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媒体在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艺术类大学生逐年增多, 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刻不容缓。文章从新媒体使用习惯的粘性、交流关系的平等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等角度, 指出在新媒体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 仍然存在新媒体监管不到位、新旧模式融合不够、平台功能使用不足等问题, 并进一步提出应从新媒体思维、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功能三个方面做好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键词:新媒体; 艺术类大学生; 就业指导;中国艺考自拉开大幕后一路高歌, 热度持续走高。做好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更是促进大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基础。不断升温的艺考热, 需要相关辅导员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帮助学生圆梦就业, 为社会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新媒体背景下, 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和服务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求职习惯。艺术类大学生较强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及课程设置与实习等安排的特殊性, 更加剧其对新媒体的依赖性,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环境、对象、平台也相应发生变化。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成为时代赋予艺术类大学生辅导员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提出的较为宽泛和发展的概念, 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在1967年提出。作为新生事物, 当前学界、业界对“新媒体”的辨析较多, 对其确切的概念尚未形成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Online杂志强调“新媒体是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 (1) ;互联网实验室对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加入了数字技术这一新的元素, 认为“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广播、通信等技术为支撑, 以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为渠道, 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MP4、PDA等设备终端, 能够向大众提供个性化、互动化、细分化的各种信息与服务的媒体才能称之为新媒体”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匡文波提出“新媒体”更为严谨的表述应该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 强调数字化技术基础及其高度的互动性特征, 并将新媒体分为网络、手机、数字广播电视三大类 (3) 。新媒体的特征也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凸显的。美国学者列夫曼诺维奇强调新媒体数字化、自动化、模块化、可变性和多样性五大特征 (4) ;中国学者喻国明概括了新媒体的数字化、传播语境的碎片化、自媒体模式、全民出版、话语权的阅众分享等特征 (5) ;吴征从新媒体的消解边界力量进行阐释。虽然学者们对新媒体的特征总结未形成统一表述, 但对其根本特征的认识是一致的, 可以归纳为:个性化, 即新媒体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定制服务;数字化, 即新媒体必须以数字技术作为基础支持;集成性, 即新媒体大数据资源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服务, 但碎片化的信息需要被服务者强大的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互动性, 即新媒体突破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使反馈与调整更及时迅速;多样性, 即新媒体多元平台、技术、手段为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方式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新媒体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带来的机遇一是新媒体使用习惯的粘性奠定了利用新媒体做好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以创新为特点的艺术类专业, 其学生思想开放, 个性张扬, 具有较强的求新求异意识,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与接受能力较高, 加上开放式的课程教学安排及时间长、任务散、分布广的实习实践安排, 艺术类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同感和依赖度比其他专业学生更高。例如华侨大学2017届毕业生调查显示, 76%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求职渠道主要是线上招聘简章, 而获取招聘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54%来源于校园招聘、29%来源于招聘网站、8%来源于用人单位发布、9%来源于其他高校。二是新媒体交流关系的平等性推动了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互动与交流。当前“95后”毕业生自主意识较强, 艺术类大学生更甚。他们强调个人隐私受尊重, 但又渴望被关注, 增大了就业指导的难度。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新媒体平台为就业指导人员从日常表现中发现艺术类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价值观, 从而找到就业指导的切入点及重点提供了机会。这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用心的、有尊严的、朋友式的指导, 能够提高学生与之互动的积极性及接受指导的主动性。此外, 及时交流反馈也有利于各方了解实时需求及动态, 提升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及精准性。三是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拓宽了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和就业途径。新媒体提供了新的立体化平台, 融合文字、音频、图片等多形式的信息通过就业指导网站、微博、微信等多层次的就业指导网络生动、活泼地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就业指导及服务资讯, 提高了就业指导信息传播效率。以华侨大学2017届毕业生调查为例, 该校艺术类大学生中88%希望就业指导推文有音频同步;47%希望就业信息图文并茂, 11%希望就业信息纯文字突出重点, 42%无所谓是否插入图片但要求简洁明了。艺术类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及对新传播方式的接受能力更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契合他们对就业指导方式的新需求。三、新媒体在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现状新媒体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新媒体监管不到位。平台低准入及简单化的审核方式, 导致一些艺术类大学生投机取巧, 弄虚作假, 美化简历, 夸大能力。就业信息真伪难辨, 良莠不齐的社会招聘平台存在不少虚假、欺骗、恶性炒作的就业信息。一些负面案例利用平台包装后扩大化宣传, 而求职心切、社会经验不足、缺乏思辨能力的艺术类大学生容易被误导, 从而出现急功近利的就业价值取向, 错失脚踏实地的基层发展机会, 甚至深陷求职陷阱。此外, 目前仍存在制度、法律上的真空问题, 未形成配套的法律法规。二是新旧模式融合不够。艺术类大学生过于依赖新媒体, 当前线上线下就业指导磨合不够, 存在一定的交叉与空白。同时, 学生习惯新媒体模式交往, 就业自主性差, 容易遗漏重要资讯, 而且学生长期接触虚拟环境, 与现实不同步容易引发就业心理问题。艺术类大学生对传统媒体的关注不断降低, 以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重心话语权、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边界的消解, 弱化了传统就业指导的影响力及作用。三是平台功能使用不足。新媒体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新载体, 多数高校、学院、专业成立了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甚至开发就业APP, 但依然存在仅在官方网站发布相关政策及招聘信息的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情况。而且, 已运用就业指导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平台的高校、学院、专业, 大部分存在一手信息资源缺乏、维护人员不专业或精力不足导致更新不及时、即时互动不多、信息推送缺乏艺术性、推送频次科学性欠缺、立体化及全局意识薄弱、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从而无法充分发挥新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四、利用新媒体做好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建议一是紧紧围绕“圆梦就业幸福生活”理念, 用新媒体思维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适应新时代要求, 改变以往被动、片面、单一的就业指导模式, 以个性化、开放式、多样性的新媒体思维, 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并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构建立体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主管单位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与作用, 完善顶层设计、规范新媒体使用。第三方等人力资源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要利用新媒体的集成化功能完善招聘信息的精准推送。高校要通过推荐培训、工作坊交流等方式, 不断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新媒体意识和运营水平;积极满足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对新媒体建设的合理资金需求, 做好信息咨询室、视频会议室、面试洽谈室等场地保障;注意线上线下指导的有机融合, 引导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咨询、模拟面试、宣讲招聘等现场对接效果更好的零距离接触。用人单位要利用新媒体创新招聘宣传方式, 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招聘前移活动加强雇主品牌粘性。学生也要利用新媒体信息传输的便捷性, 及时关注就业情况并挖掘就业机会。二是牢牢把握新时代学生的特点, 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和改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环境。艺术类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对新媒体依赖程度高等特征对就业指导提出了新要求, 要加快形成自觉、主动、随时参与就业指导的良好环境。新媒体技术提供了即时互动、个性化服务的可能, 要及时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洞察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变化, 分类别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充分尊重, 逐渐形成艺术类大学生“主动参与型”就业指导氛围。新媒体技术提供了多样性的传播方式, 要运用形式多样的全方位推送, 以培育艺术类大学生参与就业指导的随时性。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使用者提出了新要求, 要注意新媒体传播快、影响广、门槛低的特征,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引导教育, 提高求职安全意识, 提升媒介素养, 形成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导向及氛围。三是扎扎实实深入探究大数据奥秘, 用新媒体功能创新和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媒体数字化功能的前提, 高校要加强信息化软硬件投入, 保证数据运算、传输的准确性及及时性, 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数据库是实现新媒体集成化功能的基础和表现, 分析数据并及时反馈调整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即时互动性的要求与目的,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分阶段、有重点地搜集、分析、处理和调取数据。如在就业启蒙阶段, 侧重搜集艺术类大学生相关就业政策与行业形势、用人单位招聘需求、毕业生个人特征及求职意向等信息, 并不断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完善信息搜集;在求职进行阶段, 实时更新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市场及个人信息, 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自动匹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关键需求, 提供个性化智能推送;在求职完成阶段, 侧重搜集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岗位信息、发展前景、满意度等信息并充分分析处理, 反馈到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注释1 张敏.新媒体概念研究辨析J.安徽科技, 2016 (9) :31.2 互联网实验室.中国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06-2007) EB/OL.http:/www.chinalabs.com/, 2006.3 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 2008 (6) :67.4 Lev Manovich.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M.Cambridge:MIT Press, 2002:19. 杜銮燕,陶熠娜.基于新媒体视角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J.艺术教育,2018(22):139-14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