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1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5页 / 共51页
第6页 / 共51页
第7页 / 共51页
第8页 / 共51页
第9页 / 共51页
第1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近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新模式(探索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编者按: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战略,如何将其贯彻落实到现实中去,是问题的关键。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点课题循环经济:模式分析与对策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理论,着重研究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如何走循环经济之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刊特从特从煤炭行业出发,分析了煤炭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归纳总结其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在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 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 “循环经济”这一术语在中国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已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对其作了多种界定。当前,社会上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特征,也指出了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发展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我们应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加上资源再生产业。 小循环在企业层面,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中循环在区域层面,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大循环在社会层面,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和省区市的建立,最终建成循环经济型社会。 资源再生产业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 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于我国资源消耗大、需求大的现状尤其具有迫切意义。 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许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可供回收的有用资源。废旧电器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如金、银、铜、锡、铬、铂、钯等贵金属。目前我国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主要障碍是缺少有效的组织,未形成产业规模,缺少技术研发。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方兴未艾,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形成后发优势。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动力机制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是一个由经济、技术、生态、社会等因素构成的复合系统。任何系统的良好运行和发展演进,都必须获得足够的动力和科学的动力机制。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无论是从企业、区域范围,还是从全社会层面,都必须切实解决其动力和动力机制问题。 这里所讨论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循环经济系统运行演进过程中的动力获取及其作用方式;换言之,是指循环经济各相关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而形成推动系统发展前进动力的过程。因此,一般而言,动力机制应包括动力的形成、动力的传递和动力的作用等环节。 经济利益驱动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企业。只有当循环经济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降低成本或增加收益)时,企业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动力,实践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循环经济表现出的效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全区域或全社会的(即外部经济性);而企业的目标可能是短期性和局部性的,于是就会产生一定的利益冲突,从而难以构成循环经济的发展动力。此时就需要政府通过多种政策进行协调,使企业具有足够的利益动机去发展循环经济,而不只是通过简单的行政命令。 社会需求拉动机制 对循环经济的社会需求可以大致分为成员的个体需求和政府代表社会的总体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自发和自觉的行动。一方面他们要求产品更优质、更安全、对环境更少污染,这就对企业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自身也会逐渐改变消费习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从社会层面上讲,政府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组织,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动力去倡导和实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益于环境的经济行为,因为这样可以为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增加政府的执政收益。 技术进步推动机制 要实践循环经济的三条基本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都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撑。因为只有通过技术进步,改进工艺,再造流程,合理布局企业和产业,才可能减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及其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达到循环经济的基本目标。但由于循环经济涉及的因素更多、更复杂,因此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程度也更加奇特,有可能是完全的技术创新,更有可能是对现有适用技术的巧妙组装与集成。 政府支持的促进机制 由于循环经济涉及面广,公益性强,影响巨大而深远,从观念到习惯和行为,从生产到流通和消费,从个人到企业和社会,都将与循环经济发生各种各样、或疏或密的关系,因此交易成本很高。通过政府介入可以显著降低这种交易费用,从而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这就是政府支持的促进机制。 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支持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投资兴建影响深广的循环经济项目;对资源和要素进行价格管制,迫使当事者节约资源;对符合循环经济思想原则的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给予财政补贴或减免税收等。这些支持只要以适当的方式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就能有效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政府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始终是有限的,而且是有边界的;一旦超出边界,不仅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反而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国内外政府干预经济的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证明了这一真理。 动力机制不是自生自发的,需要一个不断培育和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责无旁贷。政府一般应从政策引导、制度约束、监督管理等方面去营造适当的动力机制;企业则应该从塑造共同愿景,追求长远目标、担负社会责任等方面去培育相应的动力机制。 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主导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趋势。发达国家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不仅为宏观循环经济发展注入了力量,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尽管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 企业循环经济初见成效 目前,我国企业开展循环经济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 一是在企业内建立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小循环,也就是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 2002年,我国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目前,我国已在20多个省(区、市)的20多个行业、40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1万多人次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清洁生产培训班。有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几百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山东鲁北化工集团是清洁生产的典范。鲁北化工用生产磷铵排放的磷石膏制造硫酸并联产水泥,硫酸又返回用于生产磷铵,使上游废弃物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排出,资源在全生产过程中得到了高效循环利用。 二是面向共生企业的在区域层面上形成的中循环,即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目前,我国共有13个生态工业园试验区,其中内蒙古包头的铝工业园区、广西贵港的贵糖集团工业园区和新疆石河子造纸工业园区等做得比较好。例如,在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中,主要有发电和铝两大产业系统。在发电系统中,延伸出粉煤灰制建材、居民供热、电厂蒸汽用于加气混凝土的高压蒸汽养护等产业系统。在铝系统中,主要有碳素、电解铝、铝的深加工、铝合金铸造、精铝等上、下游的产业系统,形成铝的产业链。两大系统之间通过废水(中水回用)和电力形成了横向耦合关系,使园区形成了以铝电联营系统为中心的网状结构。由于铝电之间形成的横向耦合,电厂有了自己稳定的用户,输电成本和电力损耗降低;包铝集团解决了电价过高的问题,为铝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实现了“双赢”。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策略 尽管我国有一些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但是,我国企业循环经济工作才刚刚起步,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还有很多不足。 许多企业仍将环境保护视为额外的成本负担,没有形成企业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绿色经营理念;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作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目前,我国对这些理论和相关技术的探讨和研发还有待加强;我国的企业普遍小型化,分散化,缺乏规模效益和区域集聚效益,难以形成循环利用资源的网络;目前,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还远没有形成;对企业不利于环境的行为的处理力度不够;我国目前尚没有建立起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针对这些不足,应该着手从以下几方面来寻找解决之道。 加快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法规 我国应修订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在总则中对循环经济做出原则性规定,在分则中单列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回收、再用、再生利用规定,或将之分散到污染防治、资源与生态保护的章节之中。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等单行环境法律,对资源的节约、回收、再用、再生利用做出特殊的规定。在一些重点行业,如高资源消耗、高废弃物排放和可再生利用行业,制定专项法规,以加强可操作性。另外,要在其他法律中充实与循环经济配套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定。 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有效的经济制度安排会对提高资源循环利用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激励作用,各种循环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以大大鼓励那些率先实行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行为,实现资源环境的有效配置。二是各种循环经济制度的严格实施,可以迫使个别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行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用更具实效的经济激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进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实践,采用价格、税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