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心中的猫,“我”眼里的世界郑振铎先生的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上,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这篇作品同他早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的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作品中,毫不讳饰地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鼓吹公道、民主、下载的思想。他凭着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情感,纯朴、坦率的童心,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谛,并将自己的所感所得真实地奉献给了读者。 毋庸置疑,猫寄寓了对当时社会的感触。文中三只猫的种种不幸遭遇:或“死亡”,或“失踪”,正是当时社会现实中千百万弱小者悲惨命运的象征。同样,文中弥漫着的阴郁氛围,也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写照。文中着力写到的三只猫,不论是刚来时如何如何,还是后来怎样怎样,始终凝聚着的情思。第一只猫是三妹的宠物,也让我“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它的“活泼”乃至后来的“消瘦”,一直牵着三妹的心。它死了,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写它的生与死,流露出对旧时代人生命运的凄婉的伤感,表达了对生命的爱怜。第二只猫是全家的宠物。我们为它“提心吊胆”,成天都要“查问个好几次”,还会“指它笑着骂”,更是我“饭后的娱乐”。可是第二只猫终于在大家的关心、关注中失踪了。“隔壁周家的丫头”看到猫被人捉去也不闻不问,太冷漠。捉猫的人更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快乐而不顾别人的伤痛。第二只猫的失踪牵动大家的心,三妹“慌忙跑下楼来”,“家里人都忙乱的在寻找”,“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当被证实失踪时,我“怅然地、愤恨地,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在这里,无疑寄寓着对当时社会冷漠世态的失望和讥讽,流露出憎爱分明的情感。第三只猫的到来完全是出于一个巧合,是出于对生命的爱惜:“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第一、二只猫是向别人“要”来或专门从亲戚家“带”来的,而第三只猫是“拾”来的。第一、二只猫可用于玩耍,被奉为掌上明珠,而第三只猫是“忧郁”的、“懒惰”的,不能给我们带来半点乐趣。大家对它都没有好印象:“都不喜欢它”,它在我家只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更不可思议的是仅仅因为常常对着笼中的一对芙蓉鸟凝望:大约是羡慕鸟儿的快乐,或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当鸟儿死了一只的时候,便遭到了大家不约而同的怀疑。“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还被认为是“畏罪潜逃”。找到时,我“怒气冲天”,拿起“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还不够快意”。猫终于死了,蒙受了太多的冤屈而死,它没能为自己表白,只是默默地忍受。这难道不正是当时动荡不安的旧中国,那些无数的贫苦者、弱小者不幸命运的真实写照吗:从没有人去真正地关心、爱护他们,却要他们蒙受太多太多的不幸,甚至连最起码的生的权利都会随时被剥夺!还有一只猫不容忽视,那就是偷吃芙蓉鸟的黑猫。多亏它的第二次行凶被我看个清楚,才让我给第三只猫还了清白。“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这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表明了完全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醒悟到自己造成过失的原因,充分表现了对自己错误的痛悔和不安,体现了的正义感、同情心和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纵观全文,“我”心中的猫毛色、形态各异,性情更是不同,它们的遭遇也不尽相同。通过这一只只猫的“失踪或死亡”,折射出“我”眼里的具有复杂世态人情的大千世界。不难看出,通过对三次养猫过程不同感想的叙写,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敢于自责的情感。故事同时也给人们不少的启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应该仅仅凭着个人的好恶,带着某种私心与偏见,否则就很可能会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给自己的心里留下永久的遗憾和不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