道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防洪渡汛措施七、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质量目标 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控制措施八、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安全目标 安全保证体系 爆炸品使用管理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九、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职业劳动卫生保障措施十、施工环保、水保目标,保证体系及措施 施工环保、水保目标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管理机构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十一、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 文明施工措施 现场管理措施 驻地管理措施 文物保护措施十二、其他应说明事项一、工程概况及总体情况简介 编制依据及原则 编制依据 新建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线站前及重点工程(第一期)施工招标文件、指挥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施工资料。 国家、铁道部、有关省区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规则等。太中银铁路沿线的自然、地理、社会民情等及我单位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编制原则 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依据施工招标文件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执行铁路工程有关施工规范和标准。 以确保工期及阶段性工期目标并适当提前为原则,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以确保质量目标为原则,安排专业化施工队伍,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 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原则,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针对当地自然条件、高空作业、不良地质等特点,制定各项技术组织措施。 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为原则布置施工总平面。 工程概况隧道位于宁夏区盐池县境内,进口位于红柳沟镇二道沟西北约,地势平缓,无冲沟,地形起伏不大,地表植被稀少,无基岩裸露,出口位于乡李阳沟村南约,情况与进口基本相同。隧道进口里程,出口里程,隧道全长米,为单线隧道,隧道进口位于半径米曲线上。出口位于直线上,隧道内坡度为、的上坡和的下坡,隧道最大埋深。隧道洞身在处与靖惠石油管道()斜交,交叉角度,隧道埋深,在处与大红公路斜交,交叉角度为,隧道埋深。隧道洞身附近有口扬黄井(输水管检查井),分别在右侧、右侧、左侧及左侧,距离隧道中线距离。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地形地貌隧道位于陕北黄土高原西部边沿地带,隧道地貌为低中山及前缘低丘缓坡,为一走向近低山分水岭,其宽约,长数,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局部基岩裸露,地表生长低矮杂草,覆盖率为。其中分水岭东侧深切冲沟发育,地形较陡。特别是在处冲沟,呈鸡爪形,断面呈“”型。沟深、沟宽均为米,沟底侵蚀严重(沟底距离洞顶),基岩出露,沟壁无植物生长,分水岭西侧地形较缓,局部发育的冲沟较浅,沟深,断面呈“”型。 工程地质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隧道洞身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新黄土(仅分布在进出口处及白垩系下统()泥岩加薄层砂岩。洞顶()分布第三系渐新统()泥岩(含石膏)加薄层砂岩、石膏,其他底层由新至老分述为:()新黄土:浅黄色,底部渐变为砖红色,以砂质黄土为主,底部渐变为黏质黄土,坚硬,土质均匀,具垂直节理及大孔隙,局部表层含少量圆砾及石膏晶体,层厚。进口及洞顶处,具湿陷性,其湿陷系数,普遍分布于地表,进出口覆盖较厚。()泥岩与砂岩():两者呈互层状,泥岩以紫红色为主,局部灰绿色,块状结构,砂岩以棕褐色为主,细粒结构为主,中厚层状;局部加石膏晶体层。强风化微风化,节理较发育。其底部均匀分布厚砂砾岩,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局部地表()分布石膏晶体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其产状为。()泥岩与砂岩():泥岩以棕红色为主,棕褐色次之,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砂岩以砖红色为主加少许灰绿色及灰白色,细粒结构为主,少许中粒结构,中厚层状;,强风化微风化,节理较发育。岩层产状:进口处 ;出口处 。 地质构造天环向斜位于马家滩断褶带以东,陕北斜坡以西,轴部北起盐池县宪儿庄,经天池以东处,向南经候家河,并在隧道出口附近通过。隧道通过该向斜东翼,并靠近该向斜轴部。该向斜平缓开阔,规模较大,形成时代早白垩世晚期,喜马拉雅期又有活动。钻探显示,隧道区呈一舒缓背斜构造,该背斜位于天环向斜东翼,属于天环向斜向斜群的组成部分。 不良地质和特殊土不良地质:隧道通过区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特殊土:隧道通过区地层进出口处分布有新黄土,具湿陷性,其湿陷系数,厚,湿陷等级为级(中等)非自重湿陷场地。白垩系下统()泥岩与砂岩互层状,经对砂岩、泥岩取样化验,两者有弱膨胀性,自由膨胀率为。经试验证明隧道洞身围岩岩样浸水状态下,崩解形式和速率存在差异,快速崩解岩样无法测定饱和吸水率,说明隧道区岩石膨胀性不稳定。 土壤冻结深度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水文地质特征 区域水文地质与场地水文地质特征隧道范围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在冲沟处、地势低洼处雨季时有微量地表水。隧道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水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砂岩,补给来源全靠大气降水。隧道区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地下水由南向北运移。线位通过一中低山垭口地貌,部分地下水自分水岭沿岩层裂隙向东、向西运移。隧道区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埋深随季节变化,季节性变幅。隧道区位于天环向斜东翼且靠近向斜轴部,应为一富水构造,但受地层岩性控制,隧道洞身及上部无后层含水层,该隧道地下水水量不大。由于泥岩层的隔水作用,局部地段地下水具有承压性。 环境水侵蚀性评价根据定测岩样、水质分析结果,依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号),隧道围岩及地下水对普通混凝土侵蚀性分段如下: 泥岩具盐类结晶侵蚀,环境作用等级。 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镁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二氧化碳侵蚀,环境作用等级。 主要设计说明 建筑限界建筑限界采用新建时速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号)中“时速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桥隧建筑限界()”,并满足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暂行)(铁科技函号)中要求的建筑限界设计。 轨道 隧道内采用有碴轨道,轨道类型为重型,轨道高度为。 洞门设计隧道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 隧道衬砌设计本隧道暗挖段按新奥法原理设计与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洞采用整体式衬砌。设计参数如下: 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段采用台阶法开挖;拱部、边墙及仰拱喷射厚早强混凝土,掺加型碳塑加强筋;拱部、边墙设系统锚杆,拱部锚杆采用组合反循环注浆锚杆,边墙采用砂浆锚杆,锚杆长米,环纵向间距;拱部、边墙加设钢筋网,网眼尺寸*,钢筋直径环纵向均为。 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段采用台阶法加临时仰拱开挖;拱部、边墙及仰拱喷射厚早强混凝土,掺加型碳塑加强筋;拱部、边墙设系统锚杆,拱部锚杆采用组合反循环注浆锚杆,边墙采用砂浆锚杆,锚杆长度均为米,环纵向间距;拱部、边墙加设钢筋网,网眼尺寸*,钢筋直径环纵向均为;拱墙及仰拱增设格栅支撑,格栅采用钢筋构架而成,格栅间距为。 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段采用台阶法加临时仰拱开挖;拱部、边墙及仰拱喷射厚早强混凝土,掺加型碳塑加强筋;拱部、边墙设系统锚杆,拱部锚杆采用组合反循环注浆锚杆,边墙采用组合砂浆锚杆,锚杆长度均为米,环纵向间距;拱部、边墙加设钢筋网,网眼尺寸*,钢筋直径环纵向均为;拱墙及仰拱增设格栅支撑,格栅采用钢筋构架而成 ,格栅间距为。级及以上围岩复合式衬砌段辅以拱部超前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