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耳穴疗法,耳穴疗法的概念,耳穴疗法是指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 方法刺激耳郭穴位,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临床使用范围广,操作方便。,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一)耳与经络的关系 阳经直接入耳或耳周围,阴经通过各自的经别间接地上达于耳。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二)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二、耳郭的表 面解剖,耳郭是外耳的组成部分,其前面凹陷,后面隆凸。,三、耳穴的概念和分布规律,耳穴是分布在耳郭上的腧穴,是耳郭上的一些特定的反应点或刺激点。,概 念,分 布 规 律,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好象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腹躯干部在中间。 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垂或耳垂邻近; 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行排列,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耳轮部 耳尖 部位:耳轮顶端与对耳轮上脚后缘相对的耳轮 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风溪】 部位:指、腕两穴之间,即耳舟1、2区 交界处。 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耳舟部,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对耳轮部 【坐骨神经】 部位: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即对耳轮6区。 主治:坐骨神经痛。 【交感】 部位: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即 对耳轮6区前端。 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 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三角窝部 【神门】 部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 处分稍上方,即三角窝4区。 主治: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征。,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对耳屏部 【皮质下】 部位: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 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 视。,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耳甲部 【肾】 部位: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即耳甲10区。 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哮喘、遗 尿症、月经不调、遗精、早泄。 【肝】 部位:耳甲艇后下部,即耳甲12区。 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 年期综合征、高血压、假性近视、单纯性青 光眼。 【脾】 部位:耳甲腔后上方,即耳甲13区。 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 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耳甲部 【肺】 部位:耳甲腔中央周围,即耳甲14区。 主治: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痤疮、皮肤 瘙痒症、荨麻疹、扁平疣、便秘。 【心】 部位:耳甲腔中央,即耳甲15区。 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 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内分泌】 部位: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即耳甲18区。 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 间日疟。,五 耳穴的临床应用,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病症 挫伤 扭伤 痛经 2各种炎症性病症 咽喉炎 腮腺炎 胆囊炎 3功能紊乱性病症 神经官能症 心律不齐 高血压 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病症 哮喘 湿疹 过敏性紫癜 5内分泌及代谢性病症 糖尿病 6其他 催乳 美容 戒毒 戒烟 抗衰老 保健,五 耳穴的临床应用,处方选穴原则 1.部位选穴 机体患病时,在耳廓相应部位有一定的敏感点,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时取“胃”。 2.按脏腑辨证选穴 如 眼病选择“肝”。 3.按经络辨证选穴 如坐骨神经痛选择“膀胱”,牙痛取“大肠” 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如休克选“肾上腺”,糖尿病选“内分泌” 5.按临床经验选穴 临床疗效好的穴位,六 操作方法,压丸法是指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方法。 材料有多种,其中王不留行籽因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而多用。应用前应用沸水烫洗,晒干装瓶备用。 操作:先将王不留行籽贴在0.6 cm0.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挟住贴敷在已选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s,37日更换一次,双耳交替。 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用强刺激法。,七 注意事项,1.注意耳廓畸形的患者。 2.贴敷物过敏。 3.局部溃烂。 4.操作时要动作连贯,注意力度。 5.避免有创操作。,八 科室常见病选穴处方,1.眩晕肾上腺 皮质下 肝阳上亢 肝 胆 痰湿中阻 脾 气血两虚脾 胃 2.不寐 皮质下 心 肾 肝 神门 3.郁症 神门 心 肝 脾 4.痴呆 心 肝 肾 内分泌 神门 5.心悸 交感 神门 心 肝 胆 肾 6.哮喘 平喘 肺 神门 下屏尖 7.胃痛 胃 肝 脾 交感 十二指肠 8.便秘 大肠 直肠 交感 皮质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