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学校课程的实施要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前提,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学习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一种丰富、开放并提供动手机会的学习环境来支撑,而信息技术以其资源性、交互性、开放性及个别化的指导与学习等方面的优势为这种环境的构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当今社会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等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关键词:自主探究;环境;能力;信息素养一、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各学科新课程标准都为学生学习留出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口号,促进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这给课程整合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还时间于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内容的开发者,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创新活动的合,让他们在网络中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自发地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即合作,又竞争。探究性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灵活地转换角色,创设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当然我们要注意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自制力有限,在以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调控能力跟不上,就可能影响教学实效。因此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完美整合,必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必然要求教师课前更多的学习与准备,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以信息技术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信息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是在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课堂中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信息的学习能力。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对学生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是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则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认知主体,使他们在学习中能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自主建构。三、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技术支撑,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教学而不是技术尝试,相对于教学,对师生而言,技术的作用在于“如虎添翼”。迈克尔?戴尔说:“其实PC和网络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PC和网络只是工具而已,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及时的信息”。因此必须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是指从各种不同信息源中有效地查找、检索、分析、评估、存储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关注习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营造信息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信息获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觉的关注事物、关注信息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动性。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能力,能够从自身需求出发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一些不良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对学生信息能动性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待于教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千锤万炼”。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例如通过摘抄,电子文本,电子邮箱、即时聊天工具、数据库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简加工,并指导学生通过排序、编码、索引进行信息的存储。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信息的能力。对获取的信息,不能让他们做个拿来主义者,要让他们在一定的思想及方法的指导下,对信息进行处理、分辨,用批判性的眼光评价它们,同时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创造性的使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在这里我们要建议学校要借正在实施的信息化工程的东风积极推进校园网、远程教育体系的建设,通过积累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等方法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同时要加强学校自身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软件。学校相互间也进行交流,可省时、省力,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享,使学校开展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培养工作的可操作性更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